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市茶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11-22罗寅娟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普洱普洱茶茶园

罗寅娟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与越南、老挝接壤。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偏酸性红土以及澜沧江所形成的特有生态系统,让大叶种茶在普洱有了它丰富的内质,“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普洱茶所含有的有益成分种类、含量与其他品种的茶叶相比有自身优越的特点,为普洱市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普洱市政府坚持党中央“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建设世界知名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总体部署,发挥普洱市作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古道起点”的品牌优势,根据世界范围内茶产品市场绿色化、有机化、功能化、健康化和文化性的历史趋势[1-3],创新引进大主题和新平台,努力发展普洱市茶产业的绿色有机、精深加工、智慧仓储、新型电商和茶综合体,开启功能普洱、健康普洱和文化普洱的新时代,实现普洱市“以茶得名、因茶立市和靠茶富民”的乡村振兴模式。

1 发展优势

1.1 优质生产基地推广迅速

普洱市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在开展有机认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19年12月底,普洱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不包括国外有机认证)的企业有156户,证书215张(有机认证143张,转换认证72张),认证基地面积3.28万hm2,获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在全省各州(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共有61家企业5420 hm2茶园申报初次有机认证,完成79家茶企业共189.2万元初次有机茶园认证费用奖补,为发展有机农业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一定基础。

1.2 普洱茶品牌基础良好

2020年普洱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澜沧古茶、祖祥、龙生茶叶产品上榜“云南十大名茶”,景东县、景谷县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按照“小众走高端,大众抓有机”的思路,完成小众高端区块链产品凤凰窝春茶新品发布和线上拍卖;在上海举办“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公共区域品牌发布会,发布“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商标、标准体系及千家寨爷号普洱茶产品。

1.3 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普洱市积极实施“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一县一业”茶叶示范县建设等项目,通过建基地、拓市场、抓经营、做示范、促融合等措施,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柏联普洱茶庄园、银生庄园等,初步建成种植基地规模化、生产加工园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1.4 平台建设及应用日趋完善

制定出台《普洱茶追溯平台建设规范》《普洱茶质量追溯实施规程》2个标准及《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管理规范》《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运行操作规程及文书》3个管理文件,举办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使用专题培训。目前共有37家企业46个批次产品顺利“上链”激活销售,通过平台推出的金融服务为近20户上线企业提供1100万元贷款。

2 茶产业融合发展困难问题

2.1 产业链整体实力较弱

普洱茶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不高,种植技术、效益、规模、产业化水平、加工销售等方面还较落后,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市场占有率不高,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2.2 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销售方式较为传统,电商营销方式有待拓展,商户采取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销售的模式较少。

2.3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弱,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带动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缺少科学对策,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科学化种植、生产。

2.4 融合发展深度不够

茶产业的三产融合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产业融合仍然以“农业+观光”的浅层次开发为主,产业模式“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吃一吃”简单观光为主,项目特色不足,缺乏精品,缺乏对普洱地区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开发的项目。

3 做强绿色有机茶

3.1 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大市

以实施云南省“绿色食品牌”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行茶园基地有机化管理,发布有机茶园的建设管理实施标准,逐步推行全域茶园绿色有机管理,有机认证及有机转化茶园面积达到6.67万hm2,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每年开展绿色有机茶园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实现绿色有机茶园生产管理人培训全覆盖。

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实施“一二三行动”,培育好茶叶“一县一叶”,抓住种苗端、电商端,推广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促进有机茶产业态全面升级。

确定品牌重点和目标市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新闻报道、政府推介、影视宣传、广告推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

3.2 塑造有机消费为主体的健康城市生活方式

推动有机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观光休闲”“有机茶产业+健康养老”“有机茶产业+文化传承”等新业态,跨界打造包括“茶道养生、生态养生、中医养生、庄园度假、古道运动、节庆体验”系列产品体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产品多元且功能完善的以有机茶为主的普洱休闲度假养生产品体系。

依托优越的有机茶生产环境基础,促进健康与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互联网、体育、金融等深度融合。

引进国内知名企业集团与普洱市茶企业合作,推动茶叶与文化旅游、酒店娱乐、旅游地产、有机茶特色小镇、有机茶田园综合体的融合。

3.3 将普洱市打造成世界茶叶界中的行业标杆

发挥普洱市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围绕名山古树茶园基地做好品牌故事包装,强化普洱市对世界茶叶产业的影响力。

完善普洱市有机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构建普洱有机茶质量监督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监管全覆盖。

依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推进物联网、二维码应用,建立云茶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信息统一上传可追溯平台,实现普洱市绿色有机茶产品全程可追溯。

4 打造最具优势的普洱市“城市仓”

普洱市具有原料基础仓与原产地精品窖藏的优势,而且湿度较大,是普洱茶前3年仓储的最理想地,依托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普洱市要重点打造原产地仓,成为不同城市移仓与流通交易的基础,从而构成仓储流通共享生态链。

5 推进精致工业

多元化方向发展,速溶茶、茶饮料和以茶叶提取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保健食品、日用化学品等一大批茶深加工产品成为普洱市新的消费增长点。

6 做精茶旅一体

依托顶级的普洱茶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该品质的自然景观等康养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领、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融合发展、生态茶园建设、“养在普洱”品牌打造等措施,使茶旅产业成为促进普洱茶产业结构优化和带动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发展轴。

7 推广新型电商

加强行业整合,中小电商企业向内应向“游云南”“云品荟”抱团发展,向外应向阿里、京东、拼多多巨头靠拢,走出去开设旗舰店、体验店、专卖店等,充分“嫁接”大平台流量资源推动普洱茶上行。

猜你喜欢

普洱普洱茶茶园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茶园观色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