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安医学文献研究现状及“十四五”研究展望

2022-11-27周亚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安古籍十四五

王 赛,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新安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地域性、综合性中医学术流派,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特色优势明显。新安医学发源于江南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域并不断向外辐射,肇始于晋唐,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变革于当代[1]。新安医学文献是新安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中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安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是新安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医学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通过查阅整理近20年来相关论文和书籍,从传统文献研究和文献数字化研究两个方面梳理其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十四五”文献研究展望。

1 传统文献研究现状

传统文献学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产物。从孔子整理《六经》起,传统的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已经有2 400年以上的历史。伴随着我国历代大规模图书整理和群经、群籍的注疏,古代文献学家逐渐建立和发展了广义文献研究的许多分支学科:一是由校雠工作发展演化出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等;二是由经学讲习传授演化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注疏学等[2]。这些传统学问对于当代的古籍文献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从传统文献学的角度,总结新安医学文献的研究现状。

1.1 目录整理

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图书的篇名或书名,录指对目的说明和编次[2];目加录构成一书的目录,许多书的目录汇集起来,构成群书目录[3]。乾嘉学者王鸣盛认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目录是研究古籍文献的入门之处,目录整理是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工作。目前,新安医学文献的目录整理情况主要有如下内容。

1.1.1 《新安医籍考》 新安医学文献的目录整理研究,无疑首推目录学著作《新安医籍考》。该书由王乐匋主编,并由安徽科技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全书共收录历代新安医籍下迄清末民初835部,分为“医经”“伤寒”“诊法”“本草”“针灸”“芳纶”“医案”“养生”“丛书”“考证医籍”和“附录”共11类。目录内容主要包括医籍的著作名、作者、卷次、存佚、版本馆藏、内容(包括历史考证和评价)、按语等几个方面。该书在以上目录内容中通过考证进行了大量的纠正补遗工作。最重要的是该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方便于新安医籍的了解、查阅和利用,可谓“一书在手,新安医书尽在其中”[4]。

1.1.2 《新安医籍考》订正补遗 在《新安医籍考》的基础上,陆续有学者进行新安医籍的考据工作,相继增入《新安医籍考》未收录的39种新安医书,补充和订正了多种医书的目录内容。章丽华、胡唯庆补充未被《新安医籍考》收录的16种新安医籍[5];杜勇补充未被《新安医籍考》收录的23种新安医籍,其中3种与章、胡的补充相重复[6];来雅庭补充2种未被《新安医籍考》收录的新安眼科医籍[7];王旭光据《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补充中国大陆失传,但在日本收藏的明代新安医籍2种,其中《商便奇方》未被《新安医籍考》收录,《儿科方要》被《新安医籍考》著录为未见[8]。章丽华对《新安医籍考》中未收载序跋的7种医书,各补一篇序文或跋文,其中《本草衍句》亦补一篇提要[9];杜勇还订正了《新安医籍考》中9种医书的目录内容[6];来雅庭对于程松崖的眼科医籍的书目信息从辨析作者、澄源版本、探究原著、勘误刊本渊源4个方面进行了考证整理[10];张志斌考证补充修订了《医学指南捷径六书》的成书和现存版本情况等书目信息[11]。

1.1.3 其他新安医籍考证 汪沪双辑录《旧唐书·经籍志》至《重修安徽通志·艺文志》18种史志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正目、存目)及其余6种相关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至《贩书偶记续编》27种综合书目中的新安医籍著录内容,整理出历代史志书目、《四库全书》系书目,以及历代综合类书目中著录的新安医籍,间附考证按语,较为系统地展现了新安医籍的发展渊源[12]。徐春娟重点考证了11位婺源地区的新安医家及其医著,此外还有人整理了其他多已亡佚的婺源医家的医著,以备今后发掘整理[13]。

1.2 版本研究

古今所有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书本,总称为图书的各种版本[2]。古籍在长期的流传中经过多次抄写刻印、编辑注释,形成了众多的版本,各个版本的内容和形式多有出入,选择其中“精注精校,不缺不讹”[3]的善本,对于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和有效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汪沪双对于新安医籍版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汪沪双首先从雕版、纸张、印墨和刻书机构四个方面总结新安医籍的三个版本特色:雕版精美,纸墨精良,以私人刻书为主;然后将新安医籍按制版工艺分为雕版印本、写本、抄本、活字本、稿本、石印本、影印本等,将国外版本分为刻本和抄本,按古籍体式分为单刻本、丛书本、增补本、删节本、注释本等,并就各类分别进行介绍。最后从新安医籍的认定、新安医籍版面款式及装订形式、制版工艺、载录内容等方面探究了新安医籍的版本鉴定工作[12]。童光东尝试通过明清徽版医籍刻印史述勾勒出新安版医书印刻线索[14],为新安医籍的版本鉴别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章丽华、王旭光主要考察了新安医籍海外流传和版本情况。据现有文献资料考证,东传日本的新安医籍至少有62种,其中27种被刊刻或传抄过[15];明清时期传入朝鲜、韩国的新安医籍共12部,其中3部被刊刻过[16]。

1.3 训诂考据

中医训诂考据之学旨在解决中医古籍文本存在的问题[17],也即我们在阅读使用中医古籍时遇到的障碍,主要包括文字方面、语义方面和句法方面的问题。新安医学文献的训诂考据,除去已整理出版古籍的随文注释,目前研究只有少量文字方面的研究。汪沪双从文字字体、通假字和避讳字三个角度对新安医籍的文字进行了探究;首先,指出新安医籍明、清刻本的字体多为楷书和宋体字,手写本字体多为行楷;其次,列举新安医籍中的文字通假现象,并提出辨识古医籍通假字时的两点注意事项;最后,指出古籍避讳用字的现象,统计明、清两朝避讳字,为新安医籍整理提供参考[12]。这些基础文字研究工作,为在医籍阅读中扫除文字障碍提供了帮助。

1.4 整理出版

古籍整理研究的直接成果即是古籍的整理出版,我国的古籍文献大都是经过历代学者递相整理,才流传到今天的,因此绝大部分古籍都是以古籍整理著作的形式存在[18]。新安古医籍内容丰富,理论与临床兼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整理方式主要为校点、注释、影印、类编,包括多种新安医籍善本、孤本和稿钞本等。当前新安古医籍整理出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990-1995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相继出版余灜鳌、王乐匋等编辑的《新安医籍丛刊》,共收15册54种新安医书。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键主编的《新安医学名著丛书》,共收15种新安医书。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键、陈雪功主编的《新安医学精华丛书》共10册,在新安医学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医案、医论医话、方药、针灸、内、外、妇、儿、五官科十个方面,类编、总结和提炼了新安医学的学术特色和临床成就。2018年,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剑辉主编的《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主要以影印新安医家的手稿本及精钞本为主,共收55种新安医书。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键、陆翔主编的《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共收9种新安医书。2020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鹏主编的《新安孤本医籍丛刊》,共收9种新安医书。

1.5 讨论

综上可见,新安医籍的传统文献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目录整理、版本研究、训诂考据和整理出版,其中成果最为突出的是目录整理和古籍整理出版。通过目录整理,可由此获得进入新安医学文献的门径,由目录管窥新安医籍的概貌。通过古籍整理出版,可付梓大量新安医家的精粹之作,提供高质量的新安医学文献,大大方便了当代新安医学的文献研读。

2 文献数字化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学者逐渐开始探索使用计算机整理古籍文献,引发了文献内容的传统介质向现代介质转换,古籍整理研究的方式也随之产生相应改变。对于新安医学文献的数字化整理研究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展开。

汪沪双[19]在2005年统计现存新安医籍的收藏情况,并探讨了对于这些新安医籍文献,由传统介质向现代介质转换中的技术支持问题,一是提高整理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二是书目数据库的建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三是全文数据库的建立,对于现存新安医籍进行数据化处理,主要采用“图文版”和“全文版”形式。程新[20]以现有的大量新安医学史料的纸质文献作为基础,提出建设新安医学特色文献数据库的阶段方案,第一个阶段是建设图像数据库,实现基本的检索和使用功能;第二阶段是进行文字转换与深度标引,增强数据库功能,实现全文检索和文献内容的深度关联。

陆翔等[21]在总结新安医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新安医学的研究应从传统的文献研究转换到对其学术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的层面上来,从新安医籍文献内容中存在的“聚类”和“模块”的结构现象,以及相关的实践工作,指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具有内容检索和知识挖掘功能的医籍文献结构型数据库的可行性;最后从文献处理步骤、文献标引技术描述其设计思路,并从八个方面展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新安医籍系统。邓勇等[22-23]从数据库结构与流程、数字化障碍及相应的对策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新安古医籍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尝试从多学科的角度解析、探讨新安古医籍数据库的建设问题,主要分为新安医学内涵、计算机科学内涵、中医学内涵、徽学内涵、古籍版本学内涵和图书馆学内涵,这种关于数据库建设的多学科组合模式的视角,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在各学科领域的框架内进行跨学科研究,最终有效推动新安古医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目前为止,新安医籍文献数字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主要是以现存纸质文献为基础,首先建立书目数据库,这一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围绕两个主题,一个是提供基本使用的图文检索,二是提供深度标引的全文检索,目前对于其中的问题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探讨。

3 “十四五”文献研究展望

由文献研究现状可见,一方面,新安医籍的传统文献整理目前已初具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另一方面,文献数字化研究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尚须融合多学科以深入研究开发。本研究现从如下四个方面对“十四五”文献研究进行展望。

(1)加强民间新安医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最大程度抢救那些即将遗失的宝贵资料。首先,民间医学文献,尤其是一些验方、秘方和处方,多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结晶,往往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次,相对于刊刻出版的书目,民间传抄的医学文献对于开展具体学术研究工作常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再次,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在民间需要得到更好的保存。民间文献作为主要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然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民间中医药文献散落各地,文献质量良莠不齐,且在市场流通中,文献原始生态渐被破坏[24],亟需专业人员搜集和整理。

(2)深化文献学研究,提高新安医学文献整理水平,避免文献整理的学术失范。广义文献学包含由校雠工作发展演化出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等,以及由经学讲习传授而演化出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注疏学等[2],对于文献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版本学研究可有效指导文献整理中对于底本、主校本、辅校本、参校本的选择,避免版本选择不当;校勘学研究则可有效提高校勘水平,避免校勘不精的问题;文字、音韵、训诂学、注疏学研究,可有效提高注释水平,避免注释失当。

(3)优化文献整理路径,提高文献整理成果的学术价值。我国古籍整理的体式主要可分为四大类:编辑类、校释类、目录类、类书类[18],并呈现四类整理路径,在古籍的整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其医学学术价值亦逐层加深。在古籍整理中,整理体式的妥当与否,往往决定整理工作的成败以及成果质量的高低[18]。当前新安医学文献的整理体式相对多样,但其文献整理路径相对缺乏整体规划,今后的整理工作应该进一步重视整理体式的递进关系,根据现有文献整理的情况和当前文献整理的目的,确定最佳文献整理路径,最终形成良性的系统化新安医学文献整理路径。

(4)在文献数字化研究方面,当前主要任务是全文数据库的建立。文献全文数据库在传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促进新安医学的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述,全文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即提供基本使用的图文检索和提供深度标引的全文检索,这些技术开发领域目前仍需要深入探究。一方面,我国自1980年代便开始了古籍数字化工作,在中医药领域产生较多成果[25],可资借鉴;另一方面,更深入细致的相关问题则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研究,使新安医学文献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与科研,从而充分展现出新安医籍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新安古籍十四五
新安滩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用歌曲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张新安教授简介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安滩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