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2022-11-22谢辉萍

求知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学习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科学课程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小学科学课堂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供小学科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谢辉萍(1974—),女,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加力小学。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在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该科目也是推动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抓好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制订教学策略,合理把控教学节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推动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

一、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层面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验性的特点,但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支撑,导致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实验难以进行,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层面

由于科学学科不在小学主课程的范畴,部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只注重对学生渗透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操作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成效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对探究性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得学生很难把握科学课程学习的实质,因此难以实现能力的均衡发展。

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参考和辅助工具,运用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能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桥梁,教学模式比较机械化,长期如此,学生会对科学课堂失去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宽眼界。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科学学习的方向,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

(三)学生层面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存在畏难的心理,不敢向教师发问,同时,一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强,加之部分教师没能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造成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从而难以掌握重难点知识。

严谨的科学态度是获得真理的重要条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观察科学实验和科学现象的细节,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1]。

二、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由于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奠定知识基础的关键期,而针对小学科学的学习来说,由于其中涉及很多简单的科学实验,这也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教师高度重视。

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养昆虫》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整节课划分为三个部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并撰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进行养蚕的实践,思考“莴笋叶代替桑叶喂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变量。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充分感知“在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蚕宝宝”“放在相同的地方”“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这三个方案的不同之处,并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思考饲养昆虫有什么特点,养昆虫要遵循怎么样的科学原理。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后续深入的自主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以科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基于探究意识的培养,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把握科学课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挖掘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2]。

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种子繁殖》一课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浸泡过的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以及镊子、放大镜、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等实验物品,让学生通过这些物品猜想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准备地走进教学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直观地展现不同种子的图片,带领学生围绕“种子的内部有什么?为什么能生长出新的植物体?”展开讨论,并以“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展开对种子繁殖的教学”导入课堂。当学生集中注意力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种植的经历,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自主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更准确地区分蚕豆、黄豆、豌豆、玉米等植物的种子,并根据教材中的介绍在课余时间主动完成试种学习,进而形成探究精神,在情境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夯实科学基础,从小树立科学探究的远大目标,为成为全面型人才做好准备。

(三)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成果的分享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師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合作精神,主动分享探究的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液体、气体、固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难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由于这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接触到类似的现象,这时候,教师要用“大家用塑料瓶装过热水吗?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感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这一主题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刻度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思考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四)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特点突出的学科,教师结合实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可以使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3]。

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地球》一课时,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实和相关的自然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提出这节课的重点,也就是“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地球是球体”,要为学生留出探究“地球是球体”这一新知识的时间。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又如当帆船回港时,我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出港时则相反。学生由此展开对地球是球体的思考,并能够借助多种渠道、多种载体完成学习,搜集更有用的学习素材,在自己的努力下更透彻地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做好实验观察和数据的整理,养成反思的好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探究多姿多彩的科学世界,感受科学的奥妙,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这能确保教学活动真正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利用“思”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还是阅历上都有着较多的不足,往往不能够有效、积极地去发现科学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这导致其难以通过问题的引导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借助在科学知识学习中的“疑”来促进“思”,从而才能够以“思”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仅如此,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培养和发展探究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的《寻访小动物》实践中,在新课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个标题去思考。针对这个标题的内容学生就会提出一些相关的疑问,如“什么是寻访呢?”“为什么对小动物要用‘寻访这个词语呢?”“是去什么地方寻访小动物呢?”等等,先通过对学生疑惑的激发和学生大胆的表述来使得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然后再借助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又或者是让学生对小学科学相关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如在教学《大树的观察》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大树并提出自己的疑惑,那么学生经过这个观察的过程就会对树皮裂开的现象产生疑惑并表达出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现象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逐渐地增强,探究意识也就能够逐渐地得到提升和发展。

(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之所以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够有效地被发挥出来,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教师的知识讲解来走,科学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的。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更加充分的认识,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与知识的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的《混合身边的物质》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直接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對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探究性去进行学习。对于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如果将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去进行一定的猜想,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猜想和想法大胆地说出来,那么因为有许多不同的猜想,如会出现分层现象、会有气泡的产生、颜色会有变化等,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争议。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教师要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考,将问题放入小组的合作讨论之中,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和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大效率地提升学生在小学科学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结语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这门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分享探究学习的成果,为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和增加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有效推动小学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李德仓.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知识文库,2017(1):82.

王政.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1(18):60.

丁燕燕.试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学苑教育,2015(21):91.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