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析

2022-12-28王晨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思政

王晨雨

(安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政知识储备、提升艺术设计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但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思政教育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沟通机制欠缺,导致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结合并不紧密。部分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单一以及课程呈现形式固化,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思政教育专业教师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及沟通,对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优化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合评价机制,完善课程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1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全面贯彻“大思政”教育理念,更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思路以及丰富教育内容的有效方式,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以及高校思政教育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按照人才需求培养人才,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1.1 有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思路的丰富以及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内容的优化,能够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首先,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思政元素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呈现形式,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其次,落实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对“大思政”教育思想的有效贯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知识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在丰富学生艺术知识储备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提高[1]。最后,更新课程建设思路。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更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思路,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以及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2 有助于满足合作企业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才需求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加深校企合作深度。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明确合作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需求,高校以此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其次,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思政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2],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最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专业实践机会进一步明确教学活动开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1.3 有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政水平与专业素养的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一步衔接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思政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一步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以及思政知识对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受到思政知识的熏陶,对学生正确是非观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3]。

2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思政教师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有限,对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融合造成一定的阻碍。同时,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方式单一,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充分理解相关思政元素以及提升专业素养造成一定的阻碍。此外,部分高校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1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体系不完善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确保教师在讲授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但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体系的构建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首先,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教学目标设定较为模糊,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拟订以及教学策略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其次,专业课程类型不完善。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类型有所缺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并未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以及艺术专业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最后,课程内容不全面。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虽然引入了思政教育内容,但在课程结构以及内容组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4],阻碍了学生思政素养以及艺术水平的提升。

2.2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而且需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充分了解思政教育的知识,但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次,思政教师与艺术设计教师需要加强沟通。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没有为思政教师以及艺术设计教师之间创建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教师理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思政因素以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5],不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和提升专业素养。最后,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建设存在不足,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周期不固定,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能力的提升,阻碍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2.3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融合方式过于单一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对高校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融合存在形式化倾向。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存在形式化倾向,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知识结合的优势,融合流于表面,未深入学生内心。其次,知识简单照搬。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采用拼接的方式[6],将思政知识完全照搬至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没有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不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对高校学生充分理解以及运用思政知识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课程开展方式单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课堂教学氛围僵化,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理念、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4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待优化

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成长发展及其艺术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部分高校课程评价机制建设不完善,不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以及学生学习思路的优化。首先,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评价小组等,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主体不全面,部分评价人员对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以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了解不足,对课程评价客观性与全面性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次,注重终结性评价。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高校课程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多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思路的调整不利。最后,评价指标不健全。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工作人员课程评价理念有待更新,对学生艺术知识掌握以及背诵程度的重视远高于学生艺术素养以及思政素养的培养[7],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长发展受到制约。

3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路径与策略的探究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是推动大学生艺术水平与思政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创新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方式与途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度,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此外,高校还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3.1 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体系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高校要鼓励教师制订明确可行的课程建设目标,为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明确的指向。其次,在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要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充分调整思政课程教育内容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比例以及呈现形式[8],进一步推动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最后,高校要提高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2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的了解以及运用程度,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高校应完善思政教师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密切关注教师间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信息共享。其次,高校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帮助教师了解学科前沿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最后,高校要鼓励教师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信息化程度,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3 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方式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对课程内容的融合方式以及呈现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具体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高校要提升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匹配度,科学选择思政教育内容,精确调整思政内容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时间和节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次,实现理实一体化。高校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在掌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理论以及思政理论的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学习以及生活实践中,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后,丰富课程融合方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要将讲授法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配合程度,推动高校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3.4 完善高校思政教师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合的课程评价模式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程评价模式对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

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更新评价理念。高校要不断更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理念,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对学生思政素养以及艺术水平的关注度,降低对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背诵内容的重视程度,加大学生艺术修养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其次,注重过程性评价。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优化与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在征求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标准意见的基础上提高思政元素在课程评价标准中的运用频率,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避免以考试成绩唯一评价学生的弊端[9]。最后,丰富评价指标。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丰富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评价指标,将学生学习态度、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艺术修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