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药学科普发展现状及我院中医药科普创作推广思路探讨

2022-11-27杨雅淋王军大李艳艳谢叶红田中华李云逸郑姣妮方志娥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药学中医药科普

杨雅淋,王军大,李艳艳,谢叶红,田中华,李云逸,郑姣妮,方志娥*

(1.重庆市中医院 药剂科,重庆 400021;2.重庆市中医院 放射科,重庆 400021;3.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药剂科,重庆 400014)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我们依靠药物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但药物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经济合理用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向大众进行安全用药宣传,牢固树立患者合理、安全用药理念,维护大众身心健康,是我们药学专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中医药文化宣传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发展战略。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建设健康中国为战略主题,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通知指出“鼓励医疗联合体内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医药已成为公众健康中的热门话题。科学普及中医药知识既传播合理与安全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2-3],同时又宣传国家医药相关政策,促进医药改革的实施[4]。而作为重庆市龙头中医院,转变中药师的药学职能,提升中药学服务质量,科学普及大众合理用药常识,做好区域化中医药科普宣教的引领者,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1 药学科普发展现状及推广意义

1.1 药学科普现状

药学服务贯穿于患者就诊、治疗、康复、保健乃至于疾病预防的全过程,药学服务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用药效果。优质的药学服务既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又增强疾病的治疗效果[5]。近年来,医药相关企业、报纸、杂志以及各类网站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特别是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在药学知识科普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大众对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6]。

药师们可以通过开展药学科普活动,提高大众科学用药水平,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技能。但目前我国医院药师的工作仍以调配药品为主,调剂时主要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因此大众获取合理用药的知识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一些药学科普服务者没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专业知识、表达沟通能力不足、工作精力有限等主客观因素,使药学科普发展并不乐观。据赵丹惠等[7]报道,通过对国内外用药教育文献的对比研究,我国的安全用药教育存在涉及人群范围小、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等问题,医务人员的协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大众合理用药知识普遍匮乏[8-9],特别在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特殊群体中,用药问题凸显[11-21],因此高质量药学科普成为增强大众合理用药意识的迫切需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普及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人民群众对药学科普知识的专业性、形式的多样性、传播途径的多元化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某些医院及高校正在尝试将互联网药学服务融入传统模式,形成一种新的药学服务形式[22-24]。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药学科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的传播,推广至基层、社区以及各行各业,将是医院药学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25-27]。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因质优价廉,不仅能有效治疗常见病、疑难病,还具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预防保健作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与发展,掀起了一股中医药科普热潮。郭恒等[28]收集了北京地区7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药学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科普作品535个,作品平均阅读量1 110人次,其中中草药类科普作品数量最多,共99个作品,占比18.50%,其次为常见慢性病用药、食品、保健品、抗感染药物等相关内容的科普。

目前,市面上中医药类科普书籍众多,质量却良莠不齐,宣传形式单一,缺乏深度及广度,部分观念片面绝对,有的甚至脱离了中医药学理论[29];涉及中药类的保健产品广告层出不穷,商家们为了能扩大保健品的销量,唯利是图,夸大其词,让人民群众难辨真伪,盲目信从。再加上近几年因人们对中药存在着“中药无毒”“中药可以长期服用”等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国内外频繁报道因盲目使用中药引起的安全性事件,使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30]。因此,科学普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知识,任重而道远。

1.2 推广意义

药学科普不仅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31],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用药依从性,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32-34]。有报道显示开展用药宣教或药师门诊服务等,可有效增强患者安全用药意识,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5-36]。盛玉青等[37]研究发现科普合理用药知识后,住院患者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正确率由63.75% 提高至81.15%,对药师的认可度由58.00%提高至81.54%;慢病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正确率由68.50% 提高至85.81%,用药依从性达标率由43.50% 提高至83.33%,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50%降至9.68%;家庭居民和学校学生的安全用药意识及行为正确率由62.25% 提高至83.62%。

王维波等[38]探讨了药学科普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住院患者的影响,发现有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服务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变化以及用药依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无药学服务对照组,表明对患者实施药学科普干预能更好地降低血糖,改善血压及血脂,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另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压及血脂的控制[39-40]。

2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药类科普创作推广思路

2.1 中医药类科普创作

一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依据,坚持科普创作的四大原则。中医药类科普面对的是全国大众,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因此必须遵从以下四个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趣味性[41]。科学性是指中医药类科普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不可脱离、不可违背中医药基本理论;客观性是指创作的内容要准确可靠,有依有据,不可随意捏造,不可掺杂主观情绪;实用性是指以广大群众为中心,科普内容以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内容或易忽视的问题为主,贴近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趣味性是指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尽量避开中医药中晦涩难懂的词汇,使人们容易理解接受。

二是科普形式多样化,科普内容多元化。中医药类科普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文字表达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内容制作成视频、音频、漫画、动画片甚至是微电影等。中药学科普包含了中草药及中成药的合理用药,具体包括合理安全用药常识(药品说明书解读、辨证用药知识、配伍禁忌、家庭小药柜管理、保健品误区等)、中药小知识(正确煎服方法、用药注意事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储存方法、药材的鉴别、中药炮制、经方验方介绍、中药小故事等)、相关疾病及防治知识(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和特殊人群用药知识(儿童、孕妇、哺乳期、老年人用药知识等)、养生保健(药食同源中药介绍、药酒及药膳用药材的选购、中药养生等)以及药学类政策法规等。

三是创作方法多维度,表现手法多样性。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每味中药背后都有传说故事,因此在科普创作时可以从传说、典故或者小故事引入,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引入主题,比如根据所讲述的内容直接引入主题,或者以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入,另外还可以从理、法、方、药的中医思维方法或疾病及药物之间的联系、配伍禁忌等引入。

例如我院创作的《四磨汤口服液说明书解读》,就是通过讲述北宋年间四磨汤传说引出主题药物;在介绍强力感冒片的安全用药时,考虑到多数患者无法正确区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而用错药,因此在创作时以两个卡通人物简单的对话引出风寒与风热证型的讨论,再通过对疾病准确辨证后回归至安全用药主题;我院创作的微电影《一瓶药酒引发的血案》是根据发生在重庆璧山的真实案例改编的,通过引入真实案例的方法给人们中药安全使用警示;《蚕宝宝的中药世界》是一部儿童类科普动漫,意在通过蚕宝宝的世界给中小学生普及常用的中药知识;《一支神奇的军队——“地黄丸”家族》介绍了六种功效相似却又有差异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如果直接对六种地黄丸的功效异同进行平铺直叙,患者印象不深刻,较易混淆。通过将处方进行分析,其中五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分别增减中药演变而来,而恰恰是中药的增减造成了功效上的差异。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药物与疾病抗争的过程,因此把六种地黄丸设定成一支由六味地黄丸统率的拥有滋阴补肾这一基本技能之外还有五种不同特殊技能的五支小分队。我们再根据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结合药物的功效,分别设定了木、火、土、金、水五只怪兽,并赋予它们各自属性所拥有的“魔力”,根据五行在自然界中的特性,把五个“魔力”怪兽设置于对应的东、南、中、西、北方位上,然后用这支军队各自的特点去攻克他们,占领各个方位,获得最终的胜利。整个故事就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六种地黄丸的不同功效串连起来,让人们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进行简单快捷的判断,针对不同病症而选择不同的地黄丸。

四是创作语言大众化,清晰简洁为目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又能反映生活,因此在创作的时候主要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为主,以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用药误区、用药困惑,普及大众合理用药知识为目的。那如何判断科普作品的优劣呢?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兼容了科学性和文学性。科学性的体现是准确、严密、平实;文学性的体现是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科普作品不一定有华丽的语言和辞藻,也不一定有很专业的术语,只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能够看懂,理解所要科普的内容,并能够从中学以致用,就是大众需要的好作品。

2.2 中医药科普推广

一是积极科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合理用药的热点。可借助中医药学专科联盟的平台,开展“健康中国行——药学服务下基层”“健康中国行——药学科普进校园”“健康中国行——药学服务进万家”等系列活动,以巡回宣讲的方式开展合理用药科普推广活动,让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此达到将科普知识普及大众的目的。

二是加强合理用药基地建设,服务受众群体。借助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平台,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门诊及住院患者合理用药宣教工作,使患者对自己使用的药物有全面的认识,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三是运用多元化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创建合理用药微信公众号,同时在我院公众服务网开设合理用药专栏,运用优酷、秒拍、快手、抖音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体传播,为患者提供广谱、高效的用药健康科普,提供便捷迅速的用药咨询服务。

四是创新科普表达形式,丰富传媒元素。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开展药学科普创作大赛、创作多种形式合理用药科普作品、举办中药技能大赛、组织中药爱好者参观药用植物园以及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等活动,以提高患者、职工及家属的科普宣传参与度,从而扩大科普的影响力。

五是注重科普知识启蒙,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力度。不定期举办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小讲座,以药师讲解结合患者互动的方式将一些用药小常识普及给患者,也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参与进来,提高对科普作品关注的兴趣度。同时,派专职的临床药师到临床相关科室开展合理用药知识专题讲座,从药学的角度给医护人员讲解专业的药品相关知识,让医护人员能懂药、会用药。

3 科普发展展望

一是讲清楚每一味中药材,提高公众对中药的认识水平。从中医药理论下手,遵循中药的特性,科学、客观、正确地介绍中药的功效、应用甚至副作用,让公众能全面地认识每一味中药,不盲目信从。

二是拓宽传播渠道,加大推广力度。运用多种传播手段,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把中医药类科普宣传做深做广,惠达至不同层次的科普宣传对象[42]。

三是组建专家队伍,搭建传播平台。组织行业内的中医药专家参与科普创作,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从整体上提高中医药科普工作水平,推动中医药科普工作健康发展[43]。借助行业专家的号召力,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街道社区等合作,推广中医药类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用药意识。

四是建立区域化药学联盟,带动区县医院提高药学服务。与市内各区县医院协同合作,整合药学资源,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进行以点覆面式的多形式、多手段药学科普活动及宣传,让药学科普进万家。

4 结语

中医药科普工作是一项影响全民健康的公益性合作事业。首先,需要政府部门作主导,加强中医药科普监管力度,规范科普行为及内容,引导中医药科普事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其次,需要区域化专科联盟中各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及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推广,加强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人员积极参与,并受益其中;最后,需要更多的中医药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以专业化知识培养更多的科普工作人员及科普爱好者,从而提高中医药科普整体水平及质量,带动中医药科普事业健康发展。总之,中医药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加强中医药科普内容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使中医药深入人心、受益大众,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药学中医药科普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