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2-11-24江妮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

江妮

[摘 要]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质上就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品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制定规则;分析绘本故事,让学生辨析规则;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规则,把遵守规则和规范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9068(2022)27-0029-0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每个人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健康成长。小学低年级学生如同洁白无瑕的玉石,正是培养各种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而低年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建立规则意识。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多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而规则要考虑群体和整体的公平与秩序,所以学生会觉得遵守规则就是接受约束,而接受约束就会感到不舒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果教师生硬地灌输规章制度,强行让学生遵守规则,容易导致学生信奉权威,要么阳奉阴违,要么弄虚作假。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规则,在活动中感悟秩序,才能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深处产生“美好的生活需要规则”的认同感。下面,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的教学为例,谈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规则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与经验不够丰富,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规则,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接近的情境,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为学生感知活动中的规则打好基础。

《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排队的意义,认识到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始,教师拿出一大捆新本子放在讲台上说道:“请大家上台来拿本子,一人一本。”学生一听,迅速地从座位上冲出来,簇拥在讲台上,你拿一本,我拿一本。这样的结果是前面的学生拿到了新本子出不去,后面的学生因拿不到新本子而急得直跺脚,讲台上闹哄哄的,乱成一锅粥。教师连忙喊停,让学生放下新本子回到位置后说说刚才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第一个冲到讲台上拿到了新本子,可是却挤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我好不容易抢到一本新本子,可是不知是谁在挤我,差点把新本子弄坏了。”也有的学生说:“你们都挤到前面拿新本子,而我站在后面,拿不到新本子,干着急。”还有的学生说:“每个人都想拿新本子,于是大家都上台抢,这样很不文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总结:“是呀,像这样发新本子,大家都感到不好。那你们能不能给老师想想办法,让每个人都能高高兴兴地拿到新本子呢?”学生在小组里热烈地讨论起来,通过商量一致认为:“虽然每个同学都想早一点拿到新本子,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只想自己而不顾他人的话,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倒不如大家迅速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台拿。这样既显得井然有序,又能加快速度,一举两得!”这时,教师提出疑问:“排队不是需要等待吗?那排在后面的同学不是会更着急吗?”学生再次讨论后认为,虽然排在后面的同学要等待一会儿,但等待的时间并不长,比大家蜂拥至讲台拿新本子的速度要快得多。教师让学生排好队,从左边通道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新作业本后从右边通道离开,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学生发现不到几分钟的时间,一大沓新本子就发完了。

低年级学生的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的事情最重要,处理与解决事情往往会从自己直接的感受和需要出发。课堂上,教师通过发新本子的事例创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发现遵守规则的好处。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群体中的人,而不是自我世界里的人,从而产生规则意识。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规则的重要性。它能给学生带来具体的、直观的体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获得更多的感性认知。

二、开展游戏活动,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步骤。而让学生制定规则,就需要和现实生活的事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认识到规则对生活的重要性。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让他们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制定规则。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规则、内化规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拉小球”的游戏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塑料瓶,瓶里装着4个小球,每个小球上都系着一根细绳,细绳延伸到瓶口以外;可以用细绳把小球从瓶子里拉出来,但是瓶口很小,只能容得下一个小球进出;通过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把球全都拉出的用时最短。这个游戏看上去很简单,可是学生在尝试时就遇到了问题:每个人都拿着绳子往外拉小球,结果小球都挤在瓶口,竟然把塑料瓶都吊了起来。有些小组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组长给小组成员按顺序编号,组长喊“1”的时候,1号同学把球拉出来;喊“2”的时候,2号同学把球拉出来;喊“3”的时候……就这样,瓶子里的4个小球被迅速地拉了出来。其他小组陆续制定游戏规则,也都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任务。在请学生谈谈游戏感受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说到了制定规则的好处:“一开始,大家都想着赶快把自己的小球拉出来,但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就会导致所有的小球都卡在瓶口动弹不得,反而完不成任务。‘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制定游戏规则后,大家都遵照执行,便能很快地完成任务了。”教师随着学生的讲述相机板书“有序、安全、公平、文明”,并以此为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也是需要制定规则以后再去做的。学生想到了很多,如跳长绳的时候,就规定好从左边跳进去,从右边跳出来,这样玩的时候就不会撞到别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规定好老鹰的走法和小鸡的走法,这样才会玩得开心。

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将游戏适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深刻体会规则的重要性。上述教学,教师不是将游戏规则强加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只有制定并遵守规则,才能让游戏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随着游戏的开展,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不断深入。可见,开展游戏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生活中虽然有很多事情没有用文字把规则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但在做的时候,如果能制定相应的规则,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学生由此从内心认可规则,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要求。

三、分析繪本故事,辨析规则

把规则具体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但是,规则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有时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稍做变动。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在遵守规则时对同一个现象中的不同做法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做法的原因,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规则,强化对规则的认同感。

教材编排了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通过讲述小男孩和妈妈排队的故事,反映规则与道德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关系。小男孩的困惑实际上也是很多学生的困惑。如一开始小男孩拽着妈妈的手想排到队伍前面去,妈妈制止了他,一句话“人家先来的,我们要排在他们的后面”,讲清了排队的基本规则。“如果有个人因为要打电话不得不离开队伍,那打完电话后还能不能排在原来的位置呢?”面对此问题,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他既然离开了,如果再回原来的位置,不就是插队了吗?”有的学生则认为:“他只不过是出去打了一个电话,很快就回来,不算插队。”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果那个人离开队伍时已经告知后面的人帮他留一下位置,自己马上回来的话,应该让他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有些场所有严格的规定,如银行叫号后没有及时办理业务就不可以再插进来,需要重新排队。”故事中的妈妈看到老爷爷背着重重的行李,就让老爷爷先上车。学生产生疑惑:“排队不是要讲究先来后到的顺序吗?怎么就让后面的老爷爷先上车了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让去理解规则:“事情不同,要灵活运用规则处理事情。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要礼让,这是理性规则和道德情感的一种结合,也是人间的温暖所在。如小男孩排队上厕所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别急的人,就让他排在前面,这也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

学生喜欢阅读绘本,喜欢绘本中有趣的故事,这其实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运用起来,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生活的每一天、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其实都跟规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规则。通过阅读绘本辨析规则,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阅读素养、辨析问题的素养;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以新的视角审视身边的资源,包括绘本故事。这样使学生明白在执行规则时思维不能僵化,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与对待。

四、参与社会实践,体验规则

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就要让他们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将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转变成自身的行为,形成一种修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课本知识,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还要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将习得的知识转变成自身的行动。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知与行脱节的现象,如学生虽然知道随手扔垃圾不好,但还是会偶尔为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还以《大家排好队》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这节课讲述的是排队的规则。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呢?教师先找来红绿灯道具,将它们放置在操场上,然后让学生模拟过马路,真实地感受交通规则。红绿灯显示为绿色,学生就一个接一个地过马路。显然,学生知道这样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接着,教师对站在红绿灯另一头的学生喊道:“你们赶快过来吧!”但这时候,红绿灯显示的是红色。到底要不要过去?有的学生说:“过去啊,老师在那边等着。”有的学生说:“不要过去,因为红灯亮着,行人不能过去。”还有的学生说:“先左右看看,没有车辆就可以过去。”教师追问:“‘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还要不要遵守?”学生一下子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于是,教师又创设这样的情境:“上午8:15上课,但是8:00的时候,有同学还要过马路,这时马路上没多少车,他是否可以闯红灯?”学生站在红绿灯旁思考,很快达成共识:“即使迟到,也不能闯红灯,万一对面来辆汽车,后果不堪设想。假如迟到了,就告诉老师真实的情况。”在教师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真切地体验规则,不仅对交通规则有了新的认识,还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规则意识。可见,教师要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接触规则、理解规则、运用规则。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生活中的谦让并不是不守规则的表现,这恰恰是我国国情的反映,是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阅读绘本,可让法律保护学生的成长,让道德滋润学生的心灵。在阅读绘本以后,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既要遵守规则,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礼让,真正理解了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规则具有束缚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通过感知规则、制定规则、辨析规则等策略,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意义。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起点。因此,教师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做事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宝平.依托《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规则意识[J].小学教学研究,2019(3):61-63.

[2] 金晓阳,张衍娜.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33):98-99.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