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探析与新时代启示

2022-11-22高凤林

现代交际 2022年4期
关键词:边区延安群众

□李 梅 高凤林

(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党群关系的培养,同工人、群众相结合,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在之后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继续将这一优良作风传承与发展,培养并建立了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因此,研究党群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之所以选择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进行探讨,是因为“一部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群关系的历史”。[1]被誉为“红色圣地”“革命熔炉”的延安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以广大群众的力量为依托,指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战争之所以获胜,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与边区老百姓之间建构的和谐的党群关系。

一、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党群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1.促进经济发展,致力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在中共中央红军落脚陕北之前,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就“分大地主的土地与羊子给一般农民,反对捐税,反对派款。因此,在消极方面,取消了民众的负担,积极方面增加了民众的所有。以实际利益前提的民众,当然赞成刘志丹之组织,使民众更不得不为之用”[2]。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把发展生产、改善民力放在突出地位,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本精神,确定了“修养民力”、发展经济的政策。抗日战争中期,由于没能正确处理“鱼大水小”的矛盾,引起了人们不满。为此,党中央及时止损,调整发展经济的指示法令,有效应对了“救国公粮”与“救国私粮”的冲突,切实帮助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优待安抚移民,鼓励和帮助难民开荒种地,教育和改造“二流子”,维持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组织各种各样的生产合作社,整合剩余资源与劳动力,吸收失业人员,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经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实施,边区经济出现了农工商业繁荣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

2.推进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良好的公正的政治环境,是保证政令上传下达的重要条件,也是老百姓参与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成立了最高行政机构和办事机构——西北办事处。1937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后改为18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1940年,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指出,实行“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重大政治决策的出台三方参与讨论,提供给各方发言表决的权利。在政权建设中,以“三三制”原则团结非党外群众的参与,确保非共产党员的参政地位,提高了共产党人的威望。多次召开民主人士交流座谈会,充分发挥民主人士参与管理、监督落实情况的作用,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同时,以平等的温和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成立民族事务委员会,保证参政人员的公平与公正,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从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3.重视文教建设,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解放

边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对外交流不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人民群众文化程度非常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至中国共产党落脚陕北之前,边区文盲率在90%以上。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为扫除文盲开办大中型中小学学校,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以开办冬学、识字组等方式推进社会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水平。据统计,1944年办起的冬学有3400多所,约有50000名农民入学,各类读报组、识字班几乎村村都有,最高时达五六万人。[4]边区政府开创了“民办公助”的新的办学方针,教育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可行性,适应抗战需要,向民众传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将提高文化水平与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思想意识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延安时期,文艺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及实施路径,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检查工作中做了重要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近底层大众、走进百姓生活。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以实际生活为题材,从基层汲取创作灵感,为工农群众演唱,出现了许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戏剧、诗歌、音乐等作品。除了文教工作,边区各地还大力兴办新闻出版事业,如《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等刊物,群众还自办大众黑板报,以此接受和传播新的文化和知识。通过“说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话”的形式,提高内容传播的大众性、通俗性,宣传党的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党群关系。

4.加强党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树立良好政党形象

延安时期,重视党内自我建设,对巩固党群关系具有深远影响。1937年5月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指明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普遍建立起来。党代会后主要开展对党员的审查和教育工作,理清党务工作,明确党员权利与义务,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经历了从高级领导干部整风学习、一般普通党员干部学习、总结提高三个发展阶段,为全党树立了良好风气,整合了党员内部的思想意识,增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群面貌为之一新,为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从理论高度总结了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更在实践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外化于行,多视角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需求。

1.有效抓手:以身作则,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延安时期,党中央充分利用难得的发展机会,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和认识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这是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和智慧源泉。与此同时,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实施监督体系,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群的血肉关系。美国友人谢伟思曾言:“我们一行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似乎来到了另一个国家、见到了不同的人民。……无论官员和平民在对待我们抑或中国人自己彼此相待时均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和友善。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受到广泛的尊敬。他们平易近人,没有人在他们面前奴颜婢膝。他们经常和大众打成一片。”[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诚心为人民服务为基本遵循,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在行政方面,最大成就就是腐败现象真的消除了。我在边区4个月来所问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同意共产党所说的话:行政是绝对廉洁的”。[6]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干部与人民之间相互团结,他们以良好的军风纪律和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状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延安时期,整风运动开展下的党内兴起“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7]789的务实工作作风。党的领导人带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干部发挥榜样作用,为党群良好关系的锻造提供了条件支撑。

2.基本站位: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陕甘宁边区地处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们基本靠天吃饭。“十年九旱”“三年两头旱,一年不旱遭水灾”是陕甘宁边区世代相传的谚语。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在处理“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关系时,秉持“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7]809、“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8]的理念,既制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刺激经济增长,又组织党政军民学进行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特别强调,首先要用90%的精力帮助群众解决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用10%的精力解决救国公粮问题,通过精兵简政,减少人民负担。党中央在延安局部执政十三年期间,党政军民同甘共苦,一齐动手做群众工作,一齐动手生产自给,关注参与民生,解决民生之需,践行“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1096的初衷,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希望。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9]延安时期,两次土地改革,给了群众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减租减息,减轻了人们的赋税重担,减弱了群众抱怨,减少了贫困现象发生的概率,为以后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生死相存的血肉联系打牢了物质基础。

3.重要支撑:完善制度,建立合法有效载体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保证党外民主人士参政,新的选举条例使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满足了群众对权力主体的政治诉求,打牢了党群关系的政治基础。边区政府以民主为核心,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尝试。在法治制度建设方面,《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颁布,保证边区民主制度的实行,为边区的司法、立法工作确立准则。在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参议会制度形成,最大限度地保证边区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民主权利。在干部管理方面,实行“俸以养廉”的供给制,同时制定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形成较为完整的廉政法律体系。1943年,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草案》,使干部管理赏罚分明。延安时期,党政机关廉洁高效,为民亲民;社会民主平等,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铸就了铜墙铁壁。

4.精神支柱:解放思想,发展文教体卫事业

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边区政府从保障人的发展权和夺取抗战胜利的目的出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边区形成方方面面办教育、人人投入教育的喜人局面,边区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小学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在党的领导下,边区妇女在民族观、参政观、婚育观、文化观、自立观等方面得到极大的解放,还通过诸如提倡农民建厕所、修牲畜圈等卫生宣传、卫生运动,以及医疗培训和服务等工作,提高了人民的健康防病意识,保障边区军民的基本健康,解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新民主主义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导向下,文艺工作全面展开,群众艺术生活得到丰富和满足,文教工作的总方针得到实现,达到了宣传政策、丰富生活的目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文教建设,文艺工作形式贴近群众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本土性和人民性。边区政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将知识讲授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思想的传播,增强了群众的民族凝聚力。

三、延安时期和谐党群关系建设的当代价值

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与否有密切关联。虽然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画卷中的一笔,但从党群关系的变化中深入总结借鉴过去的基本经验,对于解决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对于构建新时代新型党群关系,仍然具有比较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利益的至上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关注广大人民的最迫切的利益需求,充分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解决人民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把“民”放“心”上,方可赢得民心。要完善各类保障制度,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谋群众所谋,发展经济,扩展人们的增收渠道,注意收入分配公平,改善民生。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统筹好城乡、区域、国内外的各种发展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站稳人民立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发扬民主,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重视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要创新政府为民服务的方式,不断拓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探索适合群众需要的新的利益诉求机制,让他们享有充分的政治参与空间。要不断推进服务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关注和重视群众的利益需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要进一步加强与党外人士的交流与对话,团结民主群体,继续采用协商民主的方式,鼓励民主人士发声,反映底层人民的呼声。健全党群矛盾预警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及早控制事态发展,避免处理失当,促使党群关系和谐有序地推进。

3.利用新媒体,增强群众的核心意识

新时代,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出现了许多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如手机、电视等。中共中央在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党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0]依托新媒体平台,在充分发挥传统沟通形式效能的同时,要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提高党群干部运用新媒体听取民意的能力;要了解新时代群众的心理需求,利用新媒体倾听百姓心声,拓宽民意表达渠道,避免信息失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为党群间的相互监督提供新的阵地,增进党群沟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群众更好地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策略,赢得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还要通过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汇集民意民智,帮助群众有效地参与基层决策、管理和监督,增强党群衔接的时效性,形成党群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4.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干部的纽带作用

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新时代,党中央以及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要加强自我建设,以刀刃向内向外的革命斗争精神,强化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执政党本色。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发扬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以党风带动民风,带动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切实增加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要培养优秀党员,为非干部党员树立典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清明清朗的党群干群氛围。

四、结语

本文以延安时期为研究时点,以党群关系为研究对象,重新回顾延安时期建立党群关系的历史事实,以史为鉴,总结基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新时代如何密切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新时代,培育良好的党群关系,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满足群众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要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依托新媒体等传播阵地,了解群众所想所忧所需;要以党员干部为枢纽,形成上情下达、上下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构建新型党群关系。

猜你喜欢

边区延安群众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