APP下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血小板促进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

2023-01-02蒋玉娥钟兆铭高艳章孙瑞梅孙传政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培养室温孵育

蒋玉娥 ,钟兆铭 ,高艳章 ,王 伟 ,孙瑞梅 ,孙传政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2)头颈外二科,昆明 云南 650118;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昆明 云南 650032)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高度恶性,发病率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3%,但其致死率却占全部甲状腺癌的35%~50%,研究发现ATC 高死亡率与确诊时近50%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关系密切[1-2],因此,探究ATC 高侵袭转移的机制,为ATC 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多新方案尤为关键。早在19 世纪临床专家就发现,肿瘤患者血小板(platelet,PLT)增多与肿瘤转移有关[3-4]。最近一项包含17 285 例患者、中位随访超过5 a 的临床研究发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抗PLT 聚集药物)的患者其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降低[5];笔者前期临床回顾性研究也发现,一些ATC 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增多与其更差的预后密切相关[1],本研究拟利用人ATC 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PLT 促进ATC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潜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株实验所用ATC 细胞系(ARO、FRO、SW579)来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有冻存品备用。所有细胞系均在37 ℃、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ARO 和FRO 细胞系在含5%胎牛血清(FBS)的1640 培养基中培养,SW579 在含10% FBS 的DMEM 培养基中培养。

1.1.2 主要试剂及来源抗体(fibronectin、snail、a-catenin、GAPDH)购于Cell signal technology,Ecadherin 抗体购于 Abcam 公司,细胞因 子TGFβ1 购于Peprotech 公司。PCR 引物购于生工生物,PCR 的mix 购于Invitrogen 公司。使用的qPCR 设备来自罗氏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PLT 提取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5 mL 于抗凝管中(包括ACD 液),静置30 min,室温200 g 离心20 min,上清液即为富含PLT 的血浆。吸出上清置于EP 管中,室温800 g 离心20 min,弃上清管底沉淀为PLT。轻轻沿管壁加入PLT 洗涤液1 mL,重复1 次。Tyrode 缓冲液(包括5 mM 葡萄糖和新鲜3% BSA)重悬PLT。提取的PLT 尽快用于实验以防其失活。将PLT 与ATC 细胞按照10∶1 的比例加入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

1.2.2 划痕实验单细胞层、低血清(1%胎牛血清)体系培养。一次性10 µL Tip 头尖端在培养皿中划3~5 道平行线,于0、6、12、24 h 随机取5 个不同视野观察划痕愈合并照相。

1.2.3 Transwell 迁移实验将8 µm 孔径的小室放入24 孔板中,ATC 细胞加入上层腔室(无血清培养基),下层为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10 h后取出培养小室,PBS 洗涤小室预冷甲醇固定细胞20 min 后,小心用棉签擦拭去除室内贴附细胞,0.5%结晶紫室温染色5 min 计数。

1.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首先包被抗体4 ℃孵育过夜,然后加入100 µL 待测细胞培养上清进行孵育,室温2 h。随后加入TGFβ1 检测抗体进行孵育,室温2 h。紧接着加入100 µ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溶液进行孵育,室温避光20 min。再加入100 µL 底物液进行孵育,室温避光20 min,孵育结束后加入50 µL 终止液。将孔板放入酶标仪中,波长设置为450 nm 和570 nm,测定完毕后保存光密度值(OD 值)。纵坐标为OD 值,横坐标为浓度进行作图,计算相应样品的浓度。

1.2.5 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用TRIZOL 法抽提ATC 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为cDNA,设计合成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及TGFβ1 引物,△Ct 法计算目的基因表达差异。Real-time PCR 体系(共10 µL)组成:1 µL cDNA、1 µL 2.5 µmol 上下游引物、3 µL ddH2O、5 µL SYBR qPCR SuperMix。引物序 列:GAPDH Sense 5′-CTCCTCCTGTTCGACAGTCA GC-3′,Anti-sense 5′-CCCAATACGACCAAA TCCGTT-3′;TGFβ1 Sense 5′-GGCCAGATCCT GTCCAAGC-3′,Anti-sense 5′-GTGGGTTTCC ACCATTAGCAC-3′配置完毕后即可上机,按说明书步骤设置程序:95 ℃预变性5 min 95 ℃变性15 s;60 ℃退火与延伸 30 s;95 ℃ 15 s;60 ℃1 min;95 ℃ 3 min.结果判定: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relative expression)=2-△Ct。△Ct=目的基因Ct 值的均数-内参基因的Ct 值。

1.2.6 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首先提取总蛋白,用BCA 蛋白质测定法检测蛋白质浓度。随后配置9%的 SDS-PAGE 凝胶,将蛋白样品按照每孔30 µg 进行上样,电泳完毕后进行转膜,用250 mA 电流于冰上转膜2.5 h。用5%脱脂牛奶进行封闭,室温1 h,封闭完成后1×TBST 洗3 次,每次洗5 min,然后孵育一抗[fibronectin(1∶1 000)、snail(1∶1 000)、a-catenin(1∶2 000)、GAPDH(1∶4 000)、E-cadherin(1∶1 000)],4 ℃过夜,一抗孵育完毕后用1×TBST洗3 次,每次洗10 min,然后孵育二抗,室温1 h,二抗孵育完毕后用1×TBST 洗3 次,每次洗10 min。最后,用化学发光底物试剂盒(ECL)进行发光成像。Image J 软件进行灰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SPSS 19.0 软件包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 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LT 诱导ATC 细胞发生EMT

为了研究PLT 对ATC 细胞形态变化及功能的影响,用从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提取的PLT 与ATC细胞(FRO、SW579)共培养48 h,加入10 倍数量的PLT 后,在显微镜下观察ATC 细胞的形态,结果发现ATC 细胞发生了EMT 样变化,见图1A。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EMT 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现PLT 可诱导ATC 细胞表达更多的间叶标记蛋白(fibronectin 和snail),证实PLT 可诱导ATC 细胞发生EMT。

图1 PLT 诱导ATC 细胞发生EMTFig. 1 Platelets induce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ATC cells

2.2 与ATC 细胞共培养促进PLT 分泌TGFβ1

将PLT 与ATC 细 胞(ARO、FRO 或SW579)共培养36 h,Real-time PCR 检测共培养液中TGFβ1 mRNA 未见显著增高(ARO 细胞甚至降低)(P< 0.01),而Elisa 检测发 现共培 养液中TGFβ1 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0.001)(FRO 细胞最显著),提示TGFβ1 蛋白可能主要来源于PLT释放,而非PLT 合成,见图2。

图2 PLT 与ATC 细胞共培养后TGFβ1 的表达情况Fig. 2 Expression of TGFβ1 after co-culture PLT and ATC cells

2.3 TGFβ1 促进ATC 细胞的迁移能力

为探索TGFβ1 对ATC 细胞的影响,将SW579 细胞与PLT 共培养8 h,或在ATC 细胞中直接加入rhTGFβ1(1 ng/mL)8 h 后,Transwell 迁移实验显示,PLT 或rhTGFβ1 可使穿过小室的ATC 细胞显 著增加(P< 0.001),提 示PLT 或rhTGFβ1 能显著增强SW579 细胞的迁移能力(P< 0.001),见图3A。同样,划痕实验也证实rhTGFβ1 可显著增强SW579 细胞的迁移能力(P< 0.01),见图3B。

图3 rhTGFβ1 促进SW579 细胞迁移能力增强Fig. 3 rhTGFβ1 promotes the migratory ability of SW579 cells

2.4 PLT 通过TGFβ1 促进ATC 细胞发生EMT

用PLT 或rhTGFβ1 处理SW579 细胞发现,间叶标记物fibronectin 增高而上皮标记物αcatenin 下降,见图4A,提示PLT 可能通过分泌TGFβ1 促进ATC 细胞发生EMT;为了检测PLT是否分泌其他常见细胞因子促进EMT 发生,用CSF1、IL-11 和TGFβ1 分别处理ARO 细胞发现,只有TGFβ1 诱导间叶标记物fibronectin 上调和上皮标记物E-cadherin 下调,见图4B,提示PLT 可能通过释放TGFβ1 诱导ATC 细胞发生EMT 最终促进其迁移能力。

图4 PLT 通过TGF β1 促进ATC 细胞发生EMTFig. 4 Platelets promot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ATC cells through TGFβ1

3 讨论

ATC 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尽管手术设备和技巧不断提高,放疗设备、方案不断创新,化疗联用方案、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不断推陈出新,但ATC 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一直在3~9 个月,1 a生存率不足20%;其高度恶性和极差的预后与其高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1-2]。另一方面,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特鲁索综合征,即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增多和血液呈高凝的状态[6]。历史和最近的研究不断表明,PLT 增多与神经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妇科肿瘤患者更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4,6-8]。笔者在前期临床研究也发现,ATC 患者外周血PLT 增多与临床更差的预后相关[1],提示PLT 可能会促进ATC 细胞的转移潜力,然而其机制远不清楚。

在其他的实体肿瘤中研究发现,PLT 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比如,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后可诱导PLT 聚集并包裹肿瘤细胞,使循环肿瘤细胞免受NK 细胞和TNFα 诱导的细胞死亡;进一步的分子水平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粘附分子p-选择素、GPIIb-IIIa(αIIbβ3整合素)以及C 型凝集素样受体(CLEC)-2 与肿瘤细胞来源的Podoplanin(平足蛋白)相互作用活化PLT,导致PLT 颗粒释放高浓度细胞因子,如ATP、PDGF、TGFβ1,协助肿瘤细胞粘附和外渗,最终促进肿瘤转移[3,7,9-12];类似研究也证实,阻断TGFβ1 或其受体显著降低乳腺癌肺转移[13-15],提示TGFβ1 可能与PLT 促进恶性肿瘤进展密切相关。为探索TGFβ1 是否在PLT 促进ATC 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采用PLT 与ATC 细胞共培 养36 h,Real-time PCR 检 测TGFβ1 mRNA 未见显著增高,而Elisa 检测TGFβ1 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还发现TGFβ1、PLT 显著增强ATC 的迁移能力(图2、图3),因此笔者推测PLT 可能通过释放TGFβ1 最终促进ATC 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用PLT 处理ATC 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 实验测定EMT 相关标记物发现,间叶标记物(fibronectin、snail)增高,提示PLT 可能诱导ATC细胞EMT 发生;同样采用TGFβ1 刺激SW579细胞发现,上皮标记物α-catenin 表达下降而间叶标记物fibronectin 增高。为检测PLT 是否也通过其常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ATC 细胞发生EMT,用CSF1、IL-11 处理ARO 细胞发现,二者均不能诱导上皮标记物E-cadherin 下调和间叶标记物fibronectin 上调,同时ATC 细胞经与PLT 共培养48 h 后,ATC 细胞形态朝间叶组织方向转化。所以,笔者认为ATC 细胞通过刺激PLT 释放TGFβ1,后者诱导ATC 细胞发生EMT 进而促进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PLT 活化后可通过分泌TGFβ1 促进ATC 细胞发生EMT 进而促进ATC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提示TGFβ1 可能成为ATC 患者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但上述研究结果仍需要包括体内实验在内的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共培养室温孵育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瘤胃真菌与酿酒酵母仿生共培养提升秸秆发酵产乙醇量
LINC00612靶向结合Bcl-2抑制Aβ1-42孵育的神经元凋亡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药品保存细解读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共培养的水分状态对农杆菌转化玉米的影响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1种基于平板共培养筛选抗菌海洋放线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