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高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2022-11-22周训荣夏安乐贲春生常平安王力冬

大医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栓塞膀胱化疗

周训荣,武 程,夏安乐,贲春生,常平安,王力冬

(东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东台 224200)

膀胱癌是泌尿科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其主要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MIBC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尿痛、尿急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常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将病灶处肿瘤微创切除,并于术后采取膀胱灌注化疗,但对于高危MIBC患者,其疗效不够显著,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于患者术前给予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可通过对机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行针对性的化疗减小病灶,改善肿瘤的浸润程度,而后再行TURBT术,则可提升对于肿瘤的有效切除率[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高危MIBC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高危MIB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5±6.58)岁;肿瘤TNM分期[2]:T4期1例,T3期10例,T2期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43±6.55)岁;肿瘤TNM分期:T4期2例,T3期8例,T2期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东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项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3]中关于高危MIBC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首次确诊者;③无远处转移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输尿管切除术史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TURBT进行治疗。让患者取截石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电切时功率设置为160 W,电凝功率设置为80 W,采用膀胱镜(深圳市神州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PE-1)对患者的膀胱肿瘤情况进行观察。而后,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法,对于较小且有蒂的肿瘤可将其从肿瘤的基底部进行完全的切除(包括肿瘤的膀胱肌层和基底部);对于较大的肿瘤,需逐层切开肿瘤的表层以暴露肿瘤蒂,再切除肿瘤(包括肿瘤的基底部,切除的深度应达到膀胱的深肌层),最后将肿瘤边缘的膀胱黏膜进行电灼大约2 cm。最后,将切除的肿瘤组织采用冲洗器冲出。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即于术后8个月内采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5,规格:10 mg)30 mg/次,留置时间为30 min/次,起初1次/周,灌注8次后调整为1次/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周给予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即采用注射用卡铂(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118,规格:100 mg)300 mg/m2、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40,规格:1 000 mg)1 000 mg/m2进行化疗,并根据患者肿瘤的体积变化给予适当的剂量调整。栓塞材料选择明胶海绵、无水乙醇等,于患者栓塞治疗后给予常规水化处理。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于治疗后,参照《膀胱癌患者诊疗指南》[4]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进展:病灶出现转移或体积增大;疾病稳定:病灶体积无变化、无转移;部分缓解:病灶无转移且面积减小达原体积的50%;完全缓解:经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呈阴性,且病灶无转移、无残留。总有效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②手术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术前肿瘤直径、术后肿瘤直径等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并比较。③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约3~5 mL的空腹静脉血,待其沉淀以后,离心转速3 500 r/min,时间为15 min,分离出血清待检,检测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型蛋白(DKK)水平并比较,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④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其无复发生存率和总复发率(随访期间经定期检查发现有肿瘤转移,病灶体积增大现象者即为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观察组,均更长,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相比于术前肿瘤直径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术后血尿时间(d)住院时间(d) 术前肿瘤直径(cm)术后肿瘤直径(cm)观察组 20 59.78±1.34 43.55±3.69 1.63±0.52 6.98±1.43 4.23±1.30 1.28±0.31*对照组 20 70.41±0.68 87.55±1.57 5.41±0.33 13.09±2.96 4.20±1.37 3.28±0.05*t值 31.636 49.069 27.448 8.312 0.071 28.48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944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GF、sICAM-1、VEGF、DKK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为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P<0.05。FGF:成纤维生长因子;s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KK:分泌型蛋白。

组别 例数 FGF(g/L) sICAM-1(ng/L) VEGF(g/L) DKK(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18.46±1.60 6.28±1.20*81.07±6.99 31.87±6.02*60.23±3.87 15.86±3.71*77.01±6.45 32.49±6.01*对照组 20 18.44±1.63 10.33±1.17*80.89±7.02 47.51±5.27*60.27±3.85 30.02±3.16*77.05±6.48 48.13±5.28*t值 0.039 10.807 0.081 8.742 0.033 12.994 0.020 8.743 P值 0.969 <0.001 0.936 <0.001 0.974 <0.001 0.985 <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低于观察组,总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TURBT是临床上治疗MIBC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将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术后常采取膀胱灌注化疗对机体内的肿瘤细胞活性进行抑制,以达到远期的预后效果,但对于高危MIBC患者因其肿瘤分期较高,患者经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后的生存率仍较低,此时则需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以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属于一种局部疗法,其可使机体局部的药物浓度处于高水平,进而有效地损伤癌细胞,且其药物治疗区域较为集中,可有效地避免药物到达全身,减少对机体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该方法可于术前降低肿瘤的分级分期,便于对高危MIBC患者行TURBT治疗,进而提升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5]。此项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2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高危MIBC,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提升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预后良好,与余勇军等[6]研究结果相似。

FGF、sICAM-1、VEGF、DKK是血清内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其中FGF和VEGF属于机体内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其在血清中的高水平表达,表明机体内的细胞外基质发生变性、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而促进疾病的进展;sICAM-1属于一种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其在血清中水平升高,会促使机体内肿瘤细胞发生转移,进而使得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DKK属于一种重要的上皮性肿瘤标志物,其可提升肿瘤细胞的活性,增强其浸润转移能力,其在血清中水平升高,表明肿瘤细胞出现大量增殖、分化等[7-8]。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术前对膀胱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进行化疗,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最大程度破坏肿瘤细胞的活性,此外,于TURBT术后采取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地对机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环境进行破坏,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进一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9]。此项研究结果证实,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GF、sICAM-1、VEGF、DKK水平相比于观察组,均处于较低水平,提示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高危MIBC,可以降低肿瘤活性并抑制其生长,进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与黄金明[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高危MIBC,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提升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栓塞膀胱化疗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