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焦点解决模式探新

2022-11-11许鹏飞

山西青年 2022年19期
关键词:焦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许鹏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律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从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立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势必要追随职业教育法的脚步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将职教元素融入心理健康课之中,考虑职教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将更多关注给予到特殊群体,才能达到在心理健康课上强化职教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心理咨询领域的一项技术,其很好地阐释了后现代主义的咨询理念。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包含心理卫生中心、医院、收容福利机构与监狱司法系统、企业机构组织等场域。该治疗技术更加重视在治疗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可实施性,以积极正向的理念面对问题解决,在这一点上,与职教理念不谋而合,再结合富含职教特色的心理健康课,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实效。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极易上手,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都可以很快掌握其核心技术,也正因为其通俗易懂的特征所以得以广泛使用。该技术热门的一大原因就是旨在通过较少的次数达到较高的咨询效果。在心理咨询领域,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的统一困境就是来访者越来越多,而心理咨询师却寥寥无几,有限的咨询在分配到更多的来访者同学时,生均可供咨询的时间必将缩短。迫在眉睫的供需不匹配的现状使得各项心理工作在开展时必须兼顾到普适性和广泛性。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2021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各类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但是,很多本科院校尚未能全部完成16~32课时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很多高校还缺少心理健康课的校本教材,尤其是高职院校。由于传统本科生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性不同,因此在选择教材时,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本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材,而要开发具有职教特色、遵循职教生发展规律的新教材。

在师资配备上,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多采用专职与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每学年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位教师需要同时给多个班级开课,教学无法精细化,课程互动更具有宽泛性而缺乏针对性。课程教学任务的增多也占据了教师的大量精力,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活动、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多项工作中寻求平衡。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由于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的教案、课件也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数年教学却只是用同一套课件的教学方式不在少数,教学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将最新的时代发展特征、行业发展前景、科研研究成果融汇在课件中。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把心理健康课看做是边缘学科。教学内容重精不重多的理念尚未在心理健康教学领域普及。

三、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课教学应用

(一)立场积极正向、关注问题解决

在心理健康课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学制、培养方案的不同,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往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甚至对于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也非常不足。作为教师需要持有包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回答问题时试错。在每节心理健康课开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备课,每一个章节或者知识点都要带着问题来,同样,学生也要带着疑问来听课。

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课教师既需要允许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在面对问题时试错,也同时需要相信学生自身就有足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我醒悟能力,他们有着一定解决自身困惑的方式。特别是在学生互动式研讨环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拥有自我改变的能力和智慧以及研讨之中萌生出问题解决的新经验。焦点解决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当中,合作性大于对抗性。教师要适时筛选合适的问题,而非高难度的问题,因为难倒学生一直以来都不是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

(二)重新看待过去经验

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可以发现,学生既往经历中的与自我成长、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主题相关的问题,他们已经自行解决了其中的许多。其实学生是拥有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就好比在成长过程当中,学生在无形之中已经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这些自我防御机制是学生惯常使用的、得心应手的且行之有效的。虽然在遭遇到心理危机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难以妥善处理自身的危机状态,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心理危机所影响,既往惯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在此时不能够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仍然可以为学生的问题处理提供指导,因此既往经验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焦点解决模式下的教学应当更注重过去经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要觉察到过去经验的重要性。重视既往经验并不意味着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既要关注到既往经验的重要性,也要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自我的新经验。并且点醒学生在回顾过去的经验时要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够得到新的成长。

(三)理论与实操相结合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课中,教师主要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研讨、个人体悟分享等形式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加入实操的部分同样至关重要,要将实操要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更注重技术训练,更注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课堂上的不同的活动之间,穿插技能实操环节。疫情防控期间,不少高职院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学生在宿舍上网课,同学们可以直接以宿舍为单位,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实操部分时,亲密性、团结性、凝聚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心理健康课是各高职院校构建心理健康防御机制的关键一环,心理健康课堂便是预防校园心理危机的重要阵地。心理健康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将基本的谈心谈话技巧、心理咨询基本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组训练、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谈话技巧、咨询技能。在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当中,同样可以做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通过课件来进行理论讲解,更要通过各式各样可操作化的教具来进行教学。课前,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学习资源发布到信息化平台,学生提前了解之后,准备好相应的上课材料;在课堂中,教师应更注重实操训练的操作步骤,侧重操作而简述理论,尽量减少讲解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来完成心理健康课中的实操部分;课后,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反思、回顾,并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例如学生自行制定团辅方案并作为主持人带领团辅等。

(四)关注奇迹事件

由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往往以合班的形式进行开课,课堂人数往往在50甚至100以上,随着人数的增多,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即便是人数群体庞大的课堂,教师仍然需要关注到单个同学,甚至是单个同学既往经历当中的奇迹事件,以个体的奇迹事件为切入口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往往难以发现自身既往经历当中奇迹事件的存在,而恰恰是在奇迹事件当中,能够让教师发现学生的特殊之处,甚至是闪光点。通常,由于学生受到木桶效应的影响,容易关注到自身的短板与不足,而发现自身短板的同时,恰恰也是有最大改变希望的转折点。学生可以通过优化自身的短板,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目的。对于个体而言,奇迹事件是一个人生新篇章、新故事、新技能发生的起点。通过焦点解决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单个学生的奇迹事件更容易被教师挖掘出来,学生也更容易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无论是课堂上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又或是既往经历中的问题事件,都可以通过事件外部化的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问题与自身的关系。当以此视角审视问题事件时,可以发现问题事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个体本身出现了任何的病症,只是意味着一个不好的外部事件开始萌生并伴随着个体。教师和学生并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站在统一战线的,共同商讨如何应对问题事件,并从既往经历中的奇迹事件里面尝试挖掘解决办法。带有焦点解决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达到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最终效果。同时奇迹事件中可以增进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和察觉,增强对问题情境的控制感和改变力,极大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五)拥抱赞许的力量

在以焦点解决为特色的心理健康课堂上,赞许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课堂中的赞许,并不是敷衍、笼统地进行夸赞,而是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其特色与不同之处,在学生分享的既往经历、反馈的心得体悟中,总结普遍性的经验和原则,并对其赞扬和鼓励。当教师在课堂上认可学生的回答、反馈、分享时,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许。即使当学生向教师抛出一个棘手的问题时,赞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赞许不光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应该体现在学生们之间,由于学生以班级为基本行动组织,在班级内形成赞许的氛围非常有利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

首先,赞许行为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积极性激励着学生进行自我变革,学生更了解自身问题所在,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应该仅仅依靠教师来完成。其次,在问题事件之中,通过赞许行为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哪些行为是行之有效的。赞许行为也帮助学生重新构建了对课堂的认知,既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先前学过的知识点,又可以对新的知识点充满了期待,对整体课堂效果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最后,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在课堂当中更富有活力和动力。长此以往,当学生在生活当中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学生的个人应对机制会有很大的改变,可以归结为有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课的成效。

(六)善用提问的技巧

在心理健康课堂中,提问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时,需要注重两个技巧。一是在提问时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指导和解释。教师可以向学生直接进行提问、布置课堂作业,并对学生的反馈、回答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质疑,但要尽量避免对学生做出任何的解释说明。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因过多的指导与解释,阻碍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新兴个体。因此,不应该用过多的指导和解释限制学生的发展。二是在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时,重心应放在当下及未来。学生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期望也是学生自身各类问题的集中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期望成为问题表达的窗口。了解到这一点,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当教师将关注点过多集中在学生的过去经历和问题根源时,将会阻碍学生进行自我变革。相当多与学生心理相关的问题,其背后原因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现有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人生篇章,重新树立对未来的期望,对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问环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将课堂提问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做到每一次提问都能有的放矢。

四、结语

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变革势在必行。课堂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都需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动。通过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将有助于形成结构化的教学特点和交互通畅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也将有显著的改善。

猜你喜欢

焦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焦点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两会”焦点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彩世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