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研究进展

2022-11-27黄栎屾秦祖杰蔡文威郭姝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眼病白内障医药

黄栎屾,秦祖杰,周 慈,蔡文威,郭姝璇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它通过辨别不同的颜色和光线的亮度,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患有眼病的人数逐年升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眼疾有了初步的论述,记录了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眼部病名。此外,在《千金要方》中不仅明确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19种导致眼疾的因素,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针灸、按摩等数种眼科外治疗法[1]。

壮医是壮族人民长期积累形成的宝贵医学经验,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为中华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基础理论强调人的健康,不仅需人体自身的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且需与大自然的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只有二者协调平衡时,人体的三道两路才能畅通运行,才不会疾病丛生。在壮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百花齐放,如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和壮药熏洗疗法等。其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最为简便、快捷,临床应用广泛,属壮医针灸“三剑客”之一。

壮医药线点灸的作用机制是将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其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的穴位或部位,利用温热及药效对穴位的刺激,通过人体“龙路” “火路”传导,使“三道两路”气机得以畅通,气血恢复平衡,并促使邪毒排出,使天地人三气归复同步运行,则人体各部功能恢复正常而达到治疗目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消炎退热、祛风止痒、散结消肿、调节气血等功效[2],在治疗眼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对眼睛红肿、胀痛、干涩、发痒、视物模糊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综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麦粒肿

1.1 病因病机

麦粒肿西医名为睑腺炎,是因眼睑腺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针眼” “土疳”等,表现为眼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为眼科常见病,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3]。其病因大多为外感风热或脾胃积热,引起火热毒邪上攻,客于眼睑。该病初起仅见眼睑局部红肿,微微发热,伴有痒感或痛感,触之可见形似麦粒的硬结,后期红肿范围缩小,局限于一处硬结,使之软化成脓,若破溃脓出,则诸症减轻,红肿渐消,若未破溃则脓肿积聚,硬结变大、变硬,甚则不能睁眼,可伴随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4]。

壮医学认为,麦粒肿是由于热毒或火毒阻滞于眼睑的龙路、火路网络分支,使三道两路气机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而发病。故治疗原则以调气、解毒为主。研究表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麦粒肿具有显著疗效。

1.2 临床治疗进展

吴新贵[5]选取了23例麦粒肿患者,年龄在9~35岁之间,单眼发病者18例,双眼发病者5例,共28只眼。其中单个患者患麦粒肿数目最少1颗,最多可达3颗以上,有些仅发病2 h,而有些已达4 d,其中1例为经常患病者。所有病例均仅采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先予单穴点灸对侧合谷、患侧外关、耳尖,再予梅花形灸法在麦粒肿隆起最高点及其周围点灸,每次每穴点灸3~5壮,每日1~2次。结果52%的病例点灸2次即痊愈,21%的病例1次痊愈,其余病例3 d内均痊愈。闫斌[6]认为麦粒肿形成是由于正气虚弱、风热或热毒炽盛所致,故亦选取对侧合谷、患侧外关、耳尖、麦粒肿隆起处以清热泻火、疏风明目。每次点灸4~6壮,每日2次,半数患者仅点灸2次而愈。陈冠南[7]使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幼儿麦粒肿,性别比例均衡,年龄最大6岁,最小2岁7个月,其中9例早期麦粒肿,14例化脓性麦粒肿,7例复发性麦粒肿。药线选用特制的直径为0.25 mm小儿专用药线,在患儿安静闭目状态下点灸其梅花状穴,每次4~5壮,每天或隔天1次,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91.3%,总有效率100%。冯桥等[8]将67例麦粒肿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组在中药基础上运用药线点灸疗法,选取直径0.7 mm的药线点灸合谷、攒竹、瞳子髎、二间、身柱、隐白穴位,每天1次,5 d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7.62%)大于对照组,且治愈时间较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为药线点灸结合中药治疗麦粒肿疗效较好,疗程缩短。黄贞[9]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双侧隐白穴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其中未溃脓者34例,已成脓者8例,分2个疗程治疗,8 d内患者均治愈,表现为红肿消散或脓液排出。其认为眼睑内应脾胃,隐白穴为脾经井穴,药线点灸隐白穴可引火下行、风热外疏、活血散结,起到上病下治之效。杨洁[10]研究了126例门诊儿童,经辨证论治,将患针眼的儿童分为风热外袭型、热毒上攻型、脾胃伏热型,遵循“以快应轻、以慢对重”的手法原则,对不同证型的患儿采用不同的点灸手法,如风热外袭型为病初起,仅见眼睑局部红肿痒痛,采用轻手法,迅速点灸,范围覆盖红肿处即可;热毒上攻型为中后期,可见局部硬结较大或已成脓点,需采用重手法,缓慢扣压点灸硬结或脓点处,并加点二间、隐白、身柱等穴位;脾胃伏热型为针眼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点灸时范围应稍扩大,加点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结果痊愈114例,其中最快的仅点灸1次,最长15次,治疗总有效率达96.8%。药线点灸可增强局部皮肤自身调节机制和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消退和脓头迅速排出,使伤口结痂愈合[8]。对脾胃伏热型之反复发作的针眼点灸治疗可抑制细菌和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局部细胞再生和恢复细胞功能而获得痊愈[10]。

2 老年性白内障

2.1 病因病机

老年性白内障西医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变混浊,因其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故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中医名为“圆翳内障”,因透见瞳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故得之名。古人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症状变化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该病发病之初,翳障未完全遮蔽瞳神,混浊不均,元代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云:“ 膜如凝脂,一边厚,一边薄,如缺月,其色光白无瑕庇”,根据发病部位及形态有不同的名称,如偃月翳、仰月翳、沉翳、散翳、丝风、淡白翳、枣花翳等;发病后期,晶珠完全混浊,翳障全遮瞳神者,根据形态色泽又有不同名称,如白翳黄心、黑水凝翳、冰翳、水晶翳、滑翳等[11]。中医学认为,人体衰老在于精血阳气的衰减,圆翳内障的成因是气虚、心虚、肝虚、肾虚、血瘀,但在实际中常不是孤立存在,因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血之所以能在目中周流不息濡养晶球,除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直接相关外,还与肝脾功能密切相关[12]。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有固定黑影,或视一为二,或可有虹视等,视力逐渐下降,终致失明。根据发病因素及辨证之不同,可伴有相应的全身症状。

壮医学认为,老年性白内障主要因三道两路虚损不足,使龙路、火路气血偏衰,眼睛失养,功能失职而发,故治疗原则以调气、补虚为主。研究表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可改善初中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

2.2 临床治疗进展

鲁敏等[13]收集了50例初中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2例仅用白内障滴眼液滴眼,治疗组28例在使用白内障滴眼液基础上给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选取壮医特色穴位如背廊近挟脊、脐内环穴(肝、肾),配合中医普通体穴,一个穴位3壮,每天1次,连续10 d后休息5 d,再进行治疗,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8%,远优于对照组65.79%,表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初中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黎海平等[14]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初中期白内障,选取壮医特色穴位背廊近挟脊、脐内环穴(肝、肾),以调节和激发正气;配合眼周穴位如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以疏通眼络,通调眼部气血;项后头部穴位如风池、大椎,以调节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再配以调补肝肾的水泉、太冲穴,以滋养晶珠。在接受治疗的100例初中期白内障患者中,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红眼病

3.1 病因病机

红眼病西医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多因病毒引起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天行赤热”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古籍中详细记载了红眼病的病因及特点,如《银海精微》谓:“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一人害眼传于一家,不论大小皆传一遍,是谓天行赤眼”,明确指出红眼病的外因为疫疠之气,疫疠之热毒迫伤经络,血溢络外而发为本病,同时也指出了本病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损亦为发病的因素,如《证治准绳·七窍门》云:“有人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热病,水少之虚者,则尔我传染。”因而该病的内因多为肺胃积热,侵犯肝经,上攻于目所致。故该病主要表现为白睛红赤、或见点片状溢血,自觉眼睛灼热疼痛、羞明畏光、流泪、眼眵增多,或伴有头痛、发热、四肢酸楚、便秘等全身症状[4]。

壮医学认为,红眼病是由于眼睛直接受风毒、热毒侵犯,致其龙路、火路网络分支受阻,气血瘀滞,道路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而发病[15]。故治疗原则以调气、解毒、祛瘀为主。研究表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红眼病具有一定疗效。

3.2 临床治疗进展

黄贵华等[16]为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红眼病的效果,选取了120例红眼病患者,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攒竹、鱼腰、睛明、大椎、风池、曲池、手三里、合谷、耳尖,再加上耳穴神门、眼,认为点灸眼周穴位可使患者大量流泪,以冲刷眼内分泌物,从而达到祛除邪毒、调畅气血的效果,配合大椎、风池加强清热祛瘀,配以曲池、手三里、合谷加强解毒调气,结果治疗组患者有94只眼经治疗后眼涩痛等症状消失,眼睑水肿消退,角膜荧光素染色转阴,治疗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西药滴眼治疗对照组,表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红眼病疗效显著,药线点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黄瑾明等[17]收集125例红眼病,单纯使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结果痊愈104例,占83.2%,总有效率为96%。按疗程分析,1 d内治愈49例,占39.2%,4 d内治愈率为83.2%。按病情轻重分析,重型治愈率66.67%,中型81.22%,轻型100%。按年龄分析,10岁以下治愈率100%,11~35岁为87.3%,36岁以上为56%。与对照组吗啉胍滴眼液相比,3 d内治愈率明显较高,故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红眼病具有简、便、廉而疗效迅速的特点,且从年龄分析可得出其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和局部的免疫机能取得疗效。

4 结语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依靠其简、便、廉、验、捷的特点,成为治疗眼科疾病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临床疗效良好。其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疾病治疗进程,大幅缩短眼病治疗周期。目前,还有许多壮医治疗有效的病种未被系统整理研究,如干眼症,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亦见其具有显著疗效,但未见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又如假性近视,在《壮医药线点灸学》中记载了壮医疗法的疗效及案例,但未见相关临床研究论文发表。此外,治疗眼科疾病的壮医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壮医人应进一步发挥优势研究总结,完善病种及病因病机的资料记录,为丰富临床手段及民族医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红眼病白内障医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白内障常见4误区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WELLNESS TODAY
留神“电脑性”红眼病
过多晒太阳有害
看一眼就会得红眼病吗
喝菊花茶预防红眼病
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