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探究

2022-12-28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职业院校艺术

何 炜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教务处,河南 郑州 450011)

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我国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是提升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推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但就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而言,我国部分艺术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一般,学生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学生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程度不一致。同时,部分职业艺术院校还需进一步更新课程建设观念,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关注学生艺术情怀的陶冶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此外,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对人才培养工作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艺术课程体系混乱、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所以艺术职业院校在今后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课程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不断优化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1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是提升艺术职业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水平的有效方式。由于部分职业艺术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对生源质量的限制比较宽松,学生实际的艺术水平差距较明显,学生对艺术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的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部分职业艺术院校在艺术课程价值观塑造上功利性较强[1],导致学生在艺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艺术修养以及艺术品位的提升关注程度较低,而对就业以及艺术创作能力变现关注程度较高,不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艺术品德。此外,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专业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1 艺术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在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生源质量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首先,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在艺术水平上参差不齐。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班内所有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且部分学生因自身艺术知识储备不足,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有效学习。其次,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招生指标设定上低于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导致学生在综合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受到限制。最后,艺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指标设定上低于高等院校[2],不仅影响了我国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的制订,而且导致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学习任务的设定没有挑战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学习质量的提升。

1.2 艺术职业院校的课程价值观有待更新

首先,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艺术课程建设理念上功利性较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学生就业以及成绩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学生实际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高于艺术价值这一理念,不利于学生艺术生涯的全面发展。其次,艺术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价值观中对职业性与技能性的强调远大于艺术性,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认为艺术作品的技巧性大于艺术性,对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艺术职业院校在课程价值观念上的滞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就业观念造成一定的阻碍,容易导致学生的创作方向存在一定的趋利性,不利于学生就业方向的确定以及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1.3 艺术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有所提升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使用了电子教学设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相关教学资料,学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等多方面的感知深入把握相关的艺术教学内容,深化自身对相关艺术理念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其次,艺术教学设备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校艺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相关艺术作品的解读以及鉴赏形式,有助于学生在艺术专业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对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以及艺术修养进行了解[3],帮助教师在备课以及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艺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艺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艺术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教育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本校学生的艺术水平,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较为模糊,对相关教学方针策略的制订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4],导致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我国艺术职业院校在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过程中忽视了对本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学生实际的艺术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掌握并不充分,使得职业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其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以“促进学生艺术水平提升,推动学生艺术表演能力提高”等笼统性的表达为主,不仅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及考查性,同样也不利于艺术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其次,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课程以及学科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且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以及教学方案的制订上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贴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艺术知识的学习缺乏专业性与方向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明晰学习思路,学习效果较差。最后,部分校方领导对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还存在照搬照抄同类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情况,导致本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不强,对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 艺术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前提。课程体系的完善能进一步丰富我国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艺术学科知识脉络,对学生成长发展以及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艺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在艺术课程门类设置上较为混乱,在艺术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现象。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实际的艺术课程门类设置上,戏曲剧种的分类以及课程设置较为模糊,对不同戏曲剧种的划分以及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较为模糊,不能很好地完善自身的艺术知识结构,对艺术学科知识脉络掌握得不清楚。其次,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类型较为单一,以艺术作品鉴赏类课程为主,极易导致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在实际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5],不利于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最后,部分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在课程呈现形式上过于僵化老套,导致学生对相关艺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教学节奏的把控,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3 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与了解最新的艺术教学理念与方式,还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以便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合。首先,我国艺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艺术教师数量不足,部分艺术职业院校的师生比严重失衡。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实际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队伍在人数上严重不足,导致本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较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加,极大地降低了艺术职业院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其次,部分艺术职业院校教师的艺术修养与教学能力欠缺,导致在相关艺术作品鉴赏以及创作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阻碍了艺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并没有为本校艺术课程教师提供充足的校外培训机会,同时在本校内部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专家讲座,导致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无法将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沟通,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国艺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4 艺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首先,我国部分艺术职业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频率过低,在更新时间上大多集中于4~5年[6],但由于艺术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设备的进步,部分艺术职业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学科以及时代发展的匹配程度较低。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其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模式仍然以讲授示范为主,对学科前沿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运用不足,不仅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艺术学科前沿的创作理念与鉴赏角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次,部分艺术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程度不足。部分艺术课程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但对相关信息化教学设备运用不熟练,导致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教学设备之间配合不协调,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设备以及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艺术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最后,艺术职业院校在实际的课程评价过程中未能对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未能通过科学明确的教学评价体系确定新教学模式中的优势与不足,不利于艺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专业度的提升。

3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策略

3.1 明确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科学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从而为教师教育教学方案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思路的明晰提供一定的指向。首先,艺术职业院校领导和教师要对本校现有的艺术教学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质量进行全方位把握,从而使艺术职业院校所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贴合。其次,在艺术职业院校制订相关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要积极了解与借鉴同类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在艺术专业定位上的经验。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校方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生源质量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同时通过与同类院校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不断了解与掌握专业发展定位上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院校在专业定位上的准确性,进而推动学生实际艺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最后,学校领导与教师还要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目标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收集师生意见等形式提升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贴合程度,确保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位置[7],进一步调动艺术职业院校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

3.2 完善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校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从而促进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首先,艺术职业院校要对本校的艺术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调整,可以通过聘请相关的专家对本校艺术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考查,进一步明确本校在课程分类以及课时安排上的优缺点,从而促进艺术职业院校学生自身艺术知识结构的完善。其次,艺术职业院校要不断丰富本校课程与教学内容。艺术课程教师可以在本校原有艺术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而深化学生对艺术课程中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推动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后,艺术院校还要不断更新其课程呈现形式,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相关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断改善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更新学习方式,深化对相关艺术课程内容的理解。

3.3 加强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一支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的支持。首先,艺术职业院校要优化和完善本校的教师队伍培训机制,为本校艺术专业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与条件。同时,艺术院校相关领导要进一步强调在培训过程中遵守培训纪律的重要性,从而使艺术院校教师端正对培训活动的态度[8]。其次,艺术职业院校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不断充实我国艺术职业院校艺术专业教师队伍。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校方加大了对教师的招聘力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教师数量以及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本校师生比的提升,减轻了艺术学科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职业倦怠感,提升了教师在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最后,艺术职业院校还要不断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了解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

3.4 提升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艺术职业院校不断优化与创新本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相关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职业院校首先要加快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频率,积极学习与借鉴艺术专业前沿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内研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新型教学模式与艺术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艺术职业院校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效性。其次,艺术职

业院校还要不断提升本校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程度。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实际的戏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对相关戏曲的视频、音频进行展示,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偏好,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推动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最后,艺术职业院校还要进一步改善本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氛围,通过本校的校报、板报以及校园网等途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职业院校艺术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纸的艺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