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罐疗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思考

2022-11-27石雪芹刘美含赵杼沛朱婷钰张凤霞刘剑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疗法

石雪芹,安 宏,刘美含,赵杼沛,朱婷钰,张凤霞,刘剑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关于颈椎病,我国医学古籍早有记载,一般是将其纳入中医“眩晕”“骨痹”“颈肩痛”“颈筋急”“痹证”“颈项强痛”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多以肝肾不足、肾精及气血亏虚、骨体失养为本;以风寒湿邪痹阻机体为标[1]。如《证治准绳》记载:“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张氏医通》提及“观书对弈就坐而致脊背痛”,这些都是关于颈椎病病机和病因的论述,可见古时颈椎病已引起医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显示,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5%,中学生颈椎病患病率更是达到 39.24%[2],颈椎病发病群体日趋年轻化,亟需寻找更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疗法以服务患者。罐疗作为一种普及率较高的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对于很多颈椎病患者而言是比较容易获取且易于接受的治疗选择,因而关于罐疗在颈椎病上的临床研究报道也比较多。

1 颈椎病的常用诊疗方法

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定义为颈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所致的一系列综合征,可影响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周围组织结构,进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3],好发于中青年,常用分型有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等。颈椎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一般是通过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核磁共振、CT、X线检查等,其中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CT、X线有辐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颈椎病的西医常见疗法有内服药物、外敷膏药及手术疗法,无法同时兼顾安全与有效。中医常见治疗方法有拔罐、针灸、理疗、推拿等外治法及内服汤药。因罐疗所具有的优势与特色,在治疗方法中普及度最高,本研究主要论述罐疗在颈椎病治疗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 罐疗简述

罐疗是指应用多种罐具,包括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使罐内气体形成负压状态吸附于皮肤表面,使得局部构造充血和皮下轻微出血,利用其机械刺激作用、温热作用、调节微循环作用、负压效应的溶血现象来刺激经络腧穴或排脓,以此来取得治疗疾病效果[4]。罐疗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称为“角法”,后发展为竹罐、陶制火罐等,治疗范围从最早的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发展为应用于多种病症[5]。罐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大众中普及度高,除了植物药、草药等,拔罐法是唯一流传最广、普遍存在各个民族医药里的疗法,因中医是四大传统医学中唯一拥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学,故罐疗在中医中发展水平最高,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6]。有研究统计,无论是单纯拔罐法还是拔罐法配合其他疗法,适用范围都很广,涉及内外科疾病,且都非常适用于颈椎病[7]。

3 罐疗在颈椎病上的现代研究

罐疗源远流长,应用较广,而且安全性高、疗效可观,现代医学对于罐疗的临床研究较为丰富。罐疗一般包括火罐、刺络放血拔罐或者二者的结合。苗冬[8]研究发现,刺络拔罐疗法具有止痛和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可以使阴阳平衡、经络通畅、邪去正复、气血调和。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罐疗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以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多,罐疗也多配合其他疗法,如刮痧、电针、外用药物等,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3.1 罐疗用于治疗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病情较轻者,此类患者人数较多,对于罐疗这一简便廉效的疗法需求也较多。许多研究都认为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在其他疗法基础上配合罐疗,疗效显著、持续时间长、操作简便,患者更容易接受。田乃佳等[9]对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发现留罐时间长,刺激机体更为深入,故得出结论留罐比闪罐更有疗效。徐志浩[10]研究认为刮痧和拔罐皆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刮痧善于行气活血、罐疗善于去风寒湿邪,两者结合可增强整体调整作用。叶毅君等[11]对比了传统刺拔罐法和滚针拔罐法的治疗效果,发现二者疗效不相上下,皆能缓解患者的颈痛症状,提高颈椎的总体功能。成惠娣等[12]研究颈肩部刮痧加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拔罐的临床疗效,发现可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肌肉僵硬度。鄞文豪[13]研究发现,痧点刺络拔罐结合推拿,对于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既可缓解患者疼痛,也可改善其病理状态,维持其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甘宗容[14]采用电针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累积效应较为明显,非常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汤国芳等[15]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腕踝针联合药罐有显著镇痛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比单纯使用牵引带疗效更好,若二者配合则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刘翠青[16]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刺结合束针刺络拔罐法比针刺结合艾条灸法疗效更优,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颈椎功能有望尽快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毛靖等[17]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上,针刺董氏奇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疗效确切。林志滨[18]认为对于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梅花针叩刺大椎联合风门穴配合拔罐放血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疗效显著。由此可见,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不管是刮痧还是针灸疗法,若是联合了罐疗,都可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罐疗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为颈部疼痛和僵硬,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以及上肢握力减退等,该病临床较为常见,应用罐诊治疗疗效较好。冯秋娟等[19]研究发现,刺络药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减轻患者疼痛和麻木感并提高功能状态,有确切疗效,相比常规针刺疗效更好,且操作简单便捷,更易于为患者接受。伍紫炫等[20]临床观察发现,相较于普通针刺,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针刀配合拔罐放血疗法对于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更全面持久的疗效,该疗法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率,患者接受度较高。陈春艳等[21]研究发现斜方肌对于保持颈椎正常状态有重要作用,而刮痧和拔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二者配合可改善斜方肌的病理状态,效果显著。吴忌等[22]研究发现,应用红外热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显著缓解,表明药物走罐可增强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促进局部血运和微循环,有利于炎性因子的代谢。欧阳意霞等[23]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火龙罐与护理干预联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等症状,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张玉荣[24]研究发现,蒙医拔罐放血配合牵引可舒经活血缓痛,临床效果明显,并且取效快、简单易行。研究发现,蒙医罐疗可祛除毒邪等病理产物,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通过扩张血管、放松肌肉,来改善血液循环和止痛。何文星等[25]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刃针结合拔罐疗法疗效好,可明显减低疼痛和颈椎功能指数,适合临床推广。扈玫琳等[26]研究认为,温通针联合拔罐比单纯针刺疗法效果更好,可舒经活血,恢复椎间关节的正常功能,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临床不适症状。江婉明等[27]临床观察发现,药罐结合两式八段锦可产生明显的行气活血功效,非常适合用于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由此可见,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将外用药物、针灸或者针刀疗法等联合罐疗,皆可较快缓解神经根水肿及压迫,改善患者诸多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可观。

3.3 罐疗用于治疗其他型颈椎病

罐疗在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上应用较为广泛,在其他型颈椎病的治疗上也有不少应用。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达古拉等[28]、李飞等[29]、龙海萍等[30]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推拿罐法及刺血疗法结合针刺、拔罐法都有确切疗效,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进而改善一系列临床症状,并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慢性颈痛,阮俊英[31]对比了针罐、电针和药物治疗的疗效,发现针罐组疗效最明显、药物组最差,针罐组可从生理功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等多维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于颈椎病患者,青荣华[32]研究发现,基于常规治疗,并配合刮痧拔罐,可明显改善症状。对于颈椎病颈痛,陈霞[2]认为火刃针结合拔罐疗法比普通针刺能更好改善疼痛症状,且疗效持久,其中配合拔罐是给予风寒湿等病邪以出路,邪祛则体安。翁财[33]观察发现,推拿结合督脉走罐法能改善患者眩晕、头疼等不适症状。对于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项雪娟等[34]、黄旭辉等[35]利用药物罐疗的“洗拔”和“温通”功效来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病情。因罐疗可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从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且安全简便,患者较为满意。刘彩霞等[36]采用中药封包联合火龙罐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也取得明显疗效。于岩[37]观察发现,结合针灸、牵引、拔罐、直流电疗法的综合疗法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董元凤[38]观察发现,针刺+艾灸+拔罐的联合疗法在改善患者不适、提高疗效上有一定优势。对于非特异型颈椎病,屈勇等[39]认为拔罐可作为姑息或主要疗法,因为罐疗法短期和长期疗效都比较可观。

4 气色形态罐诊罐疗法治疗颈椎病

罐诊即为罐斑诊病,罐斑是指起罐后吸拔部位出现的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可伴有微热痛感,又称为罐印,罐印不仅是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40],也是体内病理的反应。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火罐气”:“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水气出,风寒尽出”[41],提出“出现红色罐斑且罐中有水气者”是由于体内有风寒之故,这就是依据罐斑诊断病因。

刘剑锋教授等[42]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独创气色形态罐诊罐疗法。气色形态罐诊法是施术者运用视觉,对经特殊罐具吸拔于手术者背部体表特定部位所产生罐印的气、色、形态进行系统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进而对身体状态进行中医辨证和西医诊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这是在中医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基础,与西医学相结合发展而来的一种创新性诊断方法,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和系统的辨证诊病理论。而气色形态罐疗法是指施术者以气色形态罐诊结论为依据,在有关中医、西医理论指导下,于脏器和器官的特定反应区以及中医所指的相关穴位上进行吸拔等刺激,使该区的气色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及相应器官健康状况的一种不侵入人体皮肤的物理治疗方法。气色形态罐诊的基本要素是位和相,该诊断方法将人体分为肺、心、胆、胃、大肠、小肠、左肾、右肾、膀胱、肝、脾11个位区,通过观察位区的气、色、形态变化来诊断疾病。

气色形态罐诊颈椎病的位区在心区下的1/6部分,颈椎区可再分为7个小区,依次反映颈椎1~7节,若是此区域出现紫红色斑条,可根据罐印的左右偏向判断左右颈神经病变[42]。罐疗是在部分反应区以心区为中心,采用围罐法。腧穴选择阿是穴(在颈椎上或颈椎两旁肌肉、肩胛上区寻找压痛敏感点),若肩关节、上肢麻痛者,加压痛敏感点;头痛、头晕者,加太阳、额中穴。可采用留罐或者刺络拔罐、平补平泻法,对于太阳穴、额中穴,宜用闪罐法。

气色形态罐诊法诊断颈椎病,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相比颈椎病的其他诊断方法,该法不需要大型检测设备,不需要专业人员去操作设备和解读报告,也无高昂检查费和辐射风险,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特别是用于大型检查设备匮乏的基层地区。气色形态罐疗法也因简便廉验和安全经济的优势,不仅适用于临床治疗,也适用于大众居家保健,有较高的普及推广价值。

5 展望

5.1 罐疗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价值

通过分析罐疗在颈椎病治疗上的临床研究资料,可以发现,不管是罐疗单独使用还是罐疗配合其他疗法,罐疗在改善患者不适症状、调节患者整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疗效,已被许多患者所认可。并且由于罐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接纳程度较高,也适合广大群众居家保健自用。尤其是刘剑锋教授独创的气色形态罐诊罐疗法,“简便廉验”特征明显,更宜于向大众推广。

5.2 推广罐疗对于颈椎病治疗的意义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日趋年轻化,亟需寻找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罐疗作为一种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无论是单独使用拔罐法,还是配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罐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足以成为治疗颈椎病的优选方案之一。因此加大罐诊的社会推广力度,意义重大:①对于医院来说,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②对于社会来说,可以降低社会负担,缓解就医压力;③对于患者来说,既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④对于群众而言,可以发挥罐疗的保健价值,防微杜渐,降低颈椎病发病率。

5.3 推广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意义重大

中医药源于民间,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罐疗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不断造福人民。其实类似罐疗的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我国还有很多,这些民间诊疗技术大多具有“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疗特征,而且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经济实用、长期及短期疗效可观,患者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都较高,其中一些诊疗技术已在社会中广泛流传,但有一些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甚至有些已濒临消亡,亟需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医药行业的重视,应加大挖掘和保护力度。同时建议对于一些人群易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应适当挖掘一些优质的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这对于整个医疗行业都将是一件好事,还应建立一套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筛选评价及推广应用机制,此举对于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疗法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