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2022-12-14董晓霞黄萌萌杨正楠乌兰图亚

中国乳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奶业存栏生鲜

刘 浩,彭 华,张 超,董晓霞,黄萌萌,杨正楠,乌兰图亚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2 全国畜牧总站,北京 100125 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多的是营养的搭配与协调。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呈现上升趋势[1]。奶牛养殖业已经由过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发展成为技术化、规模化的现代新兴产业。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到2018年,我国奶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从2008年19.5%提高到61.4%,提高了41.9 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从4.8 吨增长到7.4 吨,增长了54.2%。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我国奶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我国奶牛存栏达到1094.3 万头,生鲜乳产量3778.1 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5.5%、18.9%,创历史新高;奶牛单产达到8.7 吨,比2018年提高17.6%。但是我国奶业转型发展仍存在原料奶生产成本高、乳制品供给价格总体偏高、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2]。奶牛养殖成本效益的好坏是影响我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美国是世界奶牛养殖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奶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发展成熟,在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流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奶牛养殖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奶牛饲养方式、规模水平、饲料结构等方面与美国有诸多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因此,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构成及差距,对于明细我国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具有积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奶牛养殖成本效益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奶牛养殖收益主要分为主产品(生鲜乳)产值和副产品产值两部分,副产品主要有淘汰牛、粪肥等收益。奶牛养殖业具有其特殊性,其成本核算与其他产业大不相同,不同国家之间也有差异[3]。首先明确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核算的指标,根据已有研究,奶牛养殖成本核算一般分为分群核算和混群核算[4],不同畜禽种类分群形式不同,奶牛养殖的分群核算是根据奶牛的生长发育的四个阶段(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年牛)进行分开核算,不同阶段奶牛成本的构成具有差异[5],分群核算是准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但一般考虑实际操作难度,奶牛养殖成本核算往往以混群形式进行。在中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主要分为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构成[6,7],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包含饲料费、医药费、水电费等直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管理费等间接费用,人工成本主要包含家庭用工折旧和雇工费用1。在美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主要分为生产生鲜乳的经营成本、机器和建筑物折旧、未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经营者劳动和管理的价值和使用权益资本的利息费用,其中,劳动力成本主要包含经营者的劳动价值、未支付的劳动费用和雇佣劳动费用[8~10]。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核算主要的差异即是否考虑家庭劳动力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黄季焜和马恒运(2000)[11]发现,在中外农作物成本核算中,成本口径和内容有很多的差异,中国农作物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简单,有一些应当包括在成本里的项目尚未包括在内,而国外的成本核算项目比较全面,我国现行对农产品的成本核算,可能会低估农产品的实际成本水平。当前大多数中美成本收益比较研究忽视了这一差异,使得结果不具有说服力。而且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效益也有差异,散养与小规模相对于中大规模养殖更具成本效益优势[12~14],而国外大型奶牛场的毛利润率以及收益成本比都高于小型奶牛场[15]。也有学者从区域层面上分别选取河北省、北京市以及奶牛四大优势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同区域奶牛养殖成本收益具有明显差异[16~18]。

本文将利用农业农村部公开数据、全国农产成本收益资料汇编、USDA Census of Agriculture(美国农业普查)数据以及2018—2021课题组全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调研数据2对中国两国奶牛养殖的成本收益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理清中美两国奶牛养殖的基本现状以及奶牛养殖成本结构和收入构成,进而比较两国奶牛养殖成本收益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奶牛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美奶牛养殖现状分析

2020年我国奶牛存栏1043.3 万头,生鲜乳产量3440.1 万吨,位居世界第四。美国奶牛存栏930.3 万头,生鲜乳产量10100 万吨,是世界奶牛养殖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以上,其中奶业总值占畜牧业的27%左右。

近年来中美奶牛规模化3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在生鲜乳生产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差距。中美奶牛养殖都趋向于规模化发展,且大规模牧场成为主流(图1)。2020年,中国和美国规模化比重分别达到67.2%和89.9%,近十年年均增长分别为20.4%和5.3%。小规模和中规模牧场存栏都不断减少,而大规模牧场存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和美国大规模存栏占比超过一半,随着市场集中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大规模牧场所占比重将不断提高。规模化带动存栏调整,2008—2020年,中国奶牛存栏大量减少,美国奶牛存栏变化不大(图2),2020年,中国奶牛存栏较美国多113.0 万头,然而生鲜乳产量较美国少6659.9 万吨,2008-2020年中国和美国生鲜乳产量年均增长分别1.6%和1.7%,导致生鲜乳产量巨大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国奶牛单产不足,其深层次原因就是牧场管理和养殖技术差距。

图1 2013—2020年中美奶牛不同规模牧场存栏比重

图2 2008—2020年中美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情况

中国奶牛单产低于美国,且两国生鲜乳价格差越来越大。2008—2020年,中国奶牛单产一直低于美国,随着我国奶业快速发展,单产差距不断缩小,已经由2008年的4.5 吨缩小到2020年的2.4 吨 (图3)。但生鲜乳价格差不断扩大,中国生鲜乳价格远高于美国,2020年中美价格差达到1.0 元/kg。中国生鲜乳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受阻、人口红利消失、极端气候增多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奶牛养殖成本的不断增加。

图3 2008—2020年中美奶牛单产和生鲜乳价格情况

2 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不同的养殖模式和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国家公斤奶成本构成不尽相同。美国公斤奶成本构成项目主要有外购饲料费用、自购饲料费用、放牧饲料费用等17 项,本文调查的中国公斤奶成本构成科目更加详细,分为四大项36 小项。两国的成本构成科目在表述、内涵、测算角度上有所不同,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一是国外奶牛养殖饲料费用一般按来源统计,本次调查饲料费用按种类统计,这是由于中国奶牛养殖场土地配套较少,饲料基本外购,以种类统计更全面和科学;二是美国养牛有税收,中国养牛无税收;三是本次调查中国养殖场设有环保费、奶厅消耗、生鲜乳检测费用等成本项目,而美国养牛在这些项几乎无开支,没有列入成本类型。中美主要成本类别对比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各类成本占比差别较大,中国较高的饲料成本导致总成本高于美国,大部分成本类别投入低于美国。

在数据可获得基础上,本文结合美国农业普查统计数据和课题组2018—2021年对全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调研数据,根据以往研究,并基于不同成本类别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表1),以及方便横向比较,使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比较结果更加准确,本研究将各国的成本类别统一归类为5项标准可比成本类别[10,19](表2),分别为饲料成本、机械和设备折旧、人工成本、日常费用以及其他成本五大类。其中,人工成本分为雇工成本和家庭劳动机会成本,我国奶牛养殖场中家庭员工工资按照雇工费用支付,而美国奶牛养殖场家庭员工成本统计一般按照机会成本计算。

表1 2018—2021年中美奶牛养殖公斤奶主要成本类别情况

表2 中美奶牛养殖成本项目

3 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3.1 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奶牛养殖成本不断提高,不同成本类别具有明显差异,较高的饲料成本影响我国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总成本来看,我国奶牛养殖成本较高,公斤奶总成本平均比美国高0.15 元,但两国公斤奶总成本都呈现增加趋势,近四年,中美奶牛养殖公斤奶总成本分别提高了0.87 元和0.85 元。

从不同成本类别来看,饲料成本在两国奶牛养殖成本中占比都是最高的,近四年我国奶牛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平均占比为67.1%,美国为47.4%,中国公斤奶饲料成本明显高于美国,饲料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饲料原料价格加高,且大豆、苜蓿、燕麦主要依赖于进口,2019年调研的214 家养殖场进口苜蓿占有率达到66.82%,均价为3150 元/吨,比国产苜蓿价格高出40.63%,比同期美国本土苜蓿价格(184 美元/吨)高154.76%,而且大豆、苜蓿在饲料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20]。

机械和设备折旧方面美国较中国高0.3 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较为发达,缓解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压力,根据统计,美国奶牛养殖公斤奶人工成本为1.5 元,占总成本达到17.2%,中国仅占8.0%,而且美国奶牛养殖场家庭劳动力机会成本也较高,为0.7 元,平均占比达到8.2%,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养殖将成为更优选择。日常费用的支出也明显少于美国,日常费用主要包含的设备维修、社会化服务、水电燃气、疫病防控等费用支出在提升奶牛福利水平、改善牧场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奶牛养殖较高的饲料成本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其他方面的费用支出,奶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受阻(表3)。

表3 2018—2021年中美奶牛养殖成本情况

不同规模来看,大规模养殖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现代化程度更高。从总成本来看,中美两国奶牛养殖大规模养殖场公斤奶总成本最低,分别为3.74 元和3.21 元,规模越小养殖成本越高,主要是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及养殖技术设备的发展,规模经济在降低养殖成本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从不同成本类型来看,中规模养殖场公斤饲料成本占比较低,大规模养殖场机械和设备折旧成本占比较高,分别为13.0%和18.8%,反映了大规模养殖场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替代了高额的劳动力成本,可以看出规模越大人工成本占比越少,生产效率也会越高;社会化服务、维修费、水电燃气费等日常费用支出也会随着规模效应的增大而减少,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成本压力,大规模养殖趋势明显(表4)。

表4 中美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

3.2 中美奶牛养殖收益比较分析

中美奶牛养殖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主产品(生鲜乳)收入、卖牛(犊牛、淘汰牛、育肥牛、种牛)收入和其它(粪肥、补贴等)收入,其中主产品收入占到近九成左右。由表5可知,2018—2021年,中美奶牛养殖收入构成中,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9.0%和91.1%;中国奶牛养殖总收入和卖牛收入一直高于美国,公斤奶其他收入两国相差不大。中国奶牛养殖总体净利润也要高于美国,美国奶牛养殖仍处于连年亏损状态。由于中美两国收入构成项目基本一样,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公斤奶总收入和净利润来分析中美奶牛养殖的收入差距。

表5 2018—2021年中美奶牛养殖收入构成 及不同收入情况 单位:元/kg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收益持续增长,美国奶牛养殖仍处于不断亏损状态。由图4可知,2019年之前,中国奶牛养殖公斤奶收入逐年下降,2019年之后,奶牛养殖收入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受阻,进口乳制品减少,国内乳制品需求增加,生鲜乳价格上涨,从而养殖收入增加,2021年公斤奶总收入和净利润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11.5%和19.6%。相较而言,美国奶牛养殖收入和净利润都低于中国,其公斤奶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崛起,美国乳制品出口严重受阻,加上经济下滑,国内需求减少,导致奶牛养殖不断亏损,2021年净利润亏损较2016年增加了254.3%。在美国农业法案、乳制品毛利润保障计划等政策支持下,美国奶农才得以继续维持生存。

图4 2016—2021年中美奶牛养殖公斤奶总收入和净利润情况

大规模养殖场的净利润水平更高。从不同规模来看,中美两国中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公斤奶总收入高于大规模养殖场,但净利润方面,由前文分析得知,规模效应作用下,规模越大公斤奶养殖成本越低,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净利润明显高于小规模养殖场,近五年,中美两国奶牛养殖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利润率都比中规模养殖场高,分别高出9.0%和7.0%,而且美国大规模奶牛养殖场已经处于盈利水平(图5)。这也是近年来美国养殖场数量不断减少,而大规模存栏比重不断增加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大规模养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5 中美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收益情况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中美奶牛成本构成项目类似,中国养殖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中美奶牛养殖成本中主要包含饲料、人工、机械设备折旧、疫病防控、土地等项目,两国不同成本类别在总成本中占比差异较大。中美奶牛养殖公斤奶总成本分别为3.89 元和3.21 元,且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饲料成本在中美奶牛养殖成本中占比是最高的,饲料成本分别为2.84 元和1.85 元,平均占比分别为为67.1%和47.4%;机械和设备折旧平均占比分别为10.44%和18.01%,中国在设施设备方面投入明显较少;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为8.0%和17.2%,美国家庭劳动力机会较高,占人工成本的60%以上。

中国奶牛养殖收益明显高于美国。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收益持续增长,美国奶牛养殖仍处于不断亏损状态。2021年中国公斤奶总收入和净利润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11.5%和19.6%,相较而言,美国奶牛养殖收入和净利润都低于中国,其公斤奶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越来越大,2021年净利润亏损较2016年增加了254.3%。在美国农业法案、乳制品毛利润保障计划等政策支持下,美国奶农才得以继续维持生存。

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成本和收益具有明显优势。中美两国奶牛养殖大规模养殖场公斤奶总成本最低,分别为3.74 元和3.21 元,规模越小养殖成本越高,主要是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发展,规模经济在降低养殖成本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中美两国中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公斤奶总收入高于大规模养殖场,但净利润方面,规模效应作用下,规模越大公斤奶养殖成本越低,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净利润明显高于小规模养殖场,这也是中美两国规模化比重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反映出大规模养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4.2 政策建议

加快发展优质饲草料产业。解决饲料成本过高问题是降低奶牛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首先要解决我国饲料产量不足问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推进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粮改饲等增产政策有效落实,大力推广农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推动粗饲料本地化,促进饲料的减量替代;然后根据我国奶牛养殖饲料使用情况,尽量实现供需匹配,养殖场应积极发展种养一体化模式,实行蛋白减量,缓解国产大豆、苜蓿供应不足问题;最后重点是“精饲料降价、粗饲料提质”。继续推进优质苜蓿产业化发展,提高国产苜蓿质量,增加替代进口苜蓿的比例,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提升饲草料加工装备水平,鼓励养殖场使用全混合日粮(TMR)配制饲料,减轻对价格较高的精料补充料的依赖。

稳步提升奶业发展科技水平。提升奶业发展科技贡献率是提高养殖收益的有效方式。一是完善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多方联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模式。二是科研院所应加强对种、料、病、管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攻关研究,政府或协会组织应加强奶牛遗传育种、生产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建设,推进奶牛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奶牛品种改良,增强国内良种供应能力。养殖场应做好布病、结核等传染病防控,抓好奶牛乳房炎等常见病治疗,稳步提高奶牛单产,提升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养殖场应注重奶牛养殖场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宣传和培养,实现奶牛精准饲喂管理,提高饲料转化率。

注释

1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奶牛成本构成划分。

2 2018—2021年课题组调研全国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分别为271 个、238 个、146 个和220 个。

3 “规模化”指存栏大于100 头牧场的奶牛数量所占总存栏的比重,并结合《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美国农业普查奶牛养殖规模划分确定“<50 头”“50~500 头”“≥500 头”分别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

4 美国农业普查中奶牛养殖成本单位是美元/英担,本文按照2018、2019、2020、2021年的年度汇率6.61、6.89、6.89、6.45以及每英担等于50.8 kg分别按年进行了单位换算,统一为元/kg。

5 课题组调研过程中将中国家庭劳动力成本按照雇工价格折合成了雇工成本进行统计。

6 “卖牛收入”主要包括出售犊牛、淘汰牛、育肥牛、种牛的收入。

7 中国奶牛养殖场“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出售粪肥收入、补贴收入等,美国奶牛养殖场“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向其他经营单位出租或租赁乳品的收入,向其他乳品经营单位出租场地的收入,与乳品有关的合作社赞助红利,评估退税、退款和其他与乳品有关的资源,以及粪便生产的肥料价值等。

猜你喜欢

奶业存栏生鲜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生鲜灯的奥秘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