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2022-11-15甘钧元王振常

河南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机纤维化抗病毒

甘钧元,王振常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目前全世界流行广泛、进展迅速、威胁性较大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1]。按照CHB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等,可归属于中医“肝着”“胁痛”“黄疸”“臌胀”“癥瘕”“积聚”等范畴。近年来,西医治疗有效降低了CHB的发病率,但病死率却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药在治疗CHB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且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中西医治疗CHB的研究进展并进行概述。

1 现代医学研究

1.1 流行病学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有2.57 亿的慢性HBV感染患者,每年因CHB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死亡人数高达88.7万[2]。目前在中国一般人群中,HBV表面抗原流行率约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有7 000万例,其中CHB患者约3 000万例左右[3-4],由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比例分别为60%和80%[5]。近年来,中国在预防HBV母婴传播和覆盖乙肝疫苗接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大大降低了HBV感染的发病率,而且有效阻止了CHB相关肝病的病死率[6]。

1.2 发病机制引起CHB发生的HBV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双链DNA分子,属于肝炎病毒家族的成员,一个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可达43 nm,感染力较强[7-8],因此,在最初感染后至少6个月内可检测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持续表达[9]。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HBV是一种“隐形”的病毒,它可以不直接杀伤肝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应答较差的情况下会引起肝细胞病变,其主要包括由机体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因子引起的两种肝损伤[10-11]。CHB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感染HBV后,肝脏功能受到损害,体内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不能完全清除HBV,最后病毒不断进行复制,导致感染呈慢性且持续性发展,最后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因发生肝癌而死亡[5,12-14]。

1.3 西医治疗CHB不仅传染率高,传播途径复杂,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多种多样,而且预后较差。因此,CHB的最终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HBV复制,降低其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5-16]。

目前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方面,指南上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有聚乙二醇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s,NAs) 两大类[17],peg-IFN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主要通过细胞介导进行免疫刺激反应,可以独立于免疫细胞抑制病毒转录[18]。Peg-IFN的优势在于提供对 HBV感染的免疫介导控制,有研究显示,在持续1年的Peg-IFN治疗之后,约30%的患者可以实现持续的非治疗反应,长期停药后随访,大约有30%~50%患者的HBsAg转阴[19]。尽管使用Peg-IFN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由于其免疫调节作用优势,目前仍然是部分CHB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药物[20]。NAs则是一类特异性靶向抑制HBV逆转录酶的药物,可以降低HBV-DNA的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但需要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且容易产生耐药作用[21]。在可用的NAs中,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因为它们具有高效抗病毒作用,安全性较好[22-23]。除此之外,还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等抗病毒治疗药物[24-26]。

2 中医药研究概述

2.1 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CHB的具体记载,中医学认为,CHB按照其发病特点可归属于“肝温”“肝毒”“肝着”等范畴,按照其证候表现,可归属于“胁痛”“黄疸”范畴,当出现并发症时又可归属于“鼓胀”“癥瘕”“积聚”等范畴。CHB可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正气虚弱、劳欲损伤等引起,病变主要部位在肝胆,与脾、胃、肾等脏腑关联密切,病机可归纳为热毒停滞、气滞血瘀、肝脾不调、肝肾不足等,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主要症状有肝区不适、胁肋疼痛、皮肤发黄、小便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田耀洲认为,湿热疫毒是CHB的主因,其病机可概括为“湿、郁、瘀、虚”四种,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27]。邱健行根据岭南湿热致病理论认为,CHB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于人体脾胃虚弱,外感湿热毒邪,该病的病机演变可总结为肝病传脾,虚实夹杂,湿热之邪与体内正气虚损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28]。潘洋等[29]认为,CHB是由于湿热瘀毒蕴于中焦,熏于肝胆,伏于血分,形成本虚标实夹杂的基本病机。王京奇认为,CHB的病因病机在于正气不足,湿热邪毒犯于肝脏,阻滞肝络,气血阴阳失调[30]。吴颢昕认为,CHB的形成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引起的,内因在于肝气郁结、脾气亏虚,外因在于湿热毒邪侵袭人体,脏腑功能失调[31]。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CHB根据中医辨证可以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五种证型,可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温补脾肾等方法治疗[32]。

2.2 中医治疗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思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等治疗优势,在抑制病毒复制、护肝降酶、调节免疫、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等方面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总体不良反应较少,弥补了西医单一抗病毒治疗的缺点,为临床防治CHB的重要方法。

根据CHB的临床症状,可选用茵陈蒿汤或甘露消毒丹、逍遥散、一贯煎、膈下逐瘀汤、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等方剂进行辨证论治。Xu L等[33]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等方法,检索了茵陈蒿汤治疗CHB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茵陈蒿汤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BV-DNA、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等相关检测指标,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表明茵陈蒿汤可以有效治疗CHB。张健等[34]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48例CHB患者,结果显示,其有效率为95.83%,说明茵陈蒿汤加减治疗CHB疗效明显。白洁[35]运用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56例CHB患者,发现逍遥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邱腾宇[36]、袁志军等[37]分别研究一贯煎治疗CHB患者的具体疗效,结果显示,该方能有效改善CHB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肝脏弹性值,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邓静等[38]研究发现,运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CHB,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

近年来,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肝苏颗粒、苦参素胶囊等中药复方在CHB的临床治疗中已被广泛使用,其具有多种中药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刘丹[39]发现,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有效率为9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表明安络化纤丸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揭中华等[40]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表明,其可显著降低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进一步减轻肝损伤,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夏小芳等[41]使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20例CHB患者,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还有研究发现,肝苏颗粒[42-44],苦参素胶囊[45-47]以及柔肝化纤颗粒[48-50]都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CHB患者的HBsAg和HBV-DNA转阴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3 中西医治疗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CHB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陈微等[51]将20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CHB效果显著。高爱华等[52]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HB患者130例,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降低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CD8+值、血清Ⅳ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透明质酸等指标,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对于CHB患者出现的早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李娜[53]发现,如果能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缓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周伟等[54]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可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提高转阴率。张红等[55]、陈日霞[56]、高爱华等[52]、张岩明等[57]分别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患者,研究发现,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肝功能、HBV-DNA和肝纤维化等指标,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疗效。刘露露等[58]提倡采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HB,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还能有效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叶永安[59]认为,未来治疗CHB要把握好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机遇,结合西医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特长。

4 结语

综上,中医治疗CHB具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治疗优势,西医治疗CHB具有抗病毒的治疗作用。目前,大多研究只是集中在单中心、单领域研究,且针对早期的疗效观察,其可信度较低,对于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要在临床研究中验证。今后,应发挥中西医治疗的优势,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多基础实验研究,从而制订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病机纤维化抗病毒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肝纤维化防治面临的挑战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大三阳但肝功正常需要抗病毒吗
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几大误区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