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责任意识培养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

2022-11-24王理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王理平

[摘 要]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指标,体现在个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等多个层面上。教师要有责任培养意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践,让学生在情景迁移、合作互动、家校对接、生活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目标,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认同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7-0096-03

责任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情景迁移、合作互动、家校对接、生活实践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角色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基本认知、情感和信念的素质表现,教师借助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能够增强教育效果。

一、情景迁移,培养学生角色责任感

所谓角色责任,是指让学生通过情景剧、角色游戏等实践操作形成角色体验,在角色责任和个人责任对接中实现思想成长。学生对情景性活动有比较高的参与度,因为角色的体验性更强,学生从中获得的心理触动也会更为丰富。因此,教师需要有对接设计意识,给学生提供参与提示和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在自我塑造中形成角色责任。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样的人》时,教师先借助情景迁移做针对性设置,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心。教师设计了一个自测的小测验,要求学生用一张小卡片,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归结,看对自己了解多少,准备在班级内做交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体验,但责任意识培养缺少主动性,教师借助迁移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这是心理认定的设计。学生开始思考和归结,教师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的归结情况。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介绍:“带上你的卡片,上台来说说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介绍自己时,大多会说一些缺点,不好意思自我表扬。教师给予鼓励,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介绍,课堂展示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最后,为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教师开展一个情景迁移的角色游戏活动:“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展开想象,用现场表演或者语言讲述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这样的活动颇有新鲜感,纷纷行动起来。

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形成自觉反思的意识,促使学生建立更强的个人责任感。成长不可代替,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和引导,给学生带来的是自我觉醒,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加真切、深刻。这里,教师开展角色演绎活动,因为带有假设的意味,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其训练效果也会更好。

二、合作互动,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

学生对互动性合作学习有特殊的参与热情,如果合作学习带有较强的趣味性、互动性、竞赛性、开放性,学生喜闻乐见,自然就会积极响应。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对应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过程中建立集体责任感。

如教学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下册《勇敢与逞强》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自主成立合作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发言,组长要做好要点记录,写出讨论结论。讨论话题: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逞强?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需要列举实例来说明。”

教学中,教师常常提出一些思考问题,需要组织学生在集体交流、集体操作、集体协调、集体研究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具体操作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设计。

一是学生有集体互动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做出规划和设计,以问题展开调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融入一些集体操作内容,能够形成丰富的调动力量。讨论信息反馈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梳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并继续出示一些思考问题,要求学生从集体的角度展开思考。如上述案例中,教师若再继续提出“勇敢能拯救一个集体,逞强会毁掉一个团队吗?”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应会更为主动。

二是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制约因素有科学分析,对学生的兴趣取向予以重点关注,以便设计更多适合的合作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教育契机。学生对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参与性,教师针对性地做出布设,能够快速形成教学动机。学生自行组建合作团队,具有更强的调动力,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确保互动交流顺利展开。学生进入团队互动环节后,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任务。在这个操作环节,学生既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又要自觉接受同伴的意见,这样才能确保团队行动的一致性,才能提升团队竞争力。

三是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之中,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及时给予一些指导和提示。学生再度进入热议环节,对相关话题做深入交流,逐渐形成学习共识。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这是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举措。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感、崇敬感,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指导,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在互动交流中建立集体责任感。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团队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这样可以对学生带来学习助力支持。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给出适合的话题,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思考的环节,并在多重学习讨论中形成集体责任感。学生在集体讨论互动中心理受到一定触动,自然会形成自我反思。因为是集体互动,同学之间有交流,能够促进心理觉醒,在主动检视中完成心理思想的蜕变。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常常在一念之差,顿悟的情况常有发生。教师需要成为那个惊梦人,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幡然梦醒。

三、家校对接,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家校对接是最常见的教育管理形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需要做出合理对接。

其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下展开责任培养,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自然进入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庭劳动、家务参与、亲子活动等实践体验,顺利建立其家庭責任。

其二,教师是教学主导者,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联系学生家长,与家长做多重交流,共同研究教育方案,这样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助手,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让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到教育之中,这样能够发挥更多的调动作用。

其三,学生是教育主体,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不能缺位。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围绕学生展开教育设计,在教育策略设定环节,需要吸纳学生的参与意见,这样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权。学生在家校互动中的地位,教师要有明确的设定,由于学生是学习主体,家长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家长方法指导,特别要对接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这样可以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在家庭中要承担哪些责任,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或者是不够重视,教师要做好对接引导,给家长更多、更适合的建议。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下册《我坚持,我成功》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互动交流,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战胜困难的过程以及体会。之后,为让学生形成责任心,教师为学生设计家校对接性的训练任务:“回家之后,现场采访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说说自己的奋斗经历,为了某件事做出哪些努力,最终获得什么样的结果。还要和爸爸妈妈协商,制订自己的奋斗计划,对未来做长期规划,接受爸爸妈妈的监督和管理。”任务下达后,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给家长提出一些要求,让家长积极配合学生展开家庭学习,在和谐互动中促进学生家庭责任心的建立。经过一番操作后,家校对接活动顺利完成,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采访经历。学生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信息积累,形成个性感触。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家庭采访任务,与家长展开沟通交流,形成有效对接,给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特别是对未来的规划,这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如何做出合理设计,对学生家庭责任感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帮助。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狭窄,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做设计,要求学生展开家庭采访,其适合性高,操作效果更为显著。

四、生活實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其社会责任还比较薄弱。教师需要有主动培养意识,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完成认知内化,建立社会责任。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保护好自己》一课时,教师设计各种生活场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展开自我救护。“在大街上,有人送吃喝和玩具给你,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或者明显感觉对方不怀好意。此时你如何选择自救?”学生面对这个假设的生活场景,能够积极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时间找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给予帮助。也有的学生认为,遇到坏人不可怕,世上还是好人多,需要冷静面对,不轻易跟他走,就不会有任何危险,因为在大街上坏人不敢乱来。

教学进行到此,该如何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出积极推演设计,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完成认知内化,建立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呢?这位教师是这样展开的。

首先,面对学生的见解,教师对教学设计和组织进行归结与反思。社会责任感含义丰富,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才能够提升其实效性。不同的学生生活基础不同,教师设计教学需要体现梯度性、对接性、开放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实践环节,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责任意识。如生活观察、公益宣传、社区服务、时事关注、政治学习等,都可以关涉心理健康培养的问题,也能够渗透责任心培养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社会生活环境,在不断体验中建立社会责任心。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评估,肯定学生的自救策略。

最后,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教师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延伸设计和组织。教师要求学生自制宣传单,针对自我保护这个主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启示。学生纷纷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研究宣传单的格式,很快有成果呈现出来。为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教师设定了实践活动任务:“走上街头,散发宣传单,提醒大家保护好自己。”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宣传单,鼓励学生主动展开行动。学生进入实践环节后,教师跟进观察,及时做出调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自然建立实践信心。

学生年龄较小,其责任感培养还处于启蒙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做出对应设计,提升教育的契合性,让学生在生活观察、社会体验中建立心理认知。教师设计了生活场景训练任务,做出假设设计,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特别是街头宣传实践任务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重要现实意义。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经历,对公益事业存在认知短板,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学生对社会生活有较高的心理期待,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性学习。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教师围绕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利用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实践渗透,让学生在迁移训练、合作互动、家校对接、生活实践中自然建立责任心。小学生对责任意识存在模糊认识,教师需要利用多种实践性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展开互动交流,通过家庭体验、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手段和方式,自然建立责任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薛沁.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1(26):95-96.

[2] 闫凤雪,刘蜀滨.“听”的学问大: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4):28-30.

[3] 张晓英.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21):174-175.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