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对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启示

2022-12-29崔志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病机黄芪气血

张 键 李 玲 崔志华 钱 锐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的疼痛、麻木等感觉神经异常和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消失等运动神经障碍[1],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有研究[2]表明预计至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会超过6.4亿,其中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占30%~50%,而我国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率己达到10.4%[3],所以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刻不容缓。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仍以控制血糖为主,治疗DPN,还是要考虑疾病的整体,而《金匮要略》从整体层面给予临床指导。

中医药则着眼于患者整体,辨证论治,在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还能很好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参考前人消渴病论治经验,“ 消渴”一词首见于《内经》,称为“ 消瘅”,还有称之为“ 脾瘅”。中医上的消渴并不是指代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糖尿病,传统消渴的“ 三多一少”的症状并未兼具甚至并不明显。其相同部分是有“ 三多一少”表现的某阶段的糖尿病,而交集以外的部分,从消渴病方面来说可能有甲亢、尿崩证、精神性口渴等,而在糖尿病方面可能是虚劳、水肿、胸痹、中风等疾病[4]。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系糖尿病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而产生的并发症,可归属于“ 血痹”范畴,也与糖尿病病久致虚劳有关。因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能简单地从消渴并发症来论治,必须从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出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血痹虚劳进行了论述,认为血痹、虚劳都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慢性虚损性疾病,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痹虚劳有相关性,通过学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的病机、症状、治法方药,有所心得,现报告如下。

1 基本病机相同

中医认为,DPN的病理基础是糖尿病久病不愈,耗伤正气,引起营卫不调,脉络空虚,气血不畅,瘀血阻络所致,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是虚劳,DPN发病的基础则是虚劳加上血痹,所以可以认为DPN与血痹虚劳的病机基本相同。

张仲景认为血痹与虚劳二病的病机主要在脾肾两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原文第一条即指出: 处尊养优的富贵人,多食肥甘,不事劳动,导致肾虚骨弱,脾虚肌肉肥盛,即表面看似很强壮,但其实身体内在都很虚弱。因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或辛辣刺激食物,会对中焦脾胃造成损害,使气血生成无源,导致阴阳俱虚,表现为肌肤麻木不仁等。所以,DPN与《金匮要略》中血痹的症状表现和病机吻合,即消渴病久,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脾肾两虚[5]。盖脾为水谷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若脾虚则生化乏源,濡奉不及或脾不健运,聚湿生痰,痰阻筋脉,方出现肢体麻木;气虚血行不畅,血脉瘀阻或痰瘀交阻,则疼痛,麻木,重着[6]。肾为先天之根,肾阴不足,精不化血,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或挛急不能屈伸。故从临床整体看,病因重在五脏虚弱,尤以脾肾为主,肾主水、主纳气,脾主运化,肾精赖脾之运化水谷得以滋养,而脾之运化又靠肾阳温煦得以维系。脾肾相关还表现在人体津液的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的枢机;肾司开合,为水液输布的关键。脾肾功能失调,则津液代谢失常,导致痰湿、瘀血的形成。

张仲景认为虚劳病的病机主要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因虚致实。《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云“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表明消渴病本虚的实质。此处浮迟脉之“ 为劳”“ 为虚”,表明气血亏虚,指明糖尿病属虚劳病范畴。而血痹日久,津液代谢失常,痰湿、瘀血痹组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致气血亏虚,使机体各方面虚损,因此血痹日久会致虚劳。古代医家认为气血化生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而脾肾最为关键。故病机的根本在于脾肾两虚。

2 基本范围相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尤为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疼痛,蚁行、触电、发热等感觉异常),随着运动神经的受累,会出现肌力减退的情况,并伴随肌肉萎缩。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其他自主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晕厥、心梗;呃逆、胃脘不适、纳差、口干、腹泻、便秘;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以及体温调节障碍,出汗异常等症状[3]。“ 血痹……外证身体不仁”说明血痹也表现为身体麻木不仁、疼痛等感觉异常的症状,瘀血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致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诸多虚劳的条文提到虚劳诸多的临床症状,如里急腹痛、腰痛、心悸、出血、口渴、失眠、瘀血、肌肤甲错等,主要因脾肾不足致气血阴阳不足,终致虚劳诸疾,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脉络瘀阻不通,又可形成血痹。因此血痹与虚劳又相辅相成,血痹可致虚劳,虚劳可引发血痹。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范围与血痹虚劳基本相近。

3 基本治法相合

仝小林教授从“ 络病”理论辨治DPN,认为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的病机[7],机体运化失司便会导致气虚血瘀,而运化又与脾肾密切相关;杨婉花等[8]认为DPN的基本病机虽然以气阴两虚为主,但阴损及阳,尤其是老年患者先有脾肾两虚,继则出现血瘀,故治疗当以健脾温肾、益气活血化瘀为原则。DPN及血痹虚劳的基本病机均以脾肾不足为主,因此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重视补益脾肾。其中脾胃是人体内水谷精微物质代谢的中枢,营卫化生的源泉,糖尿病日久,损伤脾胃,气血阴阳亏虚,不能濡养肌肤筋脉,则见四肢麻木,以末端为甚。轻者如蚁行皮中,甚则感觉迟钝或消失[9]。

糖尿病中后期以全身虚损为主要表现可定义于“ 虚劳”范畴。DPN主要为糖尿病中后期血糖控制欠佳、代谢紊乱所产生的并发症,脾胃运化水谷,为津液代谢的枢机,肾主水司开合,为水液输布的关键,高血糖状态下易损伤脾胃,日久不愈必迁延伤肾,脾肾受损,功能失调,则津液代谢失常导致全身虚损也属虚劳病范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以补益脾肾的条文为主,其中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薯蓣丸证等均以补脾益气为主;肾气丸证以补益肾气为主。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证相类似,都有中焦脾胃虚寒,脾胃化源失司,肝脾失和,肝木乘脾土,一者气血营卫不足,一者脏腑阴阳虚损,虚劳里急更甚,小建中汤中加黄芪以益气,补脾,温中,甘温以建中虚劳得益。“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重在温中健脾,脾胃和则气血生。张仲景论述虚劳病由营卫而及脏腑,固护脾胃,气血营卫生化有源, 阴阳和调,指导虚劳病的发展传变论治[11]。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补肾的条文云“ 虚劳腰痛……八味肾气丸主之”,《金贵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中亦云“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肾气丸主之”,柯琴评曰: “ 此肾气丸纳附桂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12]符合内伤虚劳慢性病,病久阴阳两虚,穷必及肾的病理特点。中医学认为,消渴病与肺、脾、肾相关,主要在肾,三者往往又相互影响,肾为五脏之本,水火之宅,内蕴元阴元阳,若肾气充足,则气化有常,膀胱气化得力,开阖有权,水液代谢正常;反之肾失气化,津不上承则发为消渴。虚劳日久病位迁延至肾,糖尿病中后期也会对肾脏有损伤,肾气丸中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滋补肝肾,山药补脾肺肾,共滋肾阴;配伍附子补益元阳、肉桂温阳补肾,诸药共用“ 水中生火”“ 阴中求阳”,意在补肾气,使津液代谢输布正常,通利小便,开创了虚劳、消渴从肾论治的先河。

DPN一般病程均较长,病情较复杂,难以治愈,症状反复且痛苦难耐,因此患者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导致失眠。消渴病人多数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容易受邪,损伤体内精微物质,且消渴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火热炎上,易扰动心神导致不寐。消渴日久多见耗气伤阴所致心气血两虚,心神失养,或病久阴虚火旺致心肾不交,虚火上扰心神致不寐[13]。久病多瘀,消渴病日久会因虚致瘀,瘀血也会扰动心神导致不寐,《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言“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诸药合用有养阴清热除烦,镇静安神之效,消除机体的阴虚内热之象,邪去则正安,以达阴阳平和之功。

4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79岁,2020年9月25日初诊。主诉: 发现血糖升高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刺痛3年。患者诉血糖升高20余年,曾于我院就诊,诊断为“ 2型糖尿病”,现口服“ 阿卡波糖1片/次,每日3次”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于“ 空腹8~11 mmol/L,餐后11~13 mmol/L”。现症: 口干、口苦,双下肢酸麻刺痛,胃脘胀痛,偶有心慌、头晕,双侧头疼,胸前隐痛,全身酸痛,腰痛,其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滞,苔白厚腻。西医诊断: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 痹证-血痹;证型: 肝肾亏虚,痰瘀互阻证。选方为独活寄生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独活10 g,炒杜仲10 g,炒川牛膝10 g,秦艽10 g,茯苓20 g,防风10 g,川芎15 g,当归10 g,白芍10 g,北沙参20 g,甘草5 g,白术20 g,炙元胡索10 g,炒苍术10 g,炒黄柏10 g,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威灵仙15 g,炒蒲黄5 g,五灵脂10 g,薏苡仁30 g,柴胡10 g,炒黄芩15 g,法半夏10 g。5剂,水煎服。

2020年11月10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双下肢刺痛较前好转,现: 胸胁部胀满疼痛,四肢关节仍感疼痛,头晕,耳鸣,口干口苦,心慌胸闷,偶有咳嗽、咳痰、恶风、流涕、乏力,纳一般,眠尚可,二便调,舌淡苔黄腻,脉滑。选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黄芪30 g,桂枝10 g,赤芍10 g,川芎15 g,法半夏10 g,白术20 g,天麻15 g,麦芽30 g,茵陈10 g,炒川楝子10 g,炙瓜蒌皮10 g,柴胡10 g,炒黄芩15 g,荆芥10 g,防风10 g,白芷10 g,羌活10 g,薤白 10 g,鸡血藤15 g,海风藤10 g,茯苓20 g,山药30 g。3剂,水煎服。后患者来诊时诉诸症均有好转,予继服中药巩固治疗。

按: 患者病史20余年,病程较长。年老体虚,肝肾不足,气阴亏虚,经脉不通,久治不愈 ,使正气亏虚,络脉空虚;正虚邪凑,外邪侵袭,入中经络,络脉闭阻,逐渐产生麻木感和疼痛感;气虚不能摄津上乘,加之虚热内扰,故见口干;肝气不舒,肝经郁结,故见口苦;肝气乘脾土,脾气受损,脾虚不运,气机不通,可见脘腹胀满;结合舌脉,可知为肝肾不足,治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以补益肝肾。独活寄生汤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方中独活、炒杜仲、炒川牛膝重在补益肝肾,伸筋草、威灵仙、透骨草通络止痹痛;柴胡疏肝理气,抑木扶土,茯苓、白术、薏苡仁、炒苍术、北沙参、法半夏益气燥湿健脾;当归、川芎、炙元胡索、炒蒲黄、醋五灵脂重在破血通络,去瘀生新,益肾养阴血,增水行舟;秦艽、防风清虚热、祛风;炒黄柏、炒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益气养阴,不使滋腻;活血通络,不使生热,化湿祛浊,不使生燥,标本兼顾。钱锐教授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以补益肝肾,加之益气健脾燥湿之品以活血化痰,舒筋活络。复诊时患者双下肢刺痛感较前好转,现感胸部胀痛伴心慌胸闷,四肢关节仍偶感疼痛等症状,钱锐教授予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根据其通阳行痹之功,广泛用于胸痹、心悸、自汗、血痹、项痹、腰痛等疾病,疗效显著。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黄芪益气,桂枝通阳祛邪,芍药养营,生姜、大枣温通卫阳,调和营卫,共奏通阳行痹之功[14]。山药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因此山药可治各种虚劳疾病。现代研究[15]山药又具有降血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仝小林教授认为山药对于糖尿病的病人,特别是胃肠功能比较弱的或者虚胖的病人尤其适用,传统方剂玉液汤、滋脾汤均以山药为主,配黄芪降血糖,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剂。“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柴胡、黄芩疏利枢机,使气机得以升降自如,则瘀血行、经脉通;鸡血藤、海风藤疏风活血,通经络;天麻、川楝子平肝潜阳;法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痰;诸药合用,肝脾、气血同调,可使枢机运转正常,肝气得疏,瘀血得散,津液得行而不成痰,脾气得健而不生痰。则痰化瘀消,脉络通,四肢麻木疼痛感得以缓解。

5 总结

综上所述,《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阐述了其病机、临床症状以及治法方药,经查阅文献资料及书籍,DPN与血痹虚劳的病机、症状、治法有相关性,因此给后世医家治疗DPN以新的思路和启示,提示医者在临床治疗DPN时应该辨证论治,重视补益脾肾,结合血痹虚劳中相似的病机及其理法方药,发挥中医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从整体论治、以方统证的优势,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以延缓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病机黄芪气血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