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学校项目学习

2022-12-16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赵艳芳

华夏教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柿子厕所孔子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 赵艳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者看到:项目化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方面,都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呢?《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项目式学习是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涉及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

这段突出强调了在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中学校领导团队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项目化学习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巨大作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区级综合实践教研员担任顾问、学科主任、学科骨干为成员的项目化学习团队。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项目组明确了项目化设计的六个核心要素: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的探究、真实性、学生的声音与选择、反馈、评论与修改作品。同时确定了怀柔三小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开展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

一、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升级节日文化课程

巴克教育研究所指出: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是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同时又不能难到让学生望而却步。

(一)有意义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柿子节是学校的传统项目,已经持续了将近20 年。每年的主题词都是收获成长感恩,活动内容也都是一成不变。2021 年是建党100 周年,能不能让怀柔三小的柿子节有所创新、与众不同?老师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六年级6 个班的全体学生。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纷纷参与进来,经过热烈讨论,孩子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征集主题词—集体设计、绘制主题图—计算图案需要柿子数量、明确各班分工—设计摘柿子路线规则、班级摘柿子比赛—送柿子节祝福。

(二)不可低估的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心胸

对主题词的征集与创作,六(1)班孩子们走访了很多家长、老师,最后确定将诗意大气的“金秋盛柿 最美三槐”作为主题词,在设计主题图时,孩子们反复讨论,一遍遍修改,从原来的单纯用柿子摆字,逐渐丰满着创意,在原有用柿子摆字的基础上,在字的下面摆出柿子的造型图案,同时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描绘出100 年庆生蜡烛和三小LOGO,整个图案端庄大气,将三小的柿子节与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三小学子“面三槐 望天下”的大气与大爱。

(三)课程目标才是项目化学习的重点

巴克教育研究所(BIE)将项目化学习界定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解决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形成对重要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理解。项目化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基于标准的内容以及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

在“柿子节”项目学习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真问题:该怎样把电脑中的设计图等比放大到操场上?在数学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启了对“比例尺”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孩子们分工合作,拿着设计图一次次描绘修正,当用白色粉笔勾勒出来的电脑设计图的相似图形呈现在操场上的时候,几个原本学习数学有些吃力的孩子脸上挂满了笑容。项目化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动机和参与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高效地达成了课程目标。

(四)在真实的矛盾中,孩子们学会了沟通

六(4)班的孩子们在解决“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摆出柿子节图案”这个问题时,用皮尺、搾、步幅等多种工具进行测量,结合图案周长和柿子直径进行估算,根据运送柿子路线计算速度,向学校的园林工人和保洁阿姨请教摘柿子工具的制作方法,及时主动与组员沟通,化解合作中发生的矛盾。在柿子节项目评价中,孩子们都表示柿子节项目很吸引自己,知识技能获得、团队合作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不做加法,在学校传统项目的基础上,以素养为导向,开发融4C 能力为一体的烧脑项目,不失为学校开启项目化学习智慧之策。

根据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得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别为:激励信号的幅值和频率、降温速度以及热处理;但仅依靠单因素试验无法确定各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试验的最优条件,因此,本文采取正交试验方法对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佳的试验条件。

二、解决校园真问题,做学校建设者

怀柔三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现代公民素养、科学探索精神、家国责任情怀的现代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家国责任情怀,我们从把学校难题交给孩子们开始。

(一)发布学校真难题,请求学生支援

怀柔三小因为占地面积有限,1700 多名师生共用一个厕所,五六年级返校复课后,270 名学生的如厕拥堵成了学校的难题。为了保证如厕安全距离,学校实行了超长课间、班级错峰、迂回路线、精算时长、全天值守等多项措施,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巨大的工作量导致值守教师严重疲劳、声音嘶哑。怎样解决如厕拥堵问题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学校决定把这个问题试着交给孩子们自己解决。为此,在返校复课的第一天,综合实践老师就给四年级的孩子们抛出了这个大难题。善良聪明的孩子们提出诸多办法,如做标语、安排值勤等,也有的同学提出了仿照对面商场的停车场的计数器做一个显示牌,来显示厕所空位。

(二)学生实地考察、分组讨论

那么这个类似停车场的指示牌该怎么设计呢?学生决定分成男女两组去厕所实地考察,他们一边走,一边提出自己的思路:在厕所入口处设计一个电子指示牌,每进来1 个人,数字就减1,每出去1 个人,入口处的指示牌数字就加1。这个思路是否可行呢?指示牌上的数字该怎么设计呢?同学们经过研讨,成立了负责数据采集的小组和编程技术小组,分别去统计男女厕所坑位的数量和向老师寻求用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信息技术老师对孩子们的想法很赞赏,告诉孩子们利用正在学习的Scratch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需要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思路,大家共同探索完成。

1.大胆设计、不断迭代

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设想:用碰到红灯模拟有人进入厕所,用碰到绿灯模拟有人走出厕所。怎样实现这个设想呢?信息老师开启了10 课时的Scratch 基础教程学习。2 课时之后,孩子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开始以女厕所为例,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

首先,建立一个变量“空位数”来表示当前厕所内空位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女生厕所有21 个蹲位,所以“空位数”的初始值设为21。当有同学进入厕所,也就是碰到红灯时“空位数”减1;当同学走出厕所也就是碰到绿灯时“空位数”加1;当 “空位数”值变为0,说明厕所内21 个蹲位已满,这时候厕所外面的同学不能进入厕所。等到“空位数”数值增加才可以根据变量的数值进入同样多的人。

在孩子们设计程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人在通过灯的时候因为不停地碰触灯,导致“空位数”数值变化不准确。针对这个情况,老师指导孩子们多次调整了两个灯的位置——运行程序,检测结果,最终达到了理论预设的效果。

2.搭载硬件设计程序,验证设计成果

3.安装调试设备,初步达成目标

试验成果初步完成,学生向学校提出了感应器和LED 屏的申请,学校欣喜地采纳了学生的意见,按照设计安装了入门和出门的两个感应器。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发现当几名同学同时路过感应器的时候,获取的数据不准确,在教育同学排队如厕的同时,同学们将设计修改成每个蹲位安装一个感应器。在感应器安装的过程中,学生和工人一起调试感应器的高度和位置,以确保不同身高的同学都能被感应器识别。

经过不断调整,学生亲自设计的小程序有效缓解了厕所拥堵问题。孩子们为自己能为学校做事感到自豪,老师们为学生从未有过的编程兴趣而兴奋不已。

三、开展项目化学科实践,促进素养提升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中,学校坚持实施内容与学段课标深度融合、学习形式与学生年龄特点高度契合的原则,用项目化学习思维,以终为始、逆向设计,为各个年级打造便于外显的物化展示形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在孔子研究月启动之初,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孔子,你想知道点啥”的问题征集互动,孩子们积极发问,形成了本年级富有童趣的“问题森林”:孔子会画画吗?孔子会跳绳吗?孔子会说英语吗?孔子一生有哪些经历?孔子这么厉害,是哪个老师教的?孔子是怎样学习的?孔子最中意的弟子是谁?为什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孔子快乐吗?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是教师引导学习的起点。老师们与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引导学生课上课下进行主题探究阅读,同时将学习成果外化;或者每天利用每节课上的精彩两分钟录制花式小讲师视频在班级群内打卡,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年级整体推进语文学科的10%学科实践中,一年级的孩子们跟老师每天在早午晚三个时段开展集体诵读,学习诵读方法;二年级的孩子跟着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体会用文字描写画面、用画笔描绘画面的技巧,尝试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创作成绘本;三年级则每班选择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排演话剧,在读剧本、练台词、学表演、练合作中,孩子们朗读、合作、创造、自信能力明显提升;四年级选择对经典影视作品片段进行模仿,观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语言表现力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主动学习配音技巧,用声音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提升了语言感受力与表现力,高质量完成了朗读的学段目标;五年级的传统文化主题演讲与年级目标整合,从仪表、站姿、表情、声音、手势、目光的练习入手;六年级在对真问题的主题辩论中,真实地经历破题、剖析核心问题—确立分论点、准备论据—反复、培养气势—开展比赛、实战提升的过程,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品质、表达技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学校深入挖掘孔子研究月、长城文化节、石榴节、柿子节等主题项目与年段学科教学目标的结合点,将德育教学与学科实践有机整合,在主题活动中立德树人,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四、依托特色课程子项目,体验中国智造

怀柔多年来一直将培养传统文化底蕴作为学校育人目标。近年来,学校在传统国学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孔子课程群,探索用项目化学习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孔子》话剧项目分解成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多学科的子项目,全科共融开展项目化学习,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寓教于乐,探索出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

科学教师承担为演出设计道具的项目,精心设计了“‘智’,造攲器”课程,让学生经历“学习—内化—践行—创造”的自主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攲器外形及作用、了解攲器的制作原理、探究攲器制作的奥秘、制作造型美观的演出道具。在尝试制作欹器的课上,学生利用筷子和纸杯反复寻找能让欹器“虚则欹,中则端,满则覆”的支点,在数据统计中发现支点位置的规律。

语文老师则将台词训练融入每节课的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人物特点,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人物心情处境,再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陈蔡绝粮的故事中,充分展现了孔子“君子固穷”的高尚节操。

数学老师则组织学生针对“观看话剧中的租车问题”开展研究,请同学们为学校设计租车方案。为了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同学们向学校主管主任详细了解市场上的租车价格,根据三年级学生数量设计了几种租车方案,但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调整一下学校课表,学生采用环游水库步行的方式,既可以节约开支又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同学质疑:如果步行,演员就会因为化装而不能在开演前到达。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确定了演员租车、其余学生环湖步行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真实的问题。真实而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学校重大项目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真正激发了学生对待科任课的兴趣。

学校力推的项目化学习方式,让老师们看到了项目化学习的魅力,激活了老师们变革学习方式的意识,尤其是一些青年老师,开始尝试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设计教学:四年级的“保护视力”项目、二年级的“设计厕所标志”、一年级的“帮妈妈设计减肥餐”相继开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怀柔三小甚至更多的孩子会在项目化学习的推动下,真正形成中国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柿子厕所孔子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甜柿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山里的柿子红了
来自柿子的烦恼
未来猫厕所
厕所
记得上厕所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