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探究

2022-12-16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赵祥明

华夏教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过程课程

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赵祥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

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兴趣和发现学生特长,使学生初步具备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模式、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前提。其次,通过加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并且让学生充分了解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信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特别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布置不同的学习技能,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分工当中,合作学习模式作用更为突出,因此,要尽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重视组织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不断地纠正学生学习的片面认知。

初中信息课程的开设,最终目的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迈入社会教育当中,不断地完善学习方式,让课程知识更加容易被掌握。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真谛,同时,在互帮互助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

(一)计算机的配置与使用存在差异

信息技术在硬件环境方面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差异较大。各学校计算机房在电脑的配置和使用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计算机的配置和新旧电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但课堂教学需要运用到更多的文字和图片素材。

(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是从零起步,相反,有的学生很早就接触了计算机,对信息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此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上呈现较大的差异。

(三)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一

在开展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率,而不是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和对各种游戏体验的方式充满更多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以实践任务为主线的学习内容,提升并引领学生进行螺旋上升式的学习。

另外,大部分学生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最为重要的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收放自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会使信息技术课程秩序和纪律意识难以掌控,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很难落实。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信息课程的认识有偏差

信息课程的开展是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上。随着计算机快速发展,不少学生都学会了使用电脑,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电脑而已,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熟知,无法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点,为此,学习水平也难以提升。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固然能够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但是从另外角度来说难度也不小。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尤其重要,但如果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呆板沉闷的教学环境,无形中削减了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虽然现代教育已积极地响应了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与措施,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提升,这和一些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是有一定关系的,并且长时间的枯燥学习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抵触的心理问题。

(三)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合作学习难以开展

信息技术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实用性更强,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时要重视内容的可操作性,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变为更频繁。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教师如果不重视课程教学的秩序,那么会使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杂乱无章,严重降低教学的质量。

(四)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不合理的分组以及不明确的分工,都可能影响合作学习模式的正常开展,特别是分工的不明确,会让小组组员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当中显得更加被动。小组成员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遇到需要协助完成的学习任务之后,还可能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也没有产生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些跟我们组织合作学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分组,明确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开展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做好详细统计工作,其中包括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教师统一安排的原则组建小组,一般以四到六人为一组,更好地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资源处于平等的状态。此时,教师可以指定一位学生成为小组长,从而让这位小组长负责组内协调与管理工作,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也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要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任务,在各司其职的作用下,完成小组合作学习。

(二)根据学情合理进行分组

初中信息技术的开展,首先要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自主性、实践性以及互动性的原则之下,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形成完善的信息技术体系,教师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正常学习表现以及成绩来进行分组,再结合互补性的原则,将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对利用电脑进行写作和绘画方面比较熟悉,能做到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并对制作过程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和熟练的操作;有的学生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的素材的组合和制作比较熟练,并制作过多件多媒体作品,那么就可以把他们安排一组,进行取长补短。另外还可以安排两到四名对多媒体制作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与,最终目的是让这个小组里所有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

而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对不同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在学习关于“运动渐变动画的制作”等相对复杂的课程时,通过小组合作模式使得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能够负责相应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更多地观察和辅助学生。特别是要鼓励小组之内的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知识,通过技术研究的方式,不断地进行反思。在遇到困难的过程当中,小组成员能够互相鼓励,从而共同克服困难。

比如,在制作Flash 动画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在组内进行主体设计,从而收集各种动画资源,通过绘制画面、增加字幕的方式让其他小组成员予以点评。在评比的过程当中,不同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汲取经验,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能力,从而掌握新的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技巧过程时,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情况,针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兴趣。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沿着课程的构架进行探索,在结构当中不断地填充学习。同时,要将复杂的学习任务交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使得他们在讨论过程当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又比如,在教学Office 软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Word 软件的相关知识,并以此为框架,让学生进行PPT 的制作。这两个软件在使用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相似性特点,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当中,可以以原有的Word 软件知识为基础,通过对比两者的使用情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开展小组探索活动时,学生可以一边整理资料,一边收集相关的使用案例,搜索实践操作的幻灯片技巧。在探索和实践过程当中,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不断地积累新知识,对PPT 的制作能够不断地优化,其中包括幻灯片当中的视频添加、图片添加、音乐添加以及Flash 动画等。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路的整理、知识框架的完善以及优劣势的对比,使得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加强小组合作组员的指导工作

教师通过开展巡回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推动教学活动开展,但是教师在教室当中并不是盲目地巡查和指导,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质量。

比如,教师在巡查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可以运用“你可以和组长讨论下,尝试查看下你们小组的讨论记录,看看有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帮助”这样的话语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巡查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维持课程教学的纪律。

(五)展现合作学习结果,应用评价体系

通过将每组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成果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自主讲解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应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将合作学习效率最大化。评价过程当中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了解优秀小组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对优秀小组的相同点进行有效的总结,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探究。并且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评优,通过互相讲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操作方法,从而了解自己的优秀之处,正确地评价自身,更好地扬长避短。这样的互相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习惯。

此外,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客观评价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对优秀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表扬,而面对其他任务完成相对差的小组也要提出鼓励并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当中进行任务检查,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提升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兴趣,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对需要开展合作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师要适时给予开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和在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提升自我认同感。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在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过程课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