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伟运用调神通阳针刺法治疗脊髓炎验案

2022-12-13杜云鹏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阳双下肢进针

杜云鹏,邹 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邹伟教授是全国百名杰出青年名中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脑病专科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临床与教学工作数十年,擅长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邹伟教授运用调神通阳针刺法治疗脊髓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1)患者,男,15岁,2019年6月2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麻木无力1个月余。1个月前患者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左手、腹部、双足麻木,双下肢痛温觉障碍,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颈椎MR I检查示:C2~5椎体水平脊髓异常信号,考虑为脱髓鞘病变;行胸椎MR I检查示:T2、T4椎体水平脊髓内信号不均,考虑为脱髓鞘病变。诊断为脊髓炎。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用药3周后,腹部麻木及双下肢痛温觉障碍好转,其余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因家属担心药物不良反应,遂至我科寻求针刺治疗。症见:双下肢麻木无力,左手麻木,纳食可,夜寐较好,小便频数、清长,大便调,舌质淡嫩、苔白,脉沉弱而迟。查体:四肢肌力5级,双下肢膝腱反射活跃,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粗测浅感觉正常,巴宾斯基征(±)。西医诊断: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肾阳虚型。治以调神通阳,濡养肌肉。取穴:百会、四神聪、水沟、风池(双侧)、天柱(双侧)、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5mm×40 mm一次性毫针,在百会、四神聪以45°角沿头皮自前向后斜刺,直达帽状腱膜,以200r/min以上频率小幅度捻转1min,产生酸麻胀感后留针;在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5mm,用重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在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25~30mm,在天柱向下颌方向进针15~20mm,得气后均予捻转平补平泻法;足三里、阳陵泉均直刺30~40mm,得气后予捻转补法,留针50min。每日1次。

治疗2周后,患者自述双下肢麻木无力有所缓解,小便频数、清长,大便调,舌质淡嫩、苔白,脉沉弱而迟,继续予以上述针刺方案治疗。治疗4周后,患者肢体麻木已不明显,肢体力量明显增强,舌质淡、苔白,脉沉。复查颈椎MR I示:颈椎椎体序列良好,生理曲度变直并轻微反向弯曲,C2~6节段内颈髓增粗,T2信号稍增高,不均匀;胸椎 MR I检查示:T7~12节段内脊髓环形稍高信号,脊髓未见明显增粗或变细改变,椎旁软组织未见肿胀;腰椎MR I检查示:腰椎生理曲度略变直,腰椎椎体形态、信号未见异常。治疗5周后,患者症状已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沉。查体:双下肢膝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巴宾斯基征(-),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随访3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复发。

(2)患者,女,55岁,2019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年余。半年前患者过度劳累后突然出现双下肢自肢体远端向上麻木无力,右侧明显,麻木范围逐渐扩大至腹部,无头痛、头晕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椎MR I示:T7~9椎体水平脊髓背侧偏右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诊断为脊髓炎,予以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相关治疗(具体药物及药量不详),患者病情略有改善,又辗转多家医院,经多方治疗病情好转,但双下肢仍有麻木无力,今来我科寻求针灸治疗。刻下症: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迟缓,纳可,夜寐良好,小便失禁,大便正常,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查体:双侧上肢肌力5级,双侧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宾斯基征(+)。西医诊断: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肾阳虚型。治以调神通阳,养肌固摄。取穴:百会、四神聪、水沟、风池(双侧)、天柱(双侧)、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阴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5 mm×40mm一次性毫针,在百会、四神聪以45°角沿头皮自前向后斜刺,直达帽状腱膜,以200r/min以上频率小幅度捻针1min,直至患者产生酸麻胀感;在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5mm,用重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在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25~30mm;在天柱向下颌方向进针15~20m,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直刺进针30~40mm,得气后予捻转补法;在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斜刺,进针25~30mm,用提插补法,以下肢抽动、麻电感向阴部扩散为度。留针50min,每日治疗1次。

治疗1周后,患者双下肢麻木有所缓解,但仍无力,行走缓慢,小便失禁,大便正常,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继续针刺治疗。治疗3周后,患者肢体麻木减轻,肢体无力感缓解,行走缓慢,小便失禁,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治疗4周后,患者无肢体麻木,肢体无力明显缓解,行走略缓,小便失禁好转,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5周后,患者肢体无力明显减轻,行走尚可,小便基本可控,舌淡,苔白,脉沉,去阴陵泉、三阴交穴,嘱患者自行进行排尿反射、提肛运动等排尿功能训练,并继续针刺1周以巩固疗效。治疗6周后,患者肢体无力感基本消失,舌淡,苔白,脉沉。查体: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复查胸椎MR I:T7~9节段脊髓背侧偏右稍高信号,脊髓未见明显改变,已恢复正常生活。随访3个月,患者状态较好,未复发。

(3)患者,男,50岁,2020年9月15日初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麻木3个月余。患者3个月前过度劳累后摔倒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当时无头晕头痛、视物不清,无饮水呛咳,无喷射性呕吐,由救护车送至当地医院。行颅脑MR I示:未见明显异常;颈椎MR I示:C3~6水平脊髓变性;胸椎MR I示:未见明显异常。以“急性脊髓炎”收治入院,予以激素冲击、营养神经治疗(具体药物和用药量不详),症状缓解后出院。此后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麻木,右手、前臂温度觉丧失,出院后静脉滴注营养神经药物,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寻求中医治疗。行颈椎MR I示:颈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炎性改变。刻下症: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麻木,步态不稳,右手、前臂温度觉丧失,纳可,夜寐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胖嫩,苔薄白,脉迟缓无力。查体:C3~6颈椎棘突间及两旁压痛(+),直接叩击痛、间接叩击痛(-),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未见异常,右手、前臂温度觉丧失,右侧肢体腱反射亢进,右侧霍夫曼征(+),右侧巴宾斯基征(+)。西医诊断: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肾阳虚型。治以调神通阳,通经活络。取穴:百会、四神聪、水沟、风池(双侧)、天柱(双侧)、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极泉(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5mm×40mm一次性毫针。在百会、四神聪以45°角沿头皮自前向后斜刺,直达帽状腱膜,以200r/min以上频率小幅度捻转1min,直至患者产生酸麻胀感;在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5mm,用重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在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25~30mm,在天柱向下颌方向进针15~20mm,在足三里、阳陵泉直刺进针30~40mm,得气后予捻转补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12~25m m,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为度。留针50min,每日治疗1次。配合皮肤针轻度叩刺督脉背部穴位,3d治疗1次,注意消毒。

治疗2周后,患者肢体麻木较前好转,右手、前臂温度觉丧失稍有改善,但右侧肢体活动仍不灵活,行走不稳,纳可,夜寐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胖嫩,苔薄白,脉迟缓无力。继续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患者肢体麻木明显好转,右手、前臂温度觉丧失明显改善,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已有所改善,步态不稳,纳可,夜寐尚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无力。治疗5周后,患者无肢体麻木,右手、前臂温度觉基本恢复,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步态不稳,纳可,夜寐尚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迟。治疗6周后,患者右侧肢体活动较灵活,基本可平稳行走,右手、前臂温度觉恢复,纳可,夜寐尚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迟。停止皮肤针叩刺,继续针刺治疗1周以巩固疗效。治疗7周后,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查体: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未见异常,右手、前臂温度觉正常,腱反射正常,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随访3个月,患者状态良好,自述无复发。

2 讨论

脊髓炎导致的肢体麻木无力,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本例患者素体阳虚,加之劳累,日久则肾脏阳气更虚,肾阳温煦不能,则肢体筋脉功能失调,故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发为该病。«素问·痿论»云:“治痿独取阳明。”«类经»云:“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邹伟教授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神主宰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百病皆始于神散。调神主取督脉之穴,督脉入络脑,关联诸筋,而经筋联络四肢百骸,遍布周身,主司运动,可通过调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相关运动类疾病[1]。

针刺督脉能直达脊髓损伤病所,既能培补真阳,又可疏通经气,使上下经气通达,阳气通达全身以调整阴阳之气。针刺能明显减轻和延缓脊髓损伤后早期病理损害,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改善神经赖以存活的内环境,提高神经存活率,对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 S)等神经递质、生长相关蛋白GA P-43的表达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可减轻和延缓初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修复[2-3]。再结合足三阳经选穴,三阳并举,相辅相成,通阳补阳,故能生效。

调神通阳针刺法是邹伟教授对调神针法与通阳法的综合运用,主要通过针刺督脉及足三阳经穴位以调神醒脑、通达阴阳气血[4]。邹伟教授临床常用此法治疗痿证、痹证等多种疾病,对于阳虚证型效果显著,在运用时取穴首重督脉及足三阳经,并按病情酌情选用其他经穴,督脉穴调神达阳,足三阳经穴通阳养神,二者相互为用,可加强调神通阳之功。在针刺时手法、深度量化,使气至病所,协调阴阳气血,提高疗效。在痿证等疾病治疗上,邹伟教授认为医者要注重自身调神和调患者的神,并在此基础上重视通阳补阳,以此恢复脏腑、肢体的功能,故运用调神通阳针刺法。«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功能正常,全身阳气充盈通畅则内可养神,外可柔筋,更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通阳穴位选取上,«素问·阴阳离合论»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故应三阳并重,以足三阳经穴充分激发三阳经开、阖、枢的不同功效,沟通表里经气,调畅阴阳气血,更好地发挥通阳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较好[5-6]。

治疗以上3例患者时,邹伟教授均以百会、四神聪、水沟为主穴,以足三阳经风池、天柱、足三里、阳陵泉为配穴的调神通阳针刺法为主,又根据病情不同在调神通阳基础上适当加减穴位,如出现小便失禁时,针刺阴陵泉、三阴交,以调补肝、脾、肾,充养髓海,疏通下肢经络,调控膀胱功能;上肢活动不灵活时,针刺极泉以疏通上肢经络;温度觉丧失时,用皮肤针叩刺督脉背部穴位以兴奋交感神经,并通过刺激皮肤痛觉神经末梢,经神经反射过程,纠正体内异常变化,使其平衡协调,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温度觉及肢体麻木症状的作用[7]。现代研究表明,百会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表现为改善脑血流量、增强记忆力、营养神经、修复神经元等[8]。四神聪为奇穴,前后神聪在督脉循行路线上,左右神聪紧临膀胱经,膀胱经络肾,督脉贯脊属肾,络肾贯心,其气通于元神之府,故可调治元神之府所致之疾病,具有健脑调神、调理脊髓之功。水沟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督脉统督诸阳,手足阳明又为多气多血之经,故调神醒脑、通调气血的作用较强。四神聪、水沟引五方涣散之神聚结于三阳五会之所,督脉“入络脑”引神归原,贯脊通全身,调神通阳。风池为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可调奇经而理头部经络之气血、阴阳之盛衰。天柱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主“开”之用,可通行气血,疏通气血津液运行,以滋润濡养脑府,调神通络。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宗筋所在之处,行“阖”之能,可调节宗筋功能,疏通阳明经气,补阳以化生气血、养神柔筋,健脾化源以充养气血,并疏通下肢经络。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会,起“枢”之功,可调节肢体筋脉,是故调神通阳,痿证自愈。

猜你喜欢

三阳双下肢进针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罪恶聊天群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三阳”辉映党旗红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