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

2022-12-17陈思儒刁翰林程文秀

西部中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瘀血病机复发率

陈思儒,郁 悦,丁 楠,刁翰林,程文秀,师 伟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由于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日久而形成的妇科常见病,是一种子宫内膜亢进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1]。直径小且单个的EP常无明显外在表现,约25%育龄期妇女会因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白带异常、不孕等原因就诊。绝经期妇女则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

临床上,EP 患者常因临床症状较轻、畏惧手术或术后复发等原因拒绝手术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因身体基础状况差达不到手术条件,需要进行术前辅助治疗。若术后仍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则需进一步治疗。EP 行宫腔镜息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约2.5%~3.7%,为避免复发,需预防性用药[2]。绝经后,无症状息肉的恶变可能性小,可选择保守治疗。本文对中西医保守治疗EP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古籍中无EP 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中“崩漏”“不孕”“癥瘕”等范畴。

1.1.1 寒客胞脉,瘀滞致病《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篇》云:“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3]提出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可致不孕。历代医家对于癥瘕的病因病机均有论述,《灵枢·水胀第五十七》篇曰:“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息肉乃生;寒气客于子门……恶血当泻不泻。”[4]提出了病因为寒邪,寒邪客于胞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而成癥瘕。《校注妇人良方》中亦有文记载:“妇人……或风寒滞瘀……则为结聚癥瘕矣。”[5]同样提出了癥瘕的发生乃因寒凝而致血液凝滞,瘀血久久不散,而成为癥瘕。

1.1.2 肝郁气滞,瘀阻冲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妇人女子众病论证治法》中提及经脉气机失于调畅是癥瘕致病的主要原因。《景岳全书》云:“或恚怒伤肝……或忧思伤脾……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6]可见癥瘕与气滞密切相关。《济阴纲目》亦云:“癥瘕积聚,并起于气……气聚而血凝也。”[7]为后世从“气”探究癥瘕病因病机提供了参考。

1.1.3 痰湿内阻,夹瘀致病《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提及体内水液与血相互搏结,久滞成积。《丹溪心法》曰:“痞块在中为痰饮……积在左为血块……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8]认为凡体内出现癥结有块者,多因痰湿、食积和瘀血相互作用而成。

1.1.4 冲任受损,脾肾亏虚 冲任二脉下起胞宫,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均在女性生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素问·骨空论篇》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提出任脉在癥瘕发病中的重要性。《诸病源候论》云:“妇女月水不断者……劳伤经脉。冲任之气受损……故令月水不断也。”提示冲任受损会导致月经淋漓不断。李东垣于《兰室秘藏》中论述脾肾虚衰为“崩”的主要病因,运用左归丸填精止崩。《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卷上》提出:“经事延长……虚象显然……皆宜封锁滋填,非仅清血热所能有济。”[9]提示不可一味清热化瘀,需注意久病成瘀的情况,应运用补肾填精的方法补其不足。

1.2 现代医学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瘀血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现代医学家普遍认为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瘀血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刘瑞芳[10]教授认为瘀血是EP 发病的主要因素。女子易抑郁,则气滞则血瘀;或受寒饮冷,寒凝血瘀;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血瘀。瘀血阻滞,日久成癥。胞脉不通,冲任不固,经血妄行,则发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妇科血证;瘀血阻于胞宫,不能摄精成孕,引起不孕。“血不利则为水”,若瘀血阻滞,则影响津液的运行输布,聚为痰湿,痰湿阻滞,血行不畅[11]。故痰湿与瘀血常相互搏结,滞于冲任胞宫,而致本病。

1.2.2 湿热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本病多发地域及诱发因素的细致分析,多位医学家认为“湿”乃EP 形成的重要因素。魏绍斌[12]教授认为女子“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湿易与血相搏,阻碍气机,故湿邪致病在妇科疾病中较多见。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为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不足,水湿不化,加重湿邪为患。湿性重浊,易趋于下,常夹热毒邪气共同致病。湿从热化,日久入于血分,与血相搏,瘀阻胞宫、胞络,发为本病[12]。王翠霞[13]教授在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EP 导致不孕的患者中,大多都有宫腔操作史(人流术、诊刮术),湿浊热毒趁虚而入,与血相搏而致瘀阻胞宫、胞络,难以受精成孕。

1.2.3 肝脾肾功能失常是病理基础 吴燕平[14]教授认为若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后天房事不节,情志不畅,或经、带、胎、产后耗伤气血,导致脾肾两虚,冲任不固,而致本病,其病机主要以虚为主,但常夹热夹瘀。丁象宸[15]教授认为因女性的生理特殊性,易致脾虚肝郁之证,脾虚不可化生精微,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成瘀血;脾虚不可运化津液,痰湿阻滞,形成“癥瘕”;肝郁不能调畅气机,运行水液,气机郁结而致血行障碍,水液积聚而致痰湿,形成“癥瘕”。

2 西医发病机制

EP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有研究显示,EP的发生与局部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失衡、子宫内膜局部炎症、细胞凋亡机制及某些蛋白酶的表达有关。INDRACCOLO 等[16]通过大量检索,发现EP 与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治疗不平衡、雌孕激素失衡有明确因果关系。另有学者认为,EP 与持续的炎症刺激密切相关,EPC0X-2 等炎症因子在EP中呈高表达状态佐证了该理论[17]。EP 中Bcl-2表达的局部升高解释了EP未能经历正常的周期性凋亡,从细胞凋亡的角度为EP的发生提供了思路[18]。TOKMAK 等[19]研究发现EP 患者ADAMTS-1、ADAMTS-9 和ADAMTS-20 水平下降,提示EP 可能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的改变有联系。

3 治疗方法

3.1 辨证论治

3.1.1 化瘀散结,调补冲任 李雅静等[20]检索2010—2017 年收录于CNKI、万方、维普中关于中药治疗EP 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 时,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当归、川芎、桃仁、益母草、赤芍、蒲黄等,主要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可见“瘀”在EP 的病因与治疗中占主要位置。故现代医家治疗多以化瘀散结为主,佐以调补冲任。刘瑞芳[21]教授认为本病初期多为实证,治疗时以化痰消癥、调补冲任为主,并运用自拟止痛调血方调治本病。以辛苦微寒的益母草为君药,可活血调经而不留瘀,同时又能清热利水,助癥瘕消散。

3.1.2 疏肝理气,健脾益肾《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五七,阳明脉衰。”[11]提示女性自五七之后,脾的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夏敏[22]教授发现本病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并指出现代人饮食不节,多食肥甘辛辣厚味,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失衡,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郁痰凝、气滞血瘀,痰与瘀互结于胞宫。治疗时以健脾为主,辅以化痰散瘀,常用加味补中益气汤、苍附导痰汤、除湿汤等随证加减治疗本病;肾虚者佐以巴戟天、淫羊藿、鹿角霜等;肝郁者合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等。

3.1.3 顺应规律,分期论治 女性有着特殊的生理周期,治疗时需顺应气血变化,调和阴阳。丁象宸[23]结合女性月经规律,分期论治,将治疗细分为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女性经期气血耗伤,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成瘀血,脾虚不可运化津液,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终成“癥瘕”。月经期往往表现为月经量较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故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少佐活血化瘀之品,使“气固血止”。非月经期间EP 患者常有腹痛等症状,应着重活血化瘀、散结通络,并加入疏肝理气之品,行气导滞、散结消癥。魏绍斌[24]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分期治疗本病。经期以攻为主,运用川牛膝、川芎等活血行气之药因势利导,促进息肉随经血排出;经后期在滋肾养血的基础上佐以理气消癥;经间期在补肾益气的基础上佐以祛湿通络促排卵之药。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患者,常佐以茜草炭等炭类止血之品以治标;经前期温肾健脾以助孕,常用寿胎四君子汤加减,健全黄体功能。

3.1.4 未病先防,改善体质 EP 复发率较高,这与体质密切相关,刘宝琴等[25]通过分析97例EP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发现从根本上改善偏颇体质,能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本病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耗散其真”[11]则“半百而衰”,提示饮食生活要加以节制,饮食的偏颇会引发或加重疾病,建议EP 患者禁食桂圆、红枣等热性食物及蜂王浆等含激素成分的食品,保持营养平衡,预防EP[26]。

3.1.5 术后调护,预防复发 EP 切除术后部分患者仍有异常出血等情况,除常规抗炎治疗外,还可应用中药进一步治疗。陈爱兰等[27]运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黄芪、党参等补气健脾中药治疗宫腔镜EP切除术后患者73例,发现配合中药可较早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增加妊娠率。

3.2 经方治疗EP 根本病因为“瘀”,临床上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湿热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等证型。现代众多医学家从古典医籍中汲取思路,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香棱丸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主治积聚,王桂梅等取其疏通脉络气机,兼能散瘀结的功效,有效抑制了本病的复发[28-29];曾苑玲等[30]使用《叶天士女科全书》中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EP,加用鸡血藤、白术增强化痰行气之功,降低了复发率;临床上另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等经方均可改善月经情况,降低复发率。

3.3 针灸治疗EP 结合不孕症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影响受孕,需要进一步干预治疗。苏文武等[31]采用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优化宫腔环境,促进受孕,温针灸取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归来、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得气后温针治疗持续1 h;穴位注射取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分别推注人胎盘组织液2 mL,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研究显示可有助提高临床妊娠率。

3.4 西医保守治疗

3.4.1 单纯药物治疗 目前单纯应用药物治疗EP 的文献报道较少。高明[32]收集160 例EP 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予达英-35 口服,对照组给予妇康片口服治疗。研究组92.5%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72.5%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应用达英-35 等孕激素药物治疗EP 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抑制子宫内膜增殖,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吴静[33]通过比较子宫内膜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诊刮后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3.4.2 术后药物预防性治疗 EP 易复发,术后常配合运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及激素治疗降低复发率。杨小梅等[34]收集110 例EP 患者,在宫腔镜术后,根据不同术后干预方法分为A、B、C组,各组均在术后给予抗生素和缩宫素治疗,B 组在此基础上放入曼月乐环治疗,C 组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于月经后半周期给予地屈孕酮治疗,2 年后随访,B 组复发率为2.8%、C 组复发率为4.8%,均低于A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5 心理疏导EP 伴不孕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并可通过性激素破坏生殖内分泌环境,影响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需要通过详细介绍病情、治疗方法预后等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另有研究发现,由于女性心理敏感、EP 发病位置特殊,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EP,患者常对治疗有恐惧心理,保守治疗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35-36]。

4 小结

综上所述,EP 的中医病因病机为瘀血、湿热、肝脾肾功能失常等,临床上多顺应月经周期变化,灵活运用活血逐瘀化痰、疏肝健脾补肾等方法,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中医优势。西医现从局部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失衡、子宫内膜局部炎症、细胞凋亡机制及某些蛋白酶的表达等方面探讨EP 的发病机制,在临床上运用孕激素治疗轻症患者及预防术后复发,也有较好的疗效,降低了复发率。

EP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虽属不同病种,但古籍中同属“癥瘕”“崩漏”等,核心病机均为“瘀血阻滞胞宫”,西医发病机制中又有性激素靶点失衡的共性,保守治疗可以从异病同治的思路入手,在本病症状加重前及手术后,多加调摄,将更有利于治疗和预防本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瘀血病机复发率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中医教你识瘀症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