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贴扎技术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扭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2-12-09郭靖徐仁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患侧踝关节本体

郭靖,徐仁杰

(昆山市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江苏 昆山 215300)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超出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导致的扭伤,会引起肿胀、疼痛、感受神经受损等,从而影响正常活动[1]。对于未出现韧带断裂、关节严重不稳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可减轻局部炎症、肿痛,但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尚存在不足,还应采取其他方法。运动贴扎技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常用方法,是于患者体表粘贴弹性治疗胶布,作为韧带、肌腱、肌肉的辅助和固定,起限制异常活动、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作用[2-3]。但踝关节扭伤时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及神经损伤,致使本体感觉功能下降,造成踝关节功能不稳定,再次扭伤发生风险较高[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运动贴扎技术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踝关节扭伤患者100例。(1)纳入标准:符合踝关节扭伤诊断标准,经踝关节MRI检查确诊,损伤程度为Ⅰ~Ⅱ度;有明确急性踝关节扭伤史(≤1周);患者纳入遵守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起的踝关节肿痛或功能障碍;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存在踝关节手术史;存在局部皮肤破损或为敏感肌者;存在认知、视听、精神或语言沟通障碍,难以配合进行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4岁,平均(42.47±10.26)岁;患侧:左侧27例,右侧23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2岁,平均(42.56±9.81)岁;患侧:左侧26例,右侧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就诊后均予以抗炎、镇痛药物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情况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采用运动贴扎技术。(1)条形贴:将运动贴布裁为长条状,以腓骨小头为起点进行贴附,终点为外踝上缘,拉力为25%。(2)韧带固定贴:将I形贴布沿踝关节前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方向,以八字法进行贴附,拉力为50%。(3)九宫格贴:将贴布裁剪成八爪型,相互交错编织成九宫形态贴,于踝部肿胀处贴附,每条贴布平行,间距相同,拉力大小为自然拉力(8%~10%)。持续3 d,间隔1 d后再次贴扎,持续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本体感觉训练。(1)第1周:光脚站于瑜伽垫上,抬起健侧的脚,单靠患侧脚站立,然后缓慢踮脚,再缓慢放下,连续做5次后休息30 s,再连续做5次;持续3 d后尝试闭眼进行患侧踮脚训练;10次/组。(2)第2周:选择软垫,光脚站立,健侧脚抬起,靠患侧单脚站立,坚持15~30 s,连续做2~3次,之后休息30 s,再重复做2~3次;持续3 d左右可尝试进行屈膝(30°左右)站立,坚持5~10 s,连续做2~3次,之后休息30 s,再重复做2~3次;4~6次/组。(3)第3周:尝试闭眼于软垫上进行单脚站立训练,具体同第2周。(4)第4周:于瑜伽垫上患侧单脚站立,前面放一把椅子,身体缓慢前倾,伸手触碰椅子,然后复位,再次触碰,重复触碰20次;20次/组。以上训练每日进行5组,共4周。

1.3 观察指标

(1)患侧肌力: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表面肌电反馈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iEMG),iEMG越高表示肌力越强。(2)踝关节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量表包括疼痛、对线、功能3个方面,分别计为40分、10分、5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踝关节恢复越好。(3)平衡功能: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N.B.P平衡仪评估患侧单腿站立平衡功能,测量X轴平均位移(Mcd)、Y轴平均位移(Msd),重复测量3次,计算均值,数值越低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侧肌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患侧胫前肌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胫前肌iEM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侧胫前肌iEMG比较[(±s),μV]

表1 两组患侧胫前肌iEMG比较[(±s),μV]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20.32±4.88 21.31±4.76 1.027 0.307 53.23±5.65*58.32±6.25*4.272 0.000

2.2 两组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Mcd、Ms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Mcd、Msd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Mcd、Msd比较(±s)

表2 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Mcd、Msd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AOFAS踝-后足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Mcd(mm)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65.67±4.28 65.76±4.31 0.105 0.917 83.88±4.36*89.26±3.41*6.873 0.000 119.26±12.35 117.35±13.98 0.727 0.469 96.14±9.51*85.38±8.54*5.953 0.000 Msd(mm)干预前 干预后90.64±14.67 91.58±12.88 0.341 0.734 69.33±9.25*60.13±8.11*5.288 0.000

3 讨 论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关节,在维持机体平衡、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足踝部处于下肢末端,血液供给较差,扭伤发生后局部静脉回流差,恢复期较长,单纯药物治疗不利于踝关节恢复,还需辅以其他干预措施。

运动贴扎技术常用于各种运动防护及运动损伤处理中,由于运动贴布具有弹性,贴于患处不仅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还不妨碍灵活性,对康复训练的开展无明显影响。运动贴扎技术根据关节损伤情况选择多种贴扎方法,通过产生持续牵拉力,改善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促使相应部位血液和淋巴液运行畅通,减少组织液潴留,有利于肿痛消失及损伤修复。但参照肌肉起止点选取不同贴扎方向,可能会影响局部肌肉收缩功能[5-7]。本体感觉即肌肉运动感觉,踝关节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肉、皮肤及关节软骨等周围组织中存在丰富的本体感受器,在调整运动和关节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8]。而踝关节扭伤后会引起不同程度韧带、肌肉、软骨等损伤,造成本体感觉异常,从而导致神经肌肉反射回路延迟,致使中枢神经对踝关节控制作用减弱,影响踝关节动态稳定性,临床需加强本体感觉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患侧胫前肌iEMG、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cd、Msd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运动贴扎技术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踝关节扭伤患者患侧肌力及平衡功能,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为,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主要为患侧单脚站立、踮脚训练,并通过闭眼、使用软垫等创造不平衡环境,在保持平衡站立、踮脚过程中可不断感受到踝关节、肌肉发力状态,从而有效刺激踝关节感受器,增强神经肌肉的反馈系统,提升肌力水平及关节稳定性,促进平衡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恢复[9-10]。同时,本体感觉训练先从简单的睁眼训练进行,可更好地掌握相关动作,避免再次损伤,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运动贴扎技术与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进行,可互相补充,协同增强踝关节功能,加速平衡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运动贴扎技术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踝关节扭伤患者患侧肌力,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平衡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患侧踝关节本体
基于MFI4OR标准的本体融合模型研究
更 正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眼睛是“本体”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