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掌握历史主动中开创历史伟业

2022-11-22□陈

现代交际 2022年4期
关键词: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

□陈 琦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历史前进的逻辑与规律为基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前提,掌握历史主动,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是我们党在穿越百年历史风云中得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继往开来、续写历史伟业的实践遵循,只有时刻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分析时局演变机理,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才能不断铸就历史伟业。

一、掌握历史主动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和开创未来的制胜密码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历经风雨兼程,创造了百年辉煌,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掌握历史主动的重大意义或者必要性就在于它是我们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

1.善于掌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法宝

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掌握历史主动是我们党由弱到强的制胜密码和传统优势。过去我们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本质要求,总结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清醒的头脑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掌握历史主动权。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党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20世纪最初的二十年发生了许多世界性大事件,其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同以往的社会制度新形态,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逐渐兴起,在此过程中充满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工人运动,在总结失败与成功的双面经验教训中反复探索,走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革命胜利后战争剧痛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我们党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我们党不断纠错改错,洞察时代大势,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这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面小康已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满足。我们党一直善于发现利用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才创造了百年辉煌。

2.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告诉我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时期,要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就势必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

具体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社会向心力、凝聚力空前提高,长期健康发展优势明显。但也要看到,一方面,面对全球疫情的冲击及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影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安全等局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影响着我国的前进。另一方面,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国与国之间在各个方面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以更加自觉主动的精神正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警惕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以各种形式对我国总体国家安全的冲击,尽心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掌握历史主动的主体力量

人类的繁衍进步在历史范畴中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唯物史观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首先承认“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没有历史,就没有人类及人类实践的时空场域,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历史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纯主观的,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是,“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2]。人是作为历史不断生成、传承、创新、发展的根本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3]。这为理解掌握历史主动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所谓掌握历史主动,就是掌握历史活动主体,即人,站在历史进步的一面,在尊重历史演进规律的前提下自觉运用历史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汲取历史智慧,在实践中积极改造主客观世界,推动历史发展朝着合目的合规律的方向前进。

1.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引领力量

掌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我们党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尊重历史规律基础上改造社会历史的实践与精神准备。从根本上来讲,要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引领力量,就必须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掌握历史主动,也就是说要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何存在和怎样存在的问题。毛泽东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4]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各种途径救亡图存,但都没能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有了依靠,在实践中有了领导,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底气大大增强。党为民立,因民而盛,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是党必须作为且可以作为掌握历史主动的领导力量和主要践行者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是为私利而活,所有牺牲、奉献、创造都是为人民、为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会议多次提到“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历史主动”的命题,由此可以看出掌握历史主动之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是我们党革命性和先进性的展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秉持历史主动精神,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在百年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化解威胁中华民族存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历史难题。这些已经历经的和正在经历的事实无一不在证明掌握历史主动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是党对历史发展大势和规律的正确理解和主动运用,表明党坚持践行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自觉自信,彰显着我们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主动。因此,我们要掌握的历史主动,一定是符合历史规律、体现历史使命、契合时代要求、遵从人民利益的。

2.人民群众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主要动力

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历史必然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在历史进程中开展具有一定目的性和使命性的活动,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因此,我们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这说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掌握历史主动,就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有着深刻的认知,充分明确人民是我们党最坚实的力量源泉,也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主要动力所在。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世界各国无法复刻的方法经验,除了中国制度优势的彰显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团结的人民,能够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团结一心、共同进退。因此,在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都建立了具有不同历史特点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富强昌盛、人民幸福安乐的奋斗历程中创造美好生活。今天,在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之时,要更加明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科学论断的价值与真谛,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

三、在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中开创历史伟业

党的百年征程,以埋头苦干、奋勇拼搏的精神向人民、向历史证明了自身的先进性,显现出党掌握历史主动的强大敏锐性。掌握历史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创造辉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历史伟业的实践遵循。

1.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沿着特定的规律不断前行的,一个国家、民族、政党能否走在时代前沿、不断取得成功与是否通晓历史事实、明辨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越是对历史有深刻认知的、对规律有正确理解的,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就越有主动权。《决议》中指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就是党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研究历史规律的重要体现,为我们党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尽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历史运动中所遵循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本质规律,它的存在具有客观规律性,但人类通过历史思维具备能动归纳、分析、抽象和利用规律的能力。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就必须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明确兴衰之理,避免历史周期率的重演;就必须更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必须科学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处理历史发展趋势必然性与人的主体选择性的辩证关系,进而在尊重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科学理论的重要一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经验总结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关键,是现象到本质的重要升华,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中伴随着经验到理论的转化和理论付诸实践的检验;一种理论是否科学就在于它是否经得起实践考验,是否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最终使得主观与客观相符。细看百年历史,我们党在四个历史时期总是能够在依据中国实际国情之下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与实践相磨合,提出许多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的作用,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迈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党更要深化对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重要性的认知,积极运用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作为我们明辨是非、处理各项事务的重要依据,提高领导本领。同时,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将总结好的历史经验转化为符合历史规律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实践。

2.端正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自身发展历史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的情感支撑,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发展中关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在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信,它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肯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信、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坚信,是党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支柱。“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6]所谓历史认知,是指一定的历史主体对某一历史阶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评价形成的基本认知和看法。历史认知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不同的利益集团基于特定阶级立场会对同一历史过程形成不同的历史认知,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历史认知是对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分析、判断,历史自信又是在科学认知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身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过程和事实的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要掌握历史主动,就必须端正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在历史学习、历史研究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认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同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一方面,但凡对历史的错误评判都是从否定历史开始的,都有对历史的错误认知态度,都不能正确、如实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具体道路的多样性,因此要端正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就必须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思维,总结历史经验,修正历史错误,汲取历史智慧,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对党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等的虚无认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认识能力。特别要在端正历史认知中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理解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形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客观价值评价,坚定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另一方面,坚定历史自信是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基础,是一切历史实践实现思想到行动转化的精神自觉。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不仅外显于其领导中国人民在无数牺牲和拼搏中创造的发展奇迹,而且内生于为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不断坚守的初心使命中。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和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坚定对中华民族道路抉择与建设历程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选择的自信、对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自信,以正确的历史观贯穿古今,在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中揭示其内在逻辑,深刻体悟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科学的历史认知中奠定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动力。

3.认清历史方位,抓住历史机遇

人类历史发展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具体运动。要准确掌握历史主动,明确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坐标就必须认清历史方位,深入考察现实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问题,看清我们“从何而来”“现于何处”“去往哪里”,探究历史发展的源头和依据、厘清现实发展的本质与内涵、明确未来发展的价值与目标。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掌握历史主动,就是因为党在历史的每个关键节点都能依据世情、国情、党情,修正理论中的不足,校正实践中的偏差,准确定位历史坐标,清醒判断历史方位,推动历史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要认清当前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今后奔向何方,我们就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500年历经了空想—科学—现实的发展路径,当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仍然放射着科学的光芒,两种社会形态在制度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博弈依然存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启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

掌握历史主动,就必须在认清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抓住历史机遇,抢占历史先机,回应时代需要,制定发展规划。抓住历史机遇是中国共产党在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党对时局的敏锐性、洞察力和决策力。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直面风险挑战、把握历史机遇的实践历程。中国共产党通过科学制定、不断调整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8],不断增强抓机遇的主动意识和敏锐性,统筹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要获得发展机遇就必须主动出击,在实践中改造我们的主客观世界,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发扬斗争精神,敏锐观察时局,睿智化解各种危机,变危机为转机,化消极为积极,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4.勇担历史使命,创造历史伟业

使命担当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政党的责任与考验,是党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行动表达。一个政党没有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历史责任感终将被人民淘汰,是不可能实现长期执政的。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展现出强烈的历史情怀和实干担当的精神。面对今后更为复杂多变的时代局势,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勇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继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创造更辉煌的历史伟业。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承担起历史使命,创造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

一是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不惧艰难险阻、勇于拼搏牺牲、直面风险挑战的精神状态的展现。新征程中,我们党必须同一切歪曲、污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行做斗争;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同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做斗争;必须更加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念,敢于直面发展中的桎梏,防范化解各种危机挑战。二是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彰显底气优势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积淀百年伟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有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揭露错误、修正错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坚定信念不放松,准确掌握历史主动,践行历史使命。三是强化信念教育,深化理论认知。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在百年奋斗史中无数次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都是靠着广大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理想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比作中国共产党人的“钙”,要补足钙就必须首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四史”,真正理解、认同、内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四是坚守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追求的胜利不仅仅是为成就一个政党,而是为成就十几亿中国人民。从理论渊源看,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内容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作为实际社会运动的最终追求;从历史发展看,自中国共产党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后,坚守人民立场就成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是党勇担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五是树立世界情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其强大的实践关联性,更体现在这种理论的价值追求不只是为极个别利益集团,而是为全人类服务,因此为全人类谋幸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我们对这一初心使命的最好表达。开创新的历史伟业就必须关切世界,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找规律
新历史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