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CT 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2-11-17张强李丽香

癌症进展 2022年19期
关键词:毛刺高分辨率例数

张强,李丽香

扬中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镇江 212200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常伴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1]。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导致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随着肺癌筛查水平的提高,肺癌可在早期被发现,虽然肺癌的治疗方法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预后却未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5%,但早期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均可达到80%[3]。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肺组织活检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但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4]。常规CT是常用的诊断肺癌的影像学方法,虽然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但其诊断符合率和病变检出率均较低,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CT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对病变位置隐匿及病灶较小的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5]。本研究探讨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经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确诊;③入院前未接受相关诊治;④影像学检查显示明显的肺部占位;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具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②具有肺部陈旧性肺结核病灶;③多发或弥漫性结节病灶;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对碘对比剂过敏;⑥恶病质及严重贫血;⑦继发性肺癌。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6例患者。根据CT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CT组和高分辨率CT组,每组63例。常规CT组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2~70岁,平均(45.22±5.12)岁;体重指数 16~26 kg/m2,平均(22.35±2.25)kg/m2;病程2个月~2年,平均(1.14±0.30)年;疾病类型:早期肺癌40例,肺小结节23例。高分辨率CT组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45.14±5.10)岁;体重指数17~25 kg/m2,平均(22.30±2.22)kg/m2;病程 3个月~2年,平均(1.16±0.31)年;疾病类型:早期肺癌37例,肺小结节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常规CT组采用常规CT扫描,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检查前患者进行呼吸屏气训练,以降低呼吸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患者取仰卧位,以肺尖为起点扫描至肋膈角,设定管电压130 kV,管电流50 mA,螺距1.0,层厚5 mm,准直3.0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512,扫描10 s,观察并记录病灶大小、密度、形态学特征、内部结构。

高分辨率CT组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使用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机,先常规扫描,然后再对可疑层面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设定层厚0.625 mm,层间距0.625 mm,扫描1 s,靶重建视野180 mm×180 mm,肺窗窗宽1500 HU,窗位-700 HU,纵隔窗窗宽300 HU,窗位50 HU,将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进一步观察病灶情况。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肿瘤征象显示情况,包括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②比较两组的扫描图像质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患者的扫描图像进行阅片,采用CT扫描图像质量评估标准[7]进行评估。优:图像无伪影;良:肺尖、肺底有少量伪影,不影响诊断结果;差:图像有明显伪影,影响肺部结构及形态学特征观察。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③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征象显示情况的比较

高分辨率CT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瘤征象显示情况的比较

2.2 扫描图像质量的比较

高分辨率CT组的CT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5.24%(60/63),明显高于常规CT组的71.43%(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7,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质量[n(%)]

2.3 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 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9%(35/37)、92.31%(24/26)、93.65%(59/63),均高于常规CT的75.00%(30/40)、78.26%(18/23)、76.19%(48/63)。(表3、表4)

表3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照

表4 常规CT诊断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组

3 讨论

肺癌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工业接触石棉、铀、砷,室外、室内空气污染,癌基因突变等,目前肺癌已成为中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8]。肺癌作为高发的恶性肿瘤,早期具有隐匿性,不易被察觉,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肺结节是多种良恶性肺部病变的共同表现,早发现、早诊断对治疗肺癌及预防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及时发现病情非常重要[9]。针对肺部病变,临床中多采用CT进行诊断,但常规CT检查受扫描速度和层厚等因素限制,其诊断准确率不是很理想。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肺癌诊断方式成为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分辨率CT是基于常规CT发展起来的,不仅包括了常规CT检查方式的优势,还减少了层间距及层厚对扫描产生的影响[10]。既往研究显示,对肺癌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提高了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通过该检查方式发现病灶,可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11]。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分辨率CT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CT组(P﹤0.05),表明高分辨率CT显示各项肿瘤征象更明显,提示高分辨率CT较常规CT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内部结构。毛刺征是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有研究认为恶性病灶中毛刺征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病灶[12]。分叶征是指结节边缘凹凸不平,是恶性肿瘤的边缘征象,主要受血供的限制形成。空泡征主要由肺部肿块内残留的含气肺组织或支气管形成,对肺癌和肺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13]。当肺癌组织生长过度缺乏血管后,坏死组织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洞。高分辨率CT的螺旋扫描速度快,能够提高病灶检出率和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发现较多的病灶内部和外周征象[14]。Cui等[15]研究显示,高分辨率CT可明确显示肺小结节的内部特征和边缘形态,具体体现在分叶、毛刺、钙化及空泡征,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高分辨率CT组的CT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5.24%,明显高于常规CT组的71.43%(P﹤0.01),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CT,表明高分辨率CT的扫描图像质量更高,诊断价值更高。常规CT由于受扫描速度和层厚的影响,无法保证在肺小结节及肺癌的检查中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高分辨率CT能够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提高薄层扫描的速度,缩短扫描时间,扩大扫描范围,避免出现伪影,提高图像纵向分辨率,进而保证CT图像质量[16]。既往研究显示,高分辨率CT可检测直径1~5 mm的小结节,使肺癌检出率提高50%[17]。肺结节的最小阈值固然可以确定,但其诊断意见最终取决于阅片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师也可能得出不同的诊断意见。为消除阅片者的主观性,可以使用计算机分割肺结节边界,测量结节直径,通过计算机数据获取肺结节的特征,再将合成的肺结节模型嵌入肺部CT影像,但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尚有待时日。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内部结构,其图像质量较好,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常规CT。如何使用高分辨率CT筛查肺结节并诊断肺癌,对于临床医师来说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需要后续学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及较长时间跨度或多时间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毛刺高分辨率例数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