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中医伍劲华辨治IgA肾病经验总结

2022-11-27李丽红伍劲华马春成杨爱成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血尿肾病临床

李丽红,伍劲华,马春成,杨爱成*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暨南大学附属江门市五中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以IgA及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的炎性肾病[1]。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它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确诊该病约20~30年后,高达40%的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2]。临床常表现为镜下甚至肉眼血尿、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及高血压。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研究发现IgAN的发病与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补体系统的激活、基因遗传、肠道免疫调节等有关[3-4]。临床常运用激素、免疫调节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5],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副作用颇多。

伍劲华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江门市名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工作40余年,熟谙经典,十分擅用经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衷中参西,对于IgA肾病有着独特的论治方法,并在临床辨治IgA肾病中取得良效。现将伍劲华主任医师辨治IgA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虽无IgA肾病的记载,但根据本病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证候,可将本病归属于“肾风”“虚劳”“尿血”“水肿”等范畴[6]。《素问·风论》云:“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化生人体水谷精微之物,若肾水有恙,命门火衰,则脾土不健,日久水湿泛滥,脾肾俱虚,表现为虚劳之象。《血证论》云:“运血者,即是气”,脾为气机升降之枢,脾气亏虚则血液固摄失司故见尿血,同时气机滞涩,内聚瘀血。《素问·气厥论篇》提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云:“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诸病源候论》云:“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概括指出其病因以热为多,发病部位多在下焦。尿血离不开“湿、热、瘀、虚”的致病因素。近代医家张琪认为本病之根,在于肾,临床多见于虚实夹杂之证,血尿是湿热毒邪蓄积在下焦之标[7-8]。邹燕勤等[9]认为IgA肾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或先天禀赋不足,劳倦过度,损伤正气,脾肾虚损是本,湿浊毒邪内蕴为病机关键[10]。

伍劲华主任医师在历代医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湿、热、瘀、虚”的四大关键病因。伍师认为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累过度致肾气不足是IgA肾病发病的内在因素,肺肾为母子之脏,肾病及母,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相互资生,肾病如久累及脾肺,肾脾肺亏虚是本病之标,或因感外邪,或内生瘀血,或湿浊内阻,或热毒壅滞,发为本病。本病病位在脾肾,由于五脏相关的关系,脾肾亏虚日久则累及他脏,如心、肝、肺,形成复杂的病机,寒热错杂,阴阳互见,燥湿相混。

2 现代病理和“湿、热、瘀、虚”的关系

IgA肾病的病理特征可分为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及新月体病变五类[11]。在光镜下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生,多伴有肾小球硬化。在电镜下表现为电子致密物系膜区沉积,系膜增生,足突细胞大量融合。免疫荧光下可见免疫复合物在肾系膜区沉积。伍劲华主任医师常常结合临床病理与中医辨证,通过辨病和辨证相互结合,实现精准用药。通过大量的细胞浸润临床实践和观察,伍师发现若有形之邪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基底膜区,在临床治疗上IgA肾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符合中医湿浊之邪的特点。IgA肾病以持续进展为特点,在确诊该病约20~30年后,40%的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移植后复发也较为常见,有报道显示肾移植术后IgA肾病复发的概率高达32%~60%[12-13]。在IgA肾病活动期,多表现为增生、炎症等病理改变,临床可见血尿、舌红、苔黄腻、脉数的表现,符合中医火热之邪的特征。在原发性IgA肾病中,肉眼血尿常伴随呼吸道或胃肠道急性感染的出现[14],实验研究证实IgA肾病患者常处于炎症状态,疾病的活动状态和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这可能与黏膜感染期间IgA肾病患者细胞因子驱动的免疫复合物形成增加有关[15]。患者在炎症状态下,比如扁桃体炎或咽喉炎发作时,多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火热之邪伤人的表现。IgA肾病患者在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后,被伤及人体阴液后,易生内热,表现为一派阴虚内热之象[16]。疾病后期的病理改变为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具有坚硬不移,难破的特质,证见舌暗红伴有瘀斑瘀点、脉涩,上述临床表现符合中医瘀血、癥瘕之邪的特点。IgA肾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出现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据报道,53.1%的IgAN患者会出现TMA病变[17],微小血栓会影响肾脏的微小循环,减少肾脏的血液灌流,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加重肾脏的损伤[18-19]。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足突细胞的渐进性融合,由于足突细胞大量融合,肾小球毛细血管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蛋白的漏出,形成蛋白尿。从中医角度看,蛋白属于人体精微物质之一,临床上的蛋白尿正是人体肾气亏虚,肾主精功能失司的表现。

3 从“虚、瘀、湿、热”论治IgA肾病

伍劲华主任医师汲取历代医家的思想和用药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从“湿、热、瘀、虚”论治IgA肾病,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伍师认为IgA肾病早期若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主张先治疗外感,可用辛凉之法疏风解表,方可选用《伤寒论》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柴胡汤等解除外感症状,迅速控制病情。在疾病的活动期,病变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临床辨证多为湿热下注肾络,当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方可选用八正散、疏凿饮子、四妙勇安汤加减,佐以丹参、赤芍、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大黄等清热活血化瘀之品,同时配合使用仙鹤草、蒲黄、白茅根等药凉血化瘀止血。IgA肾病病程较长,进展至疾病后期,病变以硬化、纤维化为主,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肾衰竭,此时辨证多以脾肾亏虚为主,兼见水瘀互结,常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为法,方用自拟肾衰合剂(组成:黄芪、补骨脂、淫羊藿、鹿衔草、鱼腥草、白术、当归、大黄、茯苓、川芎、菟丝子、何首乌)[20]。此外,伍师还提出从五脏气血阴阳论治肾病的辨治理论,调整五脏气血阴阳,五脏兼顾,补泻兼施,如疏风清热宣肺、理气顺肺、金水相生、润肺滋阴等法则。伍师在临床上,重视脾肾两脏先天与后天关系,对脾肾两虚、脾肾阳虚证、脾肾阴虚证的辨治细致入微;同时也重视肾与心、肝的关系,心肾同治,肝肾同治,多脏同治,五脏兼顾,临床上取得不错的疗效[21]。

4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男,42岁,2021年6月15日初诊。主诉“尿频1年余,加重伴肉眼血尿半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每晚夜尿4~5次,量不多,无尿急、尿痛,无发热及腰痛,患者未予重视及就诊。半年前,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尿频,夜尿达6~7次/晚,无发热、腰痛,遂至江门某医院诊治,行肾活检病理检查:IgA肾病(WHO)分级Ⅳ级,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伴局灶球性、节段硬化,节段膜增殖,轻度肾间质改变。口服“泼尼松、奥美沙坦酯片、肾炎康复片”等治疗,效果欠佳。患者要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患者神清,颜面轻度浮肿,咽部充血,双下肢无浮肿,肉眼血尿,胃纳一般,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专科查体:颜面轻度浮肿,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无管型。镜检红细胞30~35个/HP,西医诊断:IgA肾病;中医诊断:尿血,辨证:气阴两虚,瘀热内蕴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之法,方以四妙勇安汤加减,当归30 g,甘草10 g,白茅根10 g,仙鹤草30 g,金银花30 g,玄参30 g。1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

二诊(2021年7月6日):患者诉已无颜面水肿,间有血尿,稍感乏力,纳差,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辨证:脾肾亏虚,湿热瘀阻证,治宜滋肾清利、活血化瘀之法,方以四妙勇安汤合肾衰合剂加减,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芡实10 g,补骨脂10 g,蒲黄10 g,白茅根30 g,地榆炭20 g,连翘10 g,金银花10 g,桑葚20 g,五味子10 g,白术15 g。1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

三诊(2021年8月23日):患者诉已无肉眼血尿,仍有乏力,纳差,舌质淡红,少苔,舌根部稍腻,脉细。复查尿常规:镜检红细胞2~6个/HP,PRO(+-),无管型。在二诊的基础上黄芪加量至50 g,当归加量至20 g,桑葚加至30 g,加山茱萸10 g,蒲公英30 g,豨莶草30 g,薏苡仁20 g。1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2021年9月12日患者电话回访诉已无不适,当地医院复查尿常规提示无异常,后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按:本案患者诊断为IgA肾病,辨病属于尿血的范畴,患者素体亏虚,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后,伤及人体阴液,气阴两虚,邪热内生,灼伤络脉,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肾络,导致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故而出现血尿、蛋白尿;舌暗红少苔,脉细数也为一派阴虚内热夹瘀之证。伍师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法,方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方中重用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佐以当归益气活血化瘀,白茅根、仙鹤草凉血活血止血,共奏滋肾清热之功。二三诊患者血尿减轻,但症见乏力,纳差,舌淡红苔稍腻,脉细。患者病程较长,肾气亏损为本,久病及脾,脾土不健,日久水湿泛滥,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瘀血相互胶结,阻滞肾络,故在前方的基础上合用肾衰合剂,方中重用黄芪培补元气,佐以当归益气活血,芡实、补骨脂、山茱萸等药滋肾填精,五味子、桑葚等药益气养阴利水,白茅根、地榆炭等药凉血活血止血,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豨莶草清热解毒,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诸药并行,共奏健脾益肾、清热利湿化瘀之效。

5 结语

伍劲华主任医师基于病人的临床表征与病理特征,总结出IgA肾病四种关键致病因素,提出了基本治疗原则。伍师认为本病本质上属本虚标实,补肾应贯穿治疗始终,在疾病中后期可重用黄芪(30~50 g)培补元气,同时运用当归、芡实、五味子、补骨脂、山茱萸等补肾纳气之品。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湿、热、瘀邪,应当根据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细细辨证,随证加减。在发病初期以疏风解表为重,在疾病活动期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为重,在疾病后期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为重,方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血尿肾病临床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