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尾市全力融入“双区”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
——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

2022-12-13陈致远陈慧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汕尾竞争力资源

陈致远,陈慧敏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一、文献综述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旅游组织在旅游市场上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而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生产要素竞争力,这三个竞争力属于不同的层面,分别位于表层、操作层、内因层[1]。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企业和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发展能力就是城市旅游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旅游市场的占有能力、旅游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一是研究内容不断扩展。旅游竞争力研究视角逐步细分到旅游业国际竞争力[3]、智慧城市旅游竞争力[4]、海洋城市旅游竞争力[5]。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不断丰富,耿松涛等建构了滨海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涵盖了30个因素层指标[5];王俊等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模型[6],刘成昆等于2019年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估模型[7],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是评价方法不断更新。学者们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越来越多采用定量分析法,计量方法不断改进,评价结果日趋科学、合理、客观。在评价分析中,有的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6],有的采用熵值法[7],有的采用因子分析法[8],有的采用横向对比法[9],有的采用客观赋权法—CRITIC权重法。

综上所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把汕尾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对象的几乎没有。本文参照刘成昆等[7]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汕尾市和“双区”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二、汕尾市融入“双区”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2019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指数评价框架,结合汕尾和“双区”城市数据的可获取性,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统一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将采用刘成昆等[7]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用于评价汕尾和“双区”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双区”城市涉及粤港澳三地,在统计口径、统计指标上有差异,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有效,指标所需数据均来自2019—2021年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刊);指标涉及的港币与人民币、澳门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换算,则采用当年统计年鉴(刊)所载的相应汇率数据(全年平均值)。

(三)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本文所构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内含多个指标,所涉及的指标单位不一,本文借鉴刘成昆等[7]构建的评估模型采用熵值法对“双区”城市和汕尾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熵值法的原理、计算要求和步骤,本文以汕尾和“双区”城市共12个市为研究样本,计算上述城市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2018年、2019年、2020年“双区”城市和汕尾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数,见表1。

表12018 —2020年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数

(四)结果与可行性分析

1.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汕尾旅游竞争力明显弱于“双区”各城市。从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数看,近三年汕尾旅游竞争力仅为0.0686,与“双区”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相差较为明显,与最高的相比差约36%,与最低的相比差约6%,与平均值相比差约19%。二是与2019年相比,2020年汕尾旅游竞争力降幅较小。样本中的12个城市旅游竞争力有8个出现了下降,幅度不一,汕尾下降的幅度较小,为0.56%。三是与2018年相比,2020年汕尾旅游竞争力降幅不大。样本中的12个城市,除了澳门旅游竞争力有所上升,其他11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均下降了,汕尾降幅不大,仅为0.5%。四是汕尾旅游竞争力短板明显。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包含了第一层级的指标4个、第二层级的指标12个,汕尾在信息通讯环境、国际开放度、机场、客运码头、旅游服务设施、自然资源(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数量或世界级、国家级地质公园数量)等6项二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得分为0,这6项二级指标分布在4个一级指标,说明汕尾在旅游的有利环境、有利条件、基础设施、自然和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均没有优势,与“双区”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2.可行性分析。一是汕尾市旅游竞争力与“双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在不断缩小。汕尾市旅游竞争力与“双区”中旅游竞争力最低的城市差距由5.84%缩小到5.19%。汕尾旅游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并逐步缩小与“双区”城市的距离,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评价指标分项得分显示,近年来,汕尾在商业环境、就业环境、信息通讯环境、物价等方面有所改善。二是汕尾旅游竞争力在一些方面有优势。汕尾在医疗环境、就业环境、物价、铁路交通、文化资源等方面尚有一定的优势,在样本中处于中下水平,在就医环境方面(每千人病床数)甚至优于惠州、肇庆和澳门。三是汕尾旅游资源多、潜力大。汕尾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蓝色旅游资源、不可再生的绿色旅游资源、底蕴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汕尾社会环境的改善将为提高旅游竞争力增添保障。近年来,汕尾“双抢”刑事警情、治安警情等均呈明显下降态势,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并保持良好态势;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打造“数字政府”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汕尾分获“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城市市容环境、经营秩序明显改善,卫生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市民素养明显提高,这一切为增强旅游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助力汕尾市融入“双区”的建议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服务旅游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是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汕尾应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汕尾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机场;加快推进已与深圳、惠州签署的《共同建设海上旅游航线发展粤东滨海旅游》协议,加快建设客运码头、旅游码头,早日开通海上旅游观光航线,建设“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基地;加快建设“一纵二横三联络”高速公路快速网、国省道干线网、农村公路基础网,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旅游景点停车场;加快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加快建设高铁站、汽车站、旅游景点等停车场及商业配套设施;衔接好大交通与小交通、景区景点间的基础交通服务,推动发展“互联网+高铁(城轨)+共享汽车、电动摩托车、单车”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体系,逐步探索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旅游观光服务,实现“路通—客来—财聚—旅游旺”。

(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承载能力,提升旅游品质

科学规划国际品牌酒店、高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和当地特色餐饮的布局,吸引酒店集团来汕尾开设分店,引导民宿和当地特色餐饮向规范化、精品化发展,升级旅游住宿、餐饮条件,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优质的旅游住宿与餐饮;优先安排资金建设各级各类医院及配套设施,改善就医环境,大力实施“红海扬帆”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医务人员来汕尾工作,为汕尾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水平,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加温馨可靠的就医保障;在各旅游景点增设旅游服务站,为旅客提供旅游线路推介、旅游车辆租赁、应急医疗、旅游咨询等服务;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为旅客提供五星旅游品质。

(三)加速信息化设施建设,打造优质通讯环境,优化旅游体验

加快5G基站建设,通信信号、免费WIFI信号覆盖全市各旅游景点;加快对所有旅游交通工具(汽车、游船等)、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区、旅游事故多发处和危险处增设人工智能监控设备,实现人流、位置、环境与天气、公共卫生与安全等多方位信息采集与监控;加快搭建智慧旅游资讯平台,在平台上提供旅游景点简介、3D实景概览与电子讲解、旅游线路推介与导航、在线预订门票、旅游租车、美食网红店、娱乐设施、旅游百科等旅游资讯;推广可穿戴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景点、旅游场景的应用,增强旅游景点与游客的互动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大项目落地,做大旅游产业

聚焦“旅游产业地图”,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力求招大商,深入实施“汕商回归”工程,加大招商宣传力度,走出去、请外商进来直接投资,出台外商直接投资激励政策,出台激励“链主”企业以商招商、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的措施,强化“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已签约旅游项目的落地,为项目进展施工、开展运营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早日开门营业,扶持项目向更大、更优、更强迈进,成为汕尾旅游的新名片。

(五)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做深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

汕尾市拥有全省最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应尽快修缮红色革命遗址,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做齐做全做好红色革命宣传,组建专业的宣讲队伍讲好红色故事,组织精干力量编印汕尾红色革命遗址介绍及史料丛书,逐步打造成为“双区”城市各级各类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旅游基地、各级党组织的党建教育基地,继续优化红宫红场、彭湃故里等现有1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开发新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打响“红色圣地”旅游招牌。

(六)深挖蓝色旅游资源,做好海洋旅游,带动海洋经济发展

深入挖掘2.4万平方公里海域和长达455公里海岸线的丰富旅游资源,持续打造金町湾、品清湖、红海湾等优质海洋旅游资源,编制海洋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及“百岛十滩九湾”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带动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系开发海洋旅游,全力打造“红海湾—碣石湾”滨海旅游产业带。一方面,横向拓展海洋旅游业态。推进“海洋旅游+体育运动”“海洋旅游+健康养生”“海洋旅游+文化熏陶”“海洋旅游+渔业”“海洋旅游+节日盛事”“海洋旅游+教育服务”。另一方面,纵向推进海洋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大力推进海洋旅游全时段、多层次(海面、海中、海底)。利用汕尾年平均气温22.5℃、有冬无寒的气候优势,擦亮“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这张金名片;探索打造“海上夜市”“海上演艺”“海上灯光秀”等夜间体验项目和海湾、海湖、海岛、海岸、海滩等不同区域的海洋夜间旅游产品,提升海洋旅游利用率[10]。

(七)巧用绿色旅游资源,做实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启动“五道一体”山水文旅廊道规划与建设,与省级、国家级红色文化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善美乡村”旅游品牌。保护和利用好红椎林富山、梅花沃土、田园福地、数百种水鸟以及多处优质温泉资源(特别是咸水温泉资源),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把绿色资源与当地红色景点、红色故事结合起来,把绿色资源与徒步、自行车等运动结合起来,把绿色资源与禅修、森林康养结合起来,把绿色资源与当地特色美食结合起来,把绿色资源与民宿结合起来,把绿色资源与种养、食品深加工结合起来,形成绿色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八)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亮丽名片,加持旅游产品

推进“旅游+文化”,深化海陆丰红色文化、海陆丰当代名人、戏曲文化、疍家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妈祖文化等诸多特色文旅融合项目开发,把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景点、融入旅游观光路线。把皮影戏、西秦戏、白字戏、正字戏、滚地金龙、独角麒麟舞、汕尾渔歌、五岳朝天、英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入景点,用表演展现景点魅力、讲述红色故事、述说名人事迹和历史故事,形成一景一演,充分展现海陆丰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把当地标志性红色景点(红宫、红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麒麟、金龙、西秦戏角色、白字戏角色、正字戏角色等)制作成纪念品,挖掘和申报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宣传汕尾市的重要媒介。

(九)打通全域旅游资源,形成汕尾市旅游新格局,提升旅游竞争力

把“红色、蓝色、绿色、古色、特色”五色旅游资源融为于一体,“以点连线”把景点连成线,把“红色、蓝色、绿色、古色、特色”多种旅游资源交织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多彩旅游路线;“以线带面”把多条旅游路线串联起来,形成全域旅游网;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制度和旅游行业诚信经营制度,严查旅游企业的诚信经营记录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工作记录,确保旅游资源健康、旅游环境友好、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建立全市旅游安全应急预警联动机制[11],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猜你喜欢

汕尾竞争力资源
汕尾开放大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汕尾发展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