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前列腺炎与湿、虚、滞、瘀*

2022-11-15韩亮鲍丙豪张新荣李海松

河南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证型瘀血气滞

韩亮,鲍丙豪,张新荣,李海松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 10240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1]。CP症状为盆骨区域疼痛不适,排尿异常,多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焦虑,具有病程长、病机复杂、缠绵难愈等特点[2-3]。笔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病机以湿热为标、肾虚为本、气滞为变、血瘀为要,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探讨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行中医学教材将CP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滞为变”。李海松教授认为[4],本虚标实应是本病主要病机特点,本虚包括肾虚、脾虚等,标实则为湿热、气滞、血瘀等。而这其中又以血瘀最为关键,血瘀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演变、转归存在密切关系。瘀血既是CP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CP的致病因素,同时瘀血也是CP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1.1 湿热为标CP初中期多以湿热下注为主要临床表现[5]。湿邪其性下趋,易袭阴位,前列腺古称为“精室”,位处下焦,故易受湿热之邪困扰。湿热之邪既可由外而侵,又可从内而生。外侵多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者房事不洁,导致湿热浊邪逆精窍而上,进入精室,遂发本病。内生者多见于饮食失宜,嗜食肥甘辛辣厚味之品,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致湿热内蕴精室。研究发现,CP的发病与酗酒、嗜食辛辣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6]。此外,精窍内通于精室,与尿窍并出,膀胱湿热之邪亦可引发本病[7-8]。

1.2 肾虚为本CP的病机特点可概括为本虚标实,其中标实多出现在初中期,病情久迁不愈则可以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证候。徐福松教授认为,肾虚为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之本,由肾精亏虚,封藏失司,精关不固,精离其位而致,可相兼其他证型,主要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9]。

1.2.1 肝肾阴虚证CP多发于中青年男子,《素问·痿论》认为,CP病机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房事不节,耗伤肝肾之阴,导致相火偏旺,克伐肾阴,致精不内守,败精瘀阻精道,进而酿生湿热于内。治疗上应以滋肝肾之阴,清相火之邪热,疏通精道为主[10]。

1.2.2 脾肾阳虚证“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对于人体来说,水液的代谢离不开脾胃的正常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之运化水湿功能的正常与否,更离不开肾阳的温煦,而肾中精气的充盈,也离不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物质的滋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资助。若脾阳久虚,损及肾阳,致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浊内生,蕴久化热,循经下注精室,发为本病[11-12]。

1.3 气滞为变《灵枢·经脉》提出,足厥阴肝之脉可“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其言:“主肝所生病者……狐疝,遗溺,癃闭。”肝气郁滞,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或化为痰,或生为湿,痰湿内停,湿浊内生,蕴久而化热,湿热循经下注,引发前列腺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不行,久则化生瘀血,瘀而化热,阻滞精室。李海松教授认为,肝郁气滞不仅在C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亦是导致阳痿、早泄等其他男科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13-14]。

1.4 血瘀为要CP发病虽可由饮食不节、房劳过度、七情内伤、脏腑亏虚等引起,但从疾病的病因、症状以及现代解剖等方面来看,血瘀应为其基本病机,转归与预后也与其密切相关。瘀血本身是导致CP的致病因素之一,久病必瘀,CP迁延不愈,必然会加重瘀血,瘀血更是导致CP症状复杂多变、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从现代医学解剖来看,前列腺位于男性盆腔深部,其导管呈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内部结构类似于窦道样盲管,不利于前列腺液的引流,却有利于尿道病原微生物以及尿液侵入前列腺腺体,容易产生前列腺液瘀积,引起炎症;从前列腺局部血管分布来看,其动脉较粗而静脉多屈曲且细,在发生炎症时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而导致血瘀产生。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前列腺属奇恒之府,以通为顺,具有易虚、易瘀等特点。败精与湿热相结,久则入络,脉络瘀阻,贯穿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基于上,李海松教授提出了治疗CP的“络病理论”及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法[15]。

2 湿、虚、滞、瘀

虚、滞可视为人体所处的某种状态,而湿、瘀多为人体病理产物,四者既可相互影响,又可相互转化。其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且无论是湿、虚还是滞,最终均可导致瘀血的产生,包括因湿致瘀、因虚致瘀、因滞致瘀。长期过食肥甘辛辣厚味之品,易致积滞难消,脾胃运化失常而内生湿热,湿热下注精室,久则瘀滞于内,可造成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化生瘀血。王清任在其《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元气便是指肾气,肾气分为肾阴与肾阳,“阴成形,阳化气”。若肾阴不足,则气血津液化生无源;肾阳亏虚,血液凝于脉道,气虚运行无力,最终均会导致血瘀精室。而肝气郁滞,气机紊乱一方面可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瘀血阻滞精室,另一方面,肝郁气滞日久,化热伤阴,灼伤肾水而导致肾之阴阳失衡。

李海松教授在对918例CP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CP单一证型较少,多相兼为病。而湿、虚、滞、瘀四者既互为因果,又相互转化,需综合治疗[16]。

3 验案举隅

徐某,男,29岁,2019年11月8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特需门诊。患者会阴及小腹疼痛1年余,外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未规律治疗,现疼痛加重,伴尿频、尿不尽14 d,遂来院就诊。刻下症见:会阴伴小腹疼痛,不耐久坐,尿频、尿不尽,入睡困难,易醒,易汗出,畏寒,食纳可,大便正常,舌暗红,苔黄脉弦细。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抑郁焦虑状态;证型: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方:丹参20 g,王不留行20 g,白芍30 g,炙甘草10 g,延胡索15 g,黄芪30 g,青皮10 g,柴胡 10 g,茯苓 15 g,五味子10 g,巴戟天20 g,石菖蒲 10 g,制远志 10 g,炒栀子6 g,白果10 g,松花粉 3 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9年12月6日复诊,患者会阴及小腹疼痛减轻,睡眠改善,偶有尿频,鼻塞明显,舌暗红,苔黄脉弦。在原方基础上加葛根30 g,升麻6 g,薄荷 6 g,生甘草10 g。继服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9年12月20日三诊,患者疼痛不明显,睡眠可,无其他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在上方基础上加百合20 g,当归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患者因受病痛困扰,情绪低落,肝气不疏,气滞于内,方中柴胡、白芍、甘草相配,借逍遥散之意,发挥“解郁柔肝,养血活血”作用。该患者除肝郁不疏外,亦有湿热下注与脾肾阳虚之证,方中石菖蒲、栀子清下焦湿热,巴戟天、黄芪、茯苓、五味子补脾气、温肾阳。不论肝气郁滞或脾肾阳虚、湿热下注,均会引起血瘀于内而阻滞精室,不通则痛,故患者疼痛明显。方中丹参、王不留行通血脉,延胡索、青皮疏肝化浊、畅一身之血气。二诊时患者有外感,为防止外感加重,加葛根、升麻升举阳气,抵御外邪。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加百合、当归养血活血,调畅肝气,巩固疗效。

4 小结

CP病机中,湿、虚、滞、瘀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相兼为病,互相转化[17]。初中期以邪实为主,本虚并不明显,证型多以湿热下注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气血运行不畅,气滞于内,又或因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或素体禀赋不足,饮食调护不当等,加重正气耗损,脾肾亏虚日盛。久病入血、入络,瘀浊与湿热等病理产物互相影响,致血脉瘀阻,故血瘀贯穿慢性前列腺炎始终。在治疗上,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同时由于精室具有易虚、易瘀、以通为顺的特点,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

猜你喜欢

证型瘀血气滞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