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2022-11-22

大医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前壁医治左室

黄 烈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广西玉林 537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中十分危重的一种,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心肌细胞坏死,随着心肌梗死区域的纤维化与瘢痕形成,会出现左室重构且最后可致使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1]。尽早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降低病死率,对此,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到心肌血流再灌注的时期内,有效缩短救治时长对于病情改善可起到重要作用[2]。如该疾病未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病死率极高[3]。现如今,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药物支架的深入研究与运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得到早期医治,使病死率有效降低。其中,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开通梗死部位的时长,是影响临床医治疗效及预后改善的关键因素。有效缩短急诊冠脉介入的时长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水平[4-5]。基于此,为详细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同时间窗会给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何种影响,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不同时间窗救治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的救治耗时6~12 h,试验组患者的救治耗时<6 h。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3.21±2.07)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4.08±2.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在实行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术等检查后,确认患者的疾病症状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标准相契合[6],需要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②患者的持续性胸痛时间为30 min~12 h,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无缓解。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患者;②参与研究工作一段时间后,配合程度明显降低,且不愿配合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者;③对于此次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史的患者;④认知水平、意识等方面和健康群体存在一定差距,或患有严重的焦虑症或者自闭症等精神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患者实行心电图、心肌酶、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相应检查,电解质异常需要马上纠正。所有患者都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用药剂量为100 mg/d及替格瑞洛片(阿斯利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486,规格:90 mg×14片)用药剂量为90 mg/次,2次/d。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运用血管造影机给患者实行冠脉造影术,查看其冠脉狭窄程度后,对病变位置实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同时,查明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严重并发症。冠脉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满足2级或3级时就实行冠状动脉再灌注。如患者血栓负荷不严重,则可用预扩球囊实行冠脉扩张术;如血栓负荷严重,则用血栓抽吸导管对冠脉内血栓实行抽吸,最后再根据残存血栓负荷量及冠脉情况决定是否行多次血栓抽吸,使血管处于持续开通的状态。术中给予患者适量抗凝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若患者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无效后,则可植入保护性临时心脏起搏器。手术期间,应多查看患者的动脉压及心电监护情况,防止不良事件的出现。术后让患者服用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服用相应的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相应药物,可起到二级防护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按照患者医治后病情的好转情况实行评测。显效:患者经医治后冠脉病变狭窄段基本消散或者狭窄程度低于50%;有效:患者冠脉病变处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但小于75%;无效:狭窄段改善并不理想,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5%。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心功能变化。运用心脏彩超(PHILIPS公司,型号:EPIQ 7C)对患者医治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及左室射血分数(LVESD)实行检测。③术后6个月发生的不良事件,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实行随访工作,记录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的次数并进行分组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组间数据对比可以知晓,试验组患者的临床医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 组间数据对比可以知晓,接受救治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显著高于被医治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LVEDD及LVESD均显著低于医治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s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s )

注:与组内医治前比较,*P<0.05。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 LVESD(mm)医治前 医治后 医治前 医治后 医治前 医治后试验组 32 32.68±4.50 40.54±5.20* 61.37±5.51 52.17±4.75* 46.22±6.20 40.23±6.20*对照组 32 31.89±4.23 36.17±5.84* 62.06±5.58 57.23±4.81* 46.90±5.74 43.87±6.01*t值 0.724 3.161 0.498 4.234 0.455 2.385 P值 0.472 0.002 0.620 <0.001 0.631 <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间数据对比可以知晓,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例(%)]

3 讨论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十分危重的疾病,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病情有发作迅速、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7-8]。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临床的心电图表现为V3~V4导联ST段弓背抬高,可导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一般是左冠脉的前降支血管。该疾病若不得到及时救治,容易出现心搏骤停、急性左心衰竭,原因在于该疾病通常为左心室梗死面积较多,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概率就更大,甚至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迅速变成室速、室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9]。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冠脉发生堵塞后,极容易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在正常情况下,患者在血管堵塞后的30 min就会发生心肌细胞坏死,若8 h后心肌细胞及组织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就会发生整片坏死的现象[10-11]。对此,尽早实行有效干预措施打通堵塞的血管,就能保证更多的心肌细胞及组织存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得到救治后,其临床医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小于6 h的患者实行冠脉急诊介入治疗,其心肌细胞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恢复血流再灌注,与此同时让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之前的血流量,进而对心肌梗死的面积缩小起到显著的抑制效果,更能有效确保疾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缓解[12]。此外,早期实行冠脉急诊介入治疗能尽早规避及减少疾病进程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LVEF水平能帮助医生有效了解患者的心排血量。在心肌梗死恢复阶段虽然有左室增大的征兆,但心脏有代偿机制,因此能确保射血分数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13]。LVEDD水平是能清晰呈现心室重塑的相对敏感的一个指标,其和患者的梗死范围呈线性相关,患者出现梗死后左室重构会日益严重,心腔扩大也更为显著,左室扩大也更为严重,随之提升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4-15]。对疾病患者尽早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就能有效抢救缺血心肌及缩小梗死面积,有效改善心功能,规避或减少左室重构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尽早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救治成功率高,可改善预后,规避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前壁医治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阴道前壁脱垂的相关研究进展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分类医治
神奇的医生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