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探

2022-11-15谢慧蓉邓林隋明

成才之路 2022年3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慕课模式

谢慧蓉 邓林 隋明

摘要:在全球汉语热以及“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现有的基于慕课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关文献,从五个方面展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慕课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慕课与孔子学院的融合发展,基于慕课的教师角色重构,慕课平台建设的思考,基于慕课的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新模式,以此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慕课;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融合;重构;思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2-011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类课题“慕课背景下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2019JY08)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 170个孔子课堂,面授学员186万名,各类汉语考生达680万名。另外,还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1 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汉语。因此,在全球汉语热以及“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亟须提高质量。目前,将慕课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梳理在慕课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展示、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给对外汉语教学以教学方法的借鉴。

计莹、沈峥(2019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学习者有限,而且模式较为刻板,较难引起学习者的共鸣。而慕课具有的大规模、时间短、直观新颖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学员对中国古诗词的认知,使其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高艺(2017年)指出,国外高校利用慕课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一方面可以减轻专业教师的压力,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入新的考查方式。另一方面,学习者的数量和学习动机都有显著提升。另外,其还围绕慕课和国际汉语教学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问题,提出三方面的对策。第一,把慕课真正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第二,打造高水平的汉语国际教育慕课平台。第三,积极探索线上慕课学习成果的认可方式。应海帆(2017年)指出,语言知识的学习应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慕课打破了传统文化课堂的时空限制,可以让更多的语言学习者受益。而文化课程本身就具有历史性、故事性,所以,慕课能让世界各地的学生更直观地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另外,其对世界知名的edX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在线课程平台、Udacity在线课程平台上的汉语文化类课程进行了归纳、分析。例如,哈佛大学的中国文化课程不是由一名任课教师讲授,而是由不同院系的多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专业与学生探讨和交流中国文化。这种基于不同视角的高水平思想碰撞打造的慕课课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陈良飞(2018年)以“中级汉语语法”课程的慕课为研究对象,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其指出,翻转课堂加慕课课程的模式一方面能体现出慕课规模大、水平高、效率高等优点,另一方面能继续发挥及时、双向交流的传统课堂优点。杨依然(2017年)围绕汉字书写的教学重难点展开研究。其指出,在汉字书写教学中,学生容易犯笔画问题、笔顺问题、部首问题和错别字问题四类错误。另外,已有的汉字教学模式存在“缺少专业独立的汉字教学课程”“针对外国人的汉字书写教学形式单一枯燥”“趣味性和互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汉字书写教学的难点和现状,其认为慕课形式的对外汉字教学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提升了汉字书写教学课程的趣味性。第二,可以作为传统汉字书写教学的补充形式。第三,可让学习者利用课后的零碎时间通过动画、游戏等线上形式巩固和提升汉字书写能力。徐晶凝(2016年)提出,单纯的对外汉语慕课教学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这是因为慕课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国家背景、不同的语言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动机,常规的慕课课程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把控要求,如针对课前的分析和研判,优化、提炼、浓缩教学内容。其认为翻转课堂和慕课课程的融合可以有效扬长避短。林金锡、张亦凝(2015年)是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这个角度开展的研究。其指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优势以及慕课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及演变趋势,归纳了慕课教学的专业性、独特性等特点。孙祥倩(2015年)比较了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与基于慕课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其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对外汉语的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和教学进程是规定好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和完成学习任务。而慕课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精品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黄斐(2016年)针对慕课课后讨论区功能开展研究。其指出,基于慕课的课后辅导、交流和讨论等环节要遵循克拉申输入假说的“i+1”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控制难度的区间,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实现复习和巩固,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黄茗湘(2017年)提出,慕课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但如何在慕课中落实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值得深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准备课堂语言,精细规划教学进程,注意语速、节奏和留白。同时,探索线下的多样反馈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王海峰(2016年)提出,慕课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打破是指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方讲台,而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慕课不是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切割,而是精选、优化,进行顶层规划和细节安排,如按知识类别和难易程度逐周设计短视频、习题、讨论等。挑战是指传统课堂容易实施监督和管理,而慕课作为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和思考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策略。

雷莉(2015年)谈到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同时指出优质对外汉语教师缺乏的问题。而孔子学院引入慕课系统可使世界不同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并辅助当地教师的教学。这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有益处。方贻聪(2015年)归纳了慕课带给网络孔子学院在线课堂的三点启示。第一,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评价和检测。第二,讨论区、答疑区的设置增强了互动性。第三,教学提前规划,安排得当,步骤明确,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徐蓉、史路、贾子懿(2019年)对于慕课与孔子学院的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了分课程类型建设的思路,具体分为基础课型、特色课型以及拓展课型,认为孔子学院的教学可以采用“线下课程+线上慕课”的新模式。梁琳(2016年)指出,孔子学院慕课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想取得更好成效,就不能仅依靠慕课教师,慕课教师、学生以及教务管理人员应共同协作,合力完成,并提出孔子学院慕课课程设计的新模式,具体包括设定教学理念、研究教学需求、形成课程体系、建设评价体系等,并归纳出以5C目标为基础的孔子学院慕课建设方案。另外,其还提出建设教学团队的构想,即由地方的高校教师和慕课平台的教学成员共同组建起资源强大的教学团队,以此支撑慕课教学的运行。雷莉(2014年)指出,中国语言文化的推廣要走出一条“规模化、速度快、成本低”的道路,归纳出孔子学院在建设中存在的教学场地有限、经费不均衡、缺乏部分适用教材等问题。而慕课课程的开放性、透明化、精品化、体验性和互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缓解孔子学院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压力。所以,慕课与孔子学院的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并促进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

杨建国、修美丽(2016年)指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慕课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推行势必带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也是必然。刘霞(2018年)提到慕课背景下教师的“生态位”调整问题,指出生态位的调整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主体的情况发生变化。慕课环境中的师生反馈和情感交流相对匮乏,因此,基于慕课的对外汉语课堂要引入不同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第二,教师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的紧密度提升。慕课是现代教育手段的一个窗口,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才能参与、完成视频录制、脚本制作、平台管理和测试反馈等工作。第三,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调整,由讲授者变成助学者,由训练者变成协商者。对于基于慕课的教师角色重构问题,学者们普遍持积极的态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教师转变角色,适应变化,提高意识。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刘霞、侯海荣(2018年)指出,可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对外汉语慕课建设,结合微信具有的用户范围广、建设成本低、互动灵活的特点,利用微信的推送、共享、建群等功能,将微信引入慕课建设,辅助师生完成作业、测试、评改,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视频、音频以及扩展问题等补充讲义就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给学生。另外,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作为慕课平台的有效补充。学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问、反馈,以此改善慕课平台师生反馈交流的时效性问题。赵寰宇(2014年)指出,慕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汉语慕课推广的关键。慕课视频资源的建设具有三方面的价值。第一,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第二,促进学生优化学习模式,丰富学习体验,强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第三,促进相关慕课视频开发的建设规划、方案完善,形成顶层设计,按规章落实,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另外,其对视频资源的建设提出五点建议。第一,针对慕课视频资源的设计原则、开发标准和制作流程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建设规范。第二,确定视频资源库涉及的课型和知识点谱系。为建设体系化视频资源,教师可结合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优秀的教材以及教师、专家成熟的研讨结果,确定课型和对应知识点。视频资源的选题、制作可以此为标准。第三,选择典型的教学主题,完成课程案例的开发。第四,通过对课程案例的实践应用,收集反馈,进一步完善案例建设。第五,基于指标体系,向各级各类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组织征集优秀的汉语国际推广视频资源,完善视频资源库的建设。张以峰(2018年)指出建设一个兼具专业性和独立性的汉语教学慕课平台的重要性,要针对性地开发体系完善的汉语授课资源,并具体指出学科型专门化慕课平台的五大优点。第一,宣传推广作用更加明显。专门化的慕课平台更符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的宣传和使用效果也更好,用户体验感明显提升。第二,教学内容更丰富全面。学科型专门化的汉语慕课平台不是片段式的课程呈现,而是成体系的系统化展现,有利于学习者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第三,增加学习者的用户黏性。围绕国际汉语教学建设的专业性慕课平台不仅有宽度还有深度,既能满足学习者目前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学习者了解并掌握上下关联的课程知识,从而实现学习者知识的不断累积、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相互关联的慕课课程具有吸引力,能留住更多客户。第四,有利于汉语教学慕课课程体系的建设。目前,很多慕课平台都开发了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的慕课课程,他们之间存在相似性、重复性,又相对独立,呈现出零星、分散的特点,课程并不成体系。而专门化的汉语国际教育慕课平台的打造可以整合资源,提质提能,形成完善的慕课课程体系。第五,促进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事业的发展。另外,其还指出,专门化的慕课平台要做到功能性、美观性和简明性的统一。白璐(2015年)指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重点是以汉语教学为中心的专门性慕课平台的建设,该类平台包括六大板块,即注册会员、首页、具体课程、在线测试、资料包、课后服务等。同时对平台页面设计提出了建议,一是屏幕呈现的模块应简洁,不要使人眼花缭乱。二是色调、图片等应充分体现美感,具有吸引力。三是图文搭配适当,不宜呈现过多的文字。

杨军平、袁婷茹(2017年)认为,慕课使世界各国的学员以更便捷的方式共享优质的汉语教学服务。李文舒(2016年)归纳了慕课对汉语国际推广的三点作用。第一,缓解师资压力,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二,丰富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方式。第三,教学模式的新变化带来学习效率的新提升。刘娟(2015年)分析了慕课在时空上的突破、师生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学大纲和课后测试方面的影响,认为慕课不同于国外大学中文系、各种中文学校或者中文培训机构的教学。这些学校、机构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条件要求,如要求场地、教师、教室、教材的预先配置,灵活度和自由性相对有限,而慕课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理念、碎片化利用時间的模式、精心设计的考试和可以申领的证书都有效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第一,慕课以不同知识点为核心录制的微视频要求教师进一步优化、重组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因此同步提升。第二,公开、开放、自由选择的课程模式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当然也更有利于优质的国际汉语教育的打造和传播。世界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无论是实际的汉语学习者的数量,还是潜在的汉语学习者的数量都在增加。基于慕课,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主观能动性逐渐提升,积极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第三,慕课课程与孔子学院的结合发展丰富了学习者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体验。第四,围绕慕课课程的时长和教学周数等特点,应进一步思考确立慕课背景下的国际汉语教学大纲,使对外汉语教学目标进一步明晰。第五,基于慕课的汉语远程网络考试平台一方面推动了语言教学的无纸化测试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平台大数据更加及时、准确地分析国际汉语教学过程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国际汉语教育效果,对汉语国际推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高艺(2017年)指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资源不足、教材质量有待改进、课程要进一步完善等。其研究和分享了泰国一些学校的慕课汉语教育经验,认为基于慕课的汉语国际教育传播新模式能够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基于对外汉语与慕课相结合的研究始于2014年,相关研究论文仅50余篇,从类型来看,包括期刊、会议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对外汉语教学结合慕课的研究虽然刚起步,但是50余篇的论文中硕博论文占了约30%,有基金支持的接近30%。可见,这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对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相关研究涉及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从慕课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学改革到慕课的推广价值,从汉语国际教学慕课的顶层设计到分课程研究,从借鉴现有的慕课平台经验到打造独立的汉语慕课平台,学者们都有建树。而汉语国际教学慕课建设的体系化问题、提升结课率等问题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军平,袁婷茹.慕课(MOOCs)在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与启示[C].首届全球话语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全文及摘要集,2016.

[2]杨建国,修美丽.MOOC视阈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角色意识[C].第十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6.

Explor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MOOC

Xie Huirong, Deng Lin, Sui Ming

(Sichuan Technology Business Colleg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Chinese craze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MOOC, the article show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from fiv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OC based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OC and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 roles based on MOOC, the thinking of MOOC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the new mod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MOOC,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 words: MOO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tegration; restructure; reflection; pattern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慕课模式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