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

2022-11-22谭忠艳贺建军

现代交际 2022年4期
关键词: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

□谭忠艳 贺建军

(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2.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每逢重大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会就重大历史问题或者某一阶段的历史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历史决议并公之于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深刻的历史智慧。1945年、1981年和2021年,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形势,分别制定并审议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最权威的历史文献,对党的事业的持续推进影响深远。三个历史决议虽然在制定背景、主要内容、目标指向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在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上一脉相承、相互贯通、与时俱进,连接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是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的杰作、力作,彰显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映射出一个矢志于民族复兴伟业政党的强烈责任与历史担当。

一、耦合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耦合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外族入侵、民贫国弱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外来侵略,对内反对压迫与剥削,实现了民族自由、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适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与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步提升,中华民族逐渐“强起来”。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与这一历程完全契合。

三个历史决议都立足于历史发展的实际,因此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不相同。

第一个历史决议形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阶段,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主要表现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实践层面上,要对中国革命中遗留的问题予以解决,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同时消除其影响;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得以进一步明确。为了完成历史任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党对第一个历史决议进行了细致的阐释:首先,梳理与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对于一些对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问题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其次,对于建党以来党内的“左”倾错误表现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重点批判了“左”倾错误对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方面的恶劣影响,深入分析了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解决了全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正确认识和系统清除“左”倾错误奠定了基础;再次,对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做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毛泽东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与中国实际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明确提出“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1]75的论断,并进一步论证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成就,即中国人民的独立、自由与解放获得了最大的保证;最后,系统总结出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阶段及实际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确了基本方向。

第二个历史决议形成于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伟大转折。这一时期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需要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重大历史问题以及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问题:全面、客观评价毛泽东个人的历史功绩及毛泽东思想,分析评价“文化大革命”,综合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阶段,需要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为此,第二个历史决议首先对党历年来的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深刻反省,并做出全面客观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个历史决议既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维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二个历史决议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庞杂,但是并没有回避问题,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客观评价,提出“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2]27。第二个历史决议对于“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认定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这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决议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方向。

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关头。因此,这一历史决议要满足以下几个需要: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需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的需要。

第三个历史决议洞察历史规律,总结重大成就,汲取历史经验,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问题制定方针、政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彰显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特质

中国共产党在重大的历史关头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特质。一方面,在重要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总结,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成历史定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总结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三个历史决议制定的过程,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理念,彰显了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

首先,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自我总结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历史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于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进取中实现突破,于挫折中实现奋起,从总结中实现提高,不断取得胜利。回望历史,善于总结经验,反躬自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三个历史决议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段,形成于不同的时间节点,但是都在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关头形成。面对党内思想及具体的历史事件,需要在总结中进行研判,做出定论和重大决策,为了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党自我总结、自我革命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之前的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四方面的错误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一切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都是从思想上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而来,都是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来”[1]104,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

第二个历史决议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科学、客观评价,避免了全面的肯定和全面的否定。同时,对于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给予评价,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刀刃内向、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

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进行了梳理,同时归纳、总结了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科学解读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功的密码,明确提出“坚持自我革命”为中国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之一。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刻分析总结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成功密码,阐释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经验。

其次,三个历史决议制定的过程充分吸取了人民的意见,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了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容兼顾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维护了各方面的利益。

任弼时、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胡乔木等同志根据六届七中全会的讨论意见对第一个历史决议稿进行了多次修改,直至决议最终通过,毛泽东共修改了7次。在起草、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之际,毛泽东高屋建瓴,对于决议的性质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出:“这个决议不但是领导机关内部的,而且是全党性质的,同全国人民有关联的,对全党与全民负责的。”[3]充分体现了第一个历史决议的民主精神与理念。

1979年10月下旬,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开始,从拟订提纲到最后定稿,经过了20个月的反复研讨、修改。其中,邓小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过十多次修改意见。对毛泽东的评价是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邓小平明确了决议的原则与方向,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4]第二个历史决议将历史人物的评价置于宏观的历史环境,以大的历史视野,从整个国家和人民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其民主精神的重要体现。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行进到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节点。回望来路,风雨如磐。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历史自觉,做出了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决策。这个决策具有战略性和历史性,能够充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021年3月,为了更好地完成文件起草工作,中央政治局组建了文件起草组负责这项工作。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副组长由王沪宁和赵乐际担任。为了保证文件的客观性及全面性,文件起草组首先认真学习了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同时征求了各地区、各部分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之上逐条分析,尽量吸收。在第三个历史决议制定的过程中,决议稿修改了547处,这些修改反映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意见和建议。党和政府对于决议的制定非常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了3次会议进行讨论,中央政治局召开了2次会议审议决议。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最终完成了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起草、制定的过程中,人民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修改过程是集思广益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产生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双重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艰苦曲折,每一阶段面临的形势都错综复杂,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方面,促进了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持续推进;在实践方面,保证了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理论方面,三个历史决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而得出科学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进而映照现实,指导社会实践,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融合,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际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5],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第一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了毛泽东在理论方面的贡献,认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这样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而又地广人众、情况极复杂、斗争极困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1]73。第一个历史决议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工作原则,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为目的,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做出切合实际的客观评价。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不仅解决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效果,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基础,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根基。

第二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做了深入分析,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决议分析与评价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从方法论角度阐明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决议制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个历史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这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判断。决议中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5],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2.实践方面,三个历史决议实现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的目的

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之际,毛泽东从方法论上对处理历史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他认为,不能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个别同志的行为评价方面,更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个别人的责任方面,应根据历史形势进行分析与判断。他指出:“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6]这一方法和原则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时,全党开展了深入的整风运动,开创了处理党内矛盾、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与机制,即“团结—批评—团结”。这一方法以团结为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促进了党内团结,促进了思想统一。

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之前,全党开展了广泛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思想混乱的问题,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党内的团结,为实现进一步拨乱反正准备了思想条件。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任务做出了客观、科学的评价,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重大历史转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历史决议制定时,全党正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引导全党继续革命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国革命和建设蕴含的伟大的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占有引领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新的形势下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全国人民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说明,阐释了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意义。第三个历史决议有利于全党实现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7]。第三个历史决议公布之后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拥护和认可,全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以增强,其加强团结、促进统一的目的已经达成。

四、蕴含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义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习近平针对正确党史观的形成做出指示,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以正确的党史观为指导,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与判断,“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8]。同时,在正确党史观的指导之下,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习近平对正确党史观的深刻阐述,为正确学习党史、研究党史、宣传党史、运用党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大历史观,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从党的重大事件中认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具体而言,我们必须能够从党的重要会议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奋斗力量,从党的重要人物的光辉事迹中学习优秀品质、弘扬光荣传统,对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事件做出客观评价。

三个历史决议发生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但是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存在的问题,三个历史决议进行了深刻的理论辨析,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引导。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和模糊认识,三个历史决议坚持从“大历史”的视角进行分析、阐释与澄清,驳斥社会上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由此可见,三个历史决议蕴含了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义,同时通过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正确党史观,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三个历史决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评价,明确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对于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进行了评价,其中对东北抗日联军做了基本的论述。第一个历史决议从党的领导角度概括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指出“‘九一八’以后,我党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1]90,指明了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廓清了各种非议,明确了东北抗联的地位与作用。第二个历史决议充分肯定了东北抗日联军对中国革命巨大的历史贡献,指出:“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2]4第三个历史决议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充分肯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地位,指出:“七七事变后,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5]这个决议充分肯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地位。三个历史决议以正确的党史观为指导,肯定了东北抗联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表彰了东北抗联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新时代汲取东北抗联精神的智慧与力量有重要的作用。

五、契合历史唯物主义“未来性”的实践阐释

从哲学角度分析,未来性合于社会总体性的逻辑,“未来性集中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本体求索的意向、实践批判的精神和终极关怀的情结”[9]。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未来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彰显未来性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能够从未来性出发反观和审视历史性、现实性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完整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未来性与历史性、现实性的高度融合,是历史唯物主义“未来性”的实践阐释,是反视历史、观照未来、彰往察来的典范。

首先,三个历史决议的战略谋划的主动性逐渐增强。三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点在于立足于历史的发展,总结历史发展趋势与规律并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智慧和历史主动性。三个历史决议的出台,立足于时代之需,基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由于面临的环境不同,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历史上存在极大争议的问题作为重点,是坚持真理、统一思想认识、正本清源的光辉典范。第一个历史决议重点解决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左”倾错误倾向。第二个历史决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具有争议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评价。第三个历史决议面对的社会形势与社会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经验作为侧重点,其立足点和落脚点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中国社会发展面对的历史背景、现实环境、国际关系进行深刻的分析与阐释,从中归纳历史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策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创造性及预见性。另外,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战略谋划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主动担当第二个百年目标历史谋划,为走好新的赶考路指明了方向。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其次,三个历史决议的世界视域愈发宽广。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是针对党内、国内的问题进行讨论与阐释,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历史问题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主要解决的是中国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由于历史背景的限制,其视域主要体现在总结自身历史的方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观照,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视域,彰显了世界情怀。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关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胸怀和担当、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气度以及谋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理念。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与历史经验,其基本结论不仅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体现了明显的世界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为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总之,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构成党关于百年历史最为权威的政治性文件体系,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智慧、历史自觉与历史担当。充分领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对于把握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三读决议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