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教育的价值引领

2022-11-22喻梦佳吴新颖

现代交际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绿色生态

□喻梦佳 吴新颖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美好生活的建设绝不是一句华丽的口号,它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要具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生的美好生活观大体上来说还是积极的、正向的,但也有部分学生难免会对美好生活存有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时容易产生失落、迷茫等情绪,在遭到现实的打击之后会一蹶不振。因此,帮助大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树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

美好生活不是靠大自然的恩赐,也不是靠他人的馈赠,只有劳动才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美好生活的核心就是劳动的幸福。加强对大学生的美好生活观教育,首先要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1.大力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2]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完善高校教育体系的时代之需,也是大学生建设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由于大学生的美好生活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目标和内容。第一,在教育目标上,要契合大学生的美好生活需要,帮助大学生明晰劳动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坚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增强大学生对劳动的价值认同。第二,在教育内容上,美好生活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将美好生活纳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念,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建设美好生活的动力。通过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为美好生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为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主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遵循的教育准则,它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进程,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高校而言,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高校不仅要教会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还要帮助大学生将这些理论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一是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到田野、工厂、课堂上体验劳动的艰辛,切实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二是可以鼓励大学生在空闲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植树、爱心支教及三下乡等社会服务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帮助大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向优秀劳动模范学习

近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劳动模范。他们为各个岗位的劳动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促使个人努力看齐的学习标兵、引领社会风气的道德标杆。劳动模范,就是指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废寝忘食、追求精益求精,甘愿无私奉献的平凡人。他们以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执着于在一份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一番成就,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带头引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觉挑起新时代赋予这一代人身上的重任。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最美奋斗者的身影,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每个劳动岗位都是有价值的,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光荣的。

新时代是一个源源不断产生劳动模范的时代,也是最需要劳动模范来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实践证明,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同时也得益于各行各业劳动模范的共同努力,如为家乡造林的杨善洲、心里装着人民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冒着危险也要回国的钱学森等。我们要大力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继续弘扬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同时,新时代涌现出一批新的劳动模范,如在病床上还关心杂交水稻长势的袁隆平、84岁临危受命动身前往武汉研判疫情的钟南山、带领百姓脱贫攻坚的扶贫干部黄文秀等。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高尚的人格光辉,他们的故事生动感人又充满力量。事实上,不管哪个时期的劳动模范都是我们的楷模和标杆。我们要自觉学习他们身上的劳动精神,努力讲好每一个劳模故事,激励每一个大学生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弘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

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就是中华儿女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人们辛勤劳动的身影,如讲台上认真授课的教师、工地上辛勤劳动的工人、田地里挥洒汗水的农民,以及医院里快走奔忙的医生、护士等。每个岗位上的人们都在用辛勤的汗水来换取劳动的成果,不断接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所谓辛勤劳动,就是要敢于吃苦、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用勤劳的双手书写自己的人生。没有辛勤劳动,幸福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树立辛勤劳动这一最基本的劳动观念,通过辛勤的学习,收获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日后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3]诚实劳动要求人们以诚恳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工作,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劳动。它是劳动的本质特征,也是对劳动者提出的伦理道德要求。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获得长久且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坚决反对一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行为,以诚实的劳动来促进行业的正常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诚实劳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高校要教育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秉持诚实的态度,树立诚实劳动的道德理念,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创造性劳动是对劳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才延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辉煌;也正是因为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才拥有了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对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更要求人们树立创造性劳动的理念。树立创造性劳动思维是对新时代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队伍,通过大学生创造性的劳动实现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品质带来质的飞跃。

二、宣介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体上还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功利化、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在文化消费时可能存在攀比心理。这就需要高校大力支持并且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文化消费,从而实现与物质消费的同频共振。

1.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4]从现实意义上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站稳脚跟的有力支撑,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起强大的文化力量。由于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高校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要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诗词大会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感受到精神生活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带领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伟人故里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文化消费

当前,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对大学生而言,没有网络就寸步难行。受“泛娱乐化”的影响,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大学生娱乐的工具,各种网红主播、流量明星成为大学生追捧的对象。“泛娱乐化”是指新时代由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兴起,以互联网、电视剧、电影、短视频作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粗俗浅显的语言、夸张的表演形式来帮助大众达到短暂放松身心的娱乐现象。如今,网络成为大学生娱乐的重要阵地,各种娱乐话题、微博热搜、网红直播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社会热点信息也以调侃的形式成为大学生的娱乐内容。少数大学生沉迷于当吃瓜群众,各种明星八卦消息甚至成为他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重点内容。

这种“泛娱乐化”现象的泛滥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阻力和难题。如今一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日渐空虚和单调,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沉迷于刷抖音、追剧、看电影、看直播、打游戏等娱乐方式,导致精神颓废和迷茫及理想信念的动摇。对此,高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要教育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明白奋斗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增加对书本、杂志等文化产品的消费,还可以通过旅游观光、运动健身、继续教育等发展性消费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3.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特色。一般来说,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而精神文化是核心,居于最高层次,体现了全体师生的精神状态及学校的良好风貌。精神文化起源于学校的建学历史,随着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完善丰富,并且最终落实到学校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去。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可以帮助大学生凝聚道德共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进而提高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淀、整合的过程,形成后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一所学校继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为了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高校要传承、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讲好学校的办学历史,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要加强校园“三风”建设,通过渲染一所学校独特的优良校风,激起师生对校园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最后,要在班级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也要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还可以帮助全体师生培养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展现良好形象。

三、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美好生活的底色就是绿色,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美好生活的愿景变为现实。事实上,我们坚持绿色生活就是在践行美好生活。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在正确价值观念指引下的生活观。新时代,要想以绿色生活引领美好生活,就必须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1.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决策,意义深远且影响重大,因为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还是我们民族稳步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两山”理念逐步扎根,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也指日可待。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党将建设生态文明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自然环境的需求,推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贡献者。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让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全体大学生的共识。高校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撒播进大学生的头脑中。目前,有部分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活的意识比较薄弱,高校要及时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开展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激发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动员大学生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高校除了要对大学生讲授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还要帮助大学生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都来自互联网,如“两微一端”的兴起搭建了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了解新闻的新渠道。高校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大力宣扬绿色健康的生活,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视频,让大学生意识到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大学生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要举办形式多样的绿色环保活动,如举办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提倡光盘行动、组织学生在植树节外出种树,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低碳习惯,让环保意识牢固扎根在学生的心中。此外,还要加强绿色低碳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浓厚的绿色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校园环境的清洁与美好,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并且自觉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3.指引大学生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良好的绿色低碳生活习惯,积极践行对绿色美好生活的追求。近年来大学生成为网上购物的主力军,甚至通过“花呗”等超前消费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有的同学甚至陷入了“校园贷”的陷阱,购买高端商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些不健康的消费习惯无形中也制造了很多垃圾,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大学生应该增加对绿色低碳产品的消费,提高低碳意识,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消费氛围,真正让绿色消费成为生活主流。

身为大学生,我们要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平时多去食堂就餐少点外卖,要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购物时自备手提袋等。此外,在出行时要尽量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路途短时选择步行或骑共享单车,以此来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这些随手就能做到的小事,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变得更加美丽。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自然前提。我们要在生活中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让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更加文明,给地球留下一份绿色的美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明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志气,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也为个人实现美好生活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面向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地跑,脚踏实地,不能心存懈怠,一鼓作气沿着美好生活的轨道阔步前行,争取早日到达美好生活的光辉彼岸。

猜你喜欢

劳动绿色生态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