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有效进路探究

2022-12-21孟天琪王孝如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者社区基层

孟天琪,王孝如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新时代以来,我国已经处于城市化高水平发展阶段,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基层治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自此我国将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以匹配中国高速发展的乡村、城市建设,社区(乡镇)治理成为了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自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至今,我国上下一心,打赢了一个又一个艰苦卓绝的病毒阻击战。为应对国际新冠疫情复杂多变的形势,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目标不动摇,全国实行疫情常态化管理,社区(乡镇)成为“抗疫”的一线阵地。鉴于此,本文拟对加强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探究,为有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基层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审视

基层社区工作者主要任职于社区“两委一站”中的居委会和工作站,自从我国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以来,对社区治理愈发重视。2017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针对社区治理提出了“四大主体”的部署,分别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1]同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力建设。社区治理确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主基调,而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社区服务的提供者。社区服务是社区内为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而提供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民众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高标准、便捷性的趋势,这也对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传统的纯人工服务、复杂的流程步骤已经被淘汰殆尽,大数据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了解决民生深层次需求的突破口。打破多部门数据壁垒,联合多元主体构建治理平台实现一网通管、一网通办是政府部门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二,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基层治理压力,以政府为主导,以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配合的“三驾马车”模式疲态尽显,只有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才能共同分担社区的治理压力,引导社区治理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其中尤以居民参与治理为重中之重。

第三,社区治理的执行者。社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贯彻落实政府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他们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神经末梢,执行治理政策、应用治理工具。作为社区治理执行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和思想觉悟将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该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的落实情况。

二、基层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现实困境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原先以单位为核心的“蜂窝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解体,“自由职业者”和“非正规就业群体”大量出现,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农村征地补偿、农民工待遇等问题滋生了大量社会矛盾,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原本以“单位”为纽带建立起的联系逐渐消亡,造成了当下社区工作者群体普遍存在着思想意识薄弱、战斗力不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区层面的政策落实效果和治理效能转化,其背后映射出来的是团队建设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诸多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目前,基层社区工作者群体面临的困境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日常工作繁杂,精力有限无从应对。社区工作者除了本部门日常工作外,往往还要承担来自街道办事处内各个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被迫花费大量精力应对各项任务指标、工作台账、创建评比等繁杂琐碎的工作。仅以居委会为例,细数要负责的具体工作和为民服务项目大约有81项,涉及党建、综治、文明创建、计生、社保等方面。同时,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激增,为确保基层社区的安全稳定,大量的行政任务落在社区工作者身上,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微薄的薪资福利。

第二,社区工作者队伍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社区工作者大多没有正式编制,仅仅是与社区签订劳务合同,无法享受事业编制内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该群体的薪资普遍较低,直接导致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不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更是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岗位晋升渠道的匮乏,职业发展前景的缺失限制了年轻就业群体的加入,岗位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只能通过放宽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要求,队伍构成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人际关系疏离,社区工作难以有效执行。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取而代之的“街区制”让现代城市社区的构成愈加复杂,大量的流动人口加剧了社区的不稳定性,让社区居民间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流动人口自身对陌生环境的防备性较强,同时缺乏社区共同体的意识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态度往往趋于负面,进一步增强了居民对安全性和隐私性的要求。由此导致的入户走访难度加大、邻里之间矛盾加剧等问题接踵而至。信息化时代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空间的距离,却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远了,淡漠的人际关系和越来越强的隐私意识,无疑成为现代社区工作者们必须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也在转变。个人从依附于单位的“单位人”转变为了松散的原子化的“社会人”,传统的社会关系纽带逐渐破裂。[2]

第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存在的缺陷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社区工作者虽然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职,但是他们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是事业单位编制,一般通过社会招聘来组建队伍。这类从业者的待遇水平普遍低于一般企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欠缺导致队伍整体战斗力不强、工作意愿薄弱。与此同时,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的缺失也是影响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差异性大,相互之间交集较少,不易构建专业的量化评估指标,工作完成度与薪资脱钩,人力资源管理严重缺失。以上诸多不足都可以归结为社区工作者群体选拔、培养、薪酬待遇等方面没有合理的体系支撑。剖析当下社区治理现状后不难发现,社区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日常工作内容繁杂,做不完更做不好,无法聚焦核心任务,不健全的岗位职业体系更是雪上加霜。

三、以基层党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路径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步伐,社区居委会的改革已经走在路上,但是想要有效执行先进的基层治理理念,社区工作者无疑是第一个需要被团结起来的群体。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位,构建优质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全面深化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应该始终依靠坚定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打造一批思想觉悟先进、业务能力精湛、服务意识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党建引领对基层治理工作者进行思想层面的统一和革新是社区治理现代化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党建引领首先是思想引领。目前基层社区工作者群体的思想问题集中在对工作的认识不足、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不强烈。同时,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党员占比并不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方面存在劣势,难以精确把握每一名治理者的认识水平。由于宽泛的入职门槛,队伍中不少人将社区工作当成职业跳板,并未认识到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其实基层治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具有直接联系,岗位目标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工作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坚定基层社区工作者群体的理想信念,基层党组织需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可以采取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定“四个意识”,让每一名工作者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贡献。

党建引领其次是作风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内容繁杂,社区工作者面对大量积压的任务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如何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质量、落实治理政策,作风引领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要解决基层社区工作者因工作积压产生的畏难心理和工作惰性,可以从日常工作的分级优化和先进工作作风的培养贯彻两方面入手。对于社区日常工作,在程序上重新划分职责边界、梳理简化工作流程以及缩减形式上的文案类内容。针对队伍中存在的消极怠工情绪、畏难心理,党组织应当在工作作风方面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氛围。

党建引领再次是方法引领。对基层社区工作者群体加强社会工作技能的方法引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由社区工作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党员负责该项工作,从具体工作内容出发,立足于社区工作者四项基本能力:一是以“协商力”为基础,制定协商制度,搭建协商平台,培养协商技术,确保协商实效;二是以“执行力”为关键,做到行动有项目,居民有参与,专业有应用,切实提升基层社区工作者工作效率与能力;三是以“组织力”为重点,充分调动和利用辖区内的社会单位资源,实现整体有合力,拒绝单兵作战;四是以“创新力”为引擎,主要表现在服务有新意和治理有新招两个维度。传授社区工作的核心能力与技巧,以此面对诸如走访入户困难、居民关系不和睦等社区治理常见问题,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更易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党建引领最后是典型引领。先进典型一直是我党重要的工作方法,政府应当在全区、各街道中发掘社区优秀工作者,为基层社区工作者群体提供可借鉴参考的模范典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各行各业都要注意发现和总结自己的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3]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4]在祖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基层治理能力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排头兵,重视并努力发挥基层社会工作者群体的基石作用是搞好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猜你喜欢

工作者社区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关爱工作者之歌
社区大作战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基层在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影像社区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