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22-11-11孙一东

山西青年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师生

孙一东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32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作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部署。在线教学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与固定性,更加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教学方式也从相对单一性走向了多元化,学生学习从相对被动走向了主动参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特殊时期的高校教学带来了契机。但从高校在线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一些弊端也凸显了出来。例如,教学资源不匹配、缺乏学习情境、缺少有效互动、监督不完善等,造成在线教学“形式现代实质落后”,而难以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立足高校在线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构建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实施与高质量开展极为重要。

一、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高校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是指高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规格,使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对在线教学过程以及在线教学效果进行监督、指导和控制的活动。

近年来,在线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相比于已形成完善体系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体系构建仍较为薄弱,各高校对于在线教学的实施仍处在摸索阶段,建设经验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平台选择错乱、教学资源筛选不适、教学规范指导缺失、教学效果反馈不佳等方面。同时,在线教学监管层面存在目标不明确、监控制度不系统、监控缺乏常态化等问题。为保障在线教学的开展顺利,并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构建符合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的在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极为重要。如何加强在线教学管理、提升在线教学水平、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在特殊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因素

作为在线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是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新冠疫情使高校在线教学迅速发展,而在没有前期线上课程建设积累及在线教学经验借鉴的前提下,让教师短期内结合教学目标及课程特征,选用适用性较高的平台,创新课程安排,开展高质量线上课程教学是较为困难的。由于高校整体、教师个体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欠缺及运用能力的不足,加上前期没有经验可借鉴,多数教师仅能使用直播或录播授课的教学形式,将线下课堂直接搬入线上课堂,仅实现了授课空间的转换,并未探索线上课程该如何有效开展。受时空影响,教师与学生无法达成面对面的双向沟通,教学环境封闭、氛围欠缺,教师无法及时掌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及学习困难,无法营造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从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高校教师应充分理解在线教学的本质,对待在线教学态度端正,不排斥、不敷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善于发掘,积极认真地对待每次课程;教师应立足课程本身、考虑课程创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合理安排课程进度,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课程学习。同时从专业特征出发,寻找适切高的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成为线上学习的主体;教师需与学生达成优质互动,跳出传统面授教学的教学思维,注重学生的获得感,以让学生有所获为直接目标,避免单向灌输,注重启迪、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对于学生在在线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困难与疑问进行及时的回应与解答。此外,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课程学习成效,通过课程作业布置等方式加以验证,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二)学生因素

线上教学开展之初,学生对这种全新的区别于线下教学的形式充满好奇,新鲜感较高。因在线学习时间和学习状态跟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更加自由,尤其居家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线上课程开展初期学生到课率较高,参与积极性也较高。但是,随着线上教学的广泛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边上课边玩、不及时参加线上课程等问题,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出现“挂课”现象,账号在线人却不在线。与此同时,学生若长期处于居家线上学习状态,因环境单一、活动受限,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继而影响学习效果。

相较于线下学习,线上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固定的空间约束,课堂学习氛围相对欠缺,师生互动明显减弱,因而更加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维持对专业的热爱度和对学习的兴趣度,同时保持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而主动学习、思考,保证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值得考验的事。

(三)制度因素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与保障,相比于较为成熟丰富的线下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大多数高校的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较为欠缺,线上教学管理建设体系尚不成熟。立足本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做好合理的在线课程计划与在线教学安排,是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的严峻考验。

一是围绕在线课堂教学,做好教学内容的调适,调整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特征选用匹配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勾画课程重点与难点,形成契合专业特色、利于课程开展、符合师生需求、便于有效监督的在线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围绕教学平台的筛选,尽可能选用、开发与本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统一在线教学平台,以便培养师生在虚拟空间的教学习惯、简化师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压力、提升学校对在线教学的监督把控;三是围绕听课、评课,要求任课教师各类教学材料安排科学合理,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加以规范,并安排教学管理人员、督导听评课及教师互听等工作;四是围绕教学反馈环节,要增加教师、学生、督导等课后评价及反馈,及时掌握线上课程开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效果,解决线上教学中的问题,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四)设备因素

2020年之前,线上教学平台适用范围较小,用户量也较少。伴随各大高校纷纷采用线上方式授课,平台使用量激增,导致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网络卡顿、掉线、数据传输失真等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受线上教学环境的影响,对于示范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无法全方位、多角度的直接感受,会影响要领把握的准确性。

一方面,高校应尽量选用或开发统一的教学平台,避免各类平台的混用,简化师生的技术使用压力,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师生提高平台使用熟练度,促进课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高校信息部门应充分监测平台使用情况,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及时解决技术性难题,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三、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师资培训

教师是在线教学的最终实施者,其在线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在线教学质量,决定了课程学习效果的优劣。所以,明确教师在线教学规范、提升教师在线教学水平、开展相关师资培训十分必要。高校应结合在线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专业类培训,帮助教师转变固有教学理念,做好在线教学的各项准备。

首先,应向教师传达在线教学相关的学校制度,明确在线教学期间教师的“可为”与“不可为”,帮助教师建立大局观,端正在线教学期间的工作态度,梳理在线教学期间可利用的教学工具及教学资源。其次,要开展有关在线教学设备及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工具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尽可能详细掌握教学工具的各个功能,从而与自身的课程结合,更好地利用软件、平台开展授课工作。要开展示范类培训,组织学习优秀的线上课程案例、优秀的课程资源等,以汲取优秀经验,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最后,可以通过制定线上教研制度,以系科或二级学院为单位,充分围绕如何有效选取优秀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以提升整体的线上教学质量。

(二)平台保障

加强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不断挖掘、丰富在线教学资源,是在线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线教学平台作为在线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媒体,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建设对在线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类平台为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工具。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可忽视。一方面各类平台的特点不一、侧重点不同,许多平台的开发并不仅限于为在线教学而开发,甚至在线教学只是其应用功能中的极小一部分场景,加上不同教师对各类信息技术的熟悉程度参差不一,所选平台不一,导致学生需要下载、使用不同的平台和辅助工具,容易造成学生信息技术使用的混乱;另一方面,面对高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多数平台在功能开发与模块运用方面有待完善,平台使用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高校需依托现有的校园信息系统,开发与本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统一在线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景中教学与学习,精化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聚焦学生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统一的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全流程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可实现的渠道,无论是课前的前置准备、课中的教学情况或是课后的作业评价等,都可以全流程介入,进行实时的信息考察和数据抓取,以此掌握在线教学的实际效果,督导改进存在的问题,而避免放任自流的状况。

(三)制度保障

基于在线课程开展的特殊性,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还需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考虑充分,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监控评价等方面,做到实际化、具体化,从而真正推动在线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在线教学制度的建立应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基于课程特点,筛选匹配的课程资源,合理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而对于无法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教学实施效果较差的课程,应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避免课程调整的随意性。

二是做到制度明确监督,责任到人。高校需要明确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范畴,明确教师在线教学规范,把关在线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监督到位,避免放任自流。

三是做好线上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各教学单位应建立分级分类、翔实科学的线上教学档案,将各类教学文件建档留存,以此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发现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促进在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在线教学期间,师生极易受到自身情绪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师生的教学疑惑、学习诉求、心理健康等问题同样需要保持关注。要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预判及解答,编制在线教学指导手册发布至师生,以供参考;还要充分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各类突发情况做好应急方案。

(四)评价反馈机制

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不仅可以评价和判断在线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成为师生顺利进行在线教学的参照和指南。线上教学的评价反馈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将以往的线下评价体系照搬到线上,而是需要根据高校自身线上教学的特性,培育线上教学督导队伍,构建在线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线上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在线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设置不同的指标点及观测点。一是教学条件保障。包含教学平台是否运行通畅,功能是否能够满足教学、互动要求;在线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系统性与可实施性;教师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准备是否充分以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二是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课程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涵括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教师的在线表达是否清晰,是否与学生保持畅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参与是否足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观点表达等课堂活动。三是教学效果。包含学生是否通过在线课堂学习,能够获得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课程学习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师生是否能够基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师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