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关键能力的五年制《高职艺术》课程逆向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2022-11-11糜奕嫣

山西青年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五年制名画逆向

糜奕嫣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228

21世纪,我们正处于“产业社会”向“知识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变革中,“21世纪能力”(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人类应对日益复杂、极具挑战问题情境,实现不断持续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构建指向关键能力的教学设计,已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热点。

五年制《高职艺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专业基础课程,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五年制《高职艺术》课程采用的两种类型教学设计,一是强调相似重复的学科单元教学设计,误区就在于强调重复训练;二是聚焦活动导向式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理解,两种教学设计都未凸显关键能力培养。如何改变教学设计方式,如何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如何实现艺术专业知识的内化,实现融合、迁移和贯通,用专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推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五年制《高职艺术》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1999年由美国教育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理论提供了解决方法和路径。2012年职业教育开始对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比普通教育逆向教学设计研究晚了近十年,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通过CNKI数据检索共计35篇。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职业教育展开对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了契机,研究有了较明显的增长,2022年逆向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已成为研究热点。高等职业教育展开的相关研究较多,已有的研究认为,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职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在五年制艺术专业教学中并没有逆向教学设计培养关键能力具体的实证研究。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关键特征

逆向教学设计,也称为理解性教学设计,1999年由美国课程与教学理论专家麦克泰格和威金斯共同提出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要求教学首先确定重要的学习成果,再确定可接受的成就证据,然后设计出达到这些预期成果的最佳路线。

“理解”“逆向”是逆向教学设计的两大关键特征。明确“理解”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理解的框架分别由“解释、阐明、应用、洞察、自知和深入”逐级递增的六个维度构成“横切面”和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三个层面的“纵切面”构建而成。“逆向”是相较于常态的教学设计,将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最后,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

逆向教学设计追求学生能在特定的情境中连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更复杂问题的能力。逆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职业教育教学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为五年制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循的教学实施路径。

二、五年制高职艺术学科关键能力的界定

五年制高职艺术学科关键能力是五年制高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素养中的高阶素养。艺术学科关键能力是通过视觉形象生发而成,具体指“视觉感知能力”(对艺术活动感受、体验和认知的能力)、“视觉鉴赏能力”(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活动进行描述、分析、诠释和判断能力)、“视觉表达能力”(创新、表现能力)、“视觉理解能力”(比较、分析和探究艺术中的文化现象与观念所形成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理解)。这四种中职美术学科关键能力互相交集,依次递进。

三、指向关键能力的五年制高职艺术逆向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笔者根据五年制艺术课程的内容,经校本化处理和开发的单元课程《杯子上的美术馆》为案例,展开论述。

(一)真实性任务聚焦大概念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格兰特·威金斯认为学生需要学习并完成的“核心任务”是“聚焦于核心领域中具有真实挑战性的迁移任务”。即学习的核心任务不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接受、理解、运用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即学科大概念。

逆向教学设计指向学科大概念的真实性任务即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将“高不可攀”课程标准“落地”为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结合极具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吸引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技能来探索主题的真实性任务。

依据五年制《高职艺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艺术方法和手段,开展合作交流,表达与沟通思想情感,美化生活与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本单元学科大概念,“让艺术更普众,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结合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将学科大概念转化为真实性学习任务为“借鉴世界名画元素设计制作茶饮品杯”。

为体现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围绕真实性学习任务,在每个子单元都设计子学习任务。第一子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名画色彩关系及色调,学会赏读世界名画,锻炼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与视觉鉴赏能力。为真实地反映学生鉴赏学习的情况,学生需要完成用思维导图完成的鉴赏报告,真实记录分析、探究、总结过程;练习临摹一幅喜爱的世界名画,以此真实地反映对画面色彩关系及色调分析理解的学习情况(欣赏:思维导图;技法:临摹名画作品)。第二单元的主要目标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借鉴世界名画元素完成饮品杯设计方案,发展学生的视觉鉴赏能力与视觉表达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借鉴式”创作的方式完成草图设计,并交流设计思路(构思:设计草图)。第三单元的主要目标是饮品杯设计、制作及展示交流并评出最佳方案,提升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与视觉理解能力。因此任务是小组合作完成饮品杯设计与打印,并拍摄短片交流展示,最后是梳理各单元学习任务书、学习评价表,撰写总结报告,交流反思(创作:3D打印茶饮品制作;展评:作品小视频展示交流)。

真实性任务聚焦大概念,穿插在“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中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并将五年制高职艺术学科关键能力有目的地蕴含其中,关键能力互为依存,彼此联系。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主题创作过程中,提升美术学科关键能力。

(二)真实性学习追求深度理解催发学科关键能力

真实性学习是指学习者用近似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凭借近似于科学家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过程来进行科学探究,并以“生产出”近似科学家成果的作品或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所参与的研究的情境,就近似于一个科学家真正的研究世界,或者是一个高度近似的模拟。

格兰特·威金斯认为“理解”意味着使所学习的内容有意义,能了解为什么,具有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在教师及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展开思考、探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的“真实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机械记忆事实性知识,而是通过实现知识内容的联系和迁移的真才实学,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本单元将学科大概念转化为“如何让艺术更普众,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基本问题。问题关注艺术学科本质并含有生活哲理,能吸引学生持续探究,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分解为与课题相关的“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是“为什么设计或营销热衷世界名画?”从欣赏层面驱动学生思考世界名画为什么吸引人,第二个小问题“近现代名画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驱动学生深入技法层面对名画的创作主题、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展开探究学习。第三个小问题“你想通过世界名画来表现什么?”驱动学生从构思技能层面展开探究。第四个小问题“你所设计的苶饮品有何与众不同的地方?”驱动学生从创作表达层面展开学习思考。第五个小问题“如何让艺术变成一份可以握在手中的美好?”驱动学生从展评层面深化思考。

每个小问题都是每一单元的知识重难点的凝练提升,引发学生思考和关注,驱动学生在各学习阶段过程中持续理解、深度学习、催发学科关键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类学习工具,如学习单、评价表,提供学生“做中学”“做中思”的机会,引发学生主动、真实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科关键能力。

以第一子单元“走进‘美术馆’,对话名画”为例,学生需要完成名画的鉴赏报告及名画临摹。首先,教师根据“名画鉴赏任务书”来明确学习任务,结合“学习单”引导收集相关资料,依据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分类完成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不再需要教师直接将知识呈现出来,同时也提升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次,借助VR虚拟技术,引导学生欣赏近现代名画,在“学习任务单”的帮助提示下,学生不用再依赖教师的讲述去了解名画作品,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觉体验,掌握运用色彩关系、色彩情感表达等美术专业知识去鉴赏名画。提升视觉感知、鉴赏能力。教师适当“介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色调、色彩对比关系等专业问题。再次,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鉴赏报告。结合教师示范,“名画临摹评价表”引导完成学生临摹现代名画。借助“学习单”学生小组完成上台展示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学会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知识盲点与难点。

逆向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证据来展开,也就是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目标来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理解的能力,不再是直接告知学生自己的理解。

(三)真实性评价引导教学活动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格兰特·威金斯最早提出“真实性评价”,直接考查学生在一些有价值的认知任务上的表现,有专家将“真实性评价理解为是对学生素养的一种评价”。真实性评价包含了当代多种学生评价方法,如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小测验、考试等,是一种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形式,真实、全面、生动、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根据格兰特·威金斯提出的逆向教学三个阶段即“预期结果(目标)—评估证据(评价)—学习计划(教学)”,真实性评价不再是教学结束后的简单检测,而是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并“嵌入”学习过程。既要证明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结果,又对之后的教学提出必须完成的任务和要求,从而确保“学习计划”能达到“预期结果”。这种颠覆常规的教学设计思路,既能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也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包含了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制作、传承与创新、材料与技法等多重复杂且不能客观评判的表现性任务。为此,笔者依据五年制《高职艺术》课程标准,分解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权重分配,分别对美术鉴赏思维导图、名画临摹、设计草图、饮品杯制作、展示交流等各类学习任务制定相对合理的“评价量规”。根据名画临摹任务达成情况确定了为五个评价等级,每个等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分别制定出了描述性的评价明细和参考分值。依据“评价量规”学生可以明晰学习要求和目标;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临摹的名画作品作出公开、合理的量化评价,使美术作品评价行为降低主观、随意化,评价更为真实、有效。

各单元的“评价量规”嵌入“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像“设计师一样创作”的学习全过程,不仅有层次地、全面诊断、考核学生各单元学习任务的表现情况和最终任务完成水平,而且随时发现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有区别地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引导后续教学活动,为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借鉴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设计开展聚焦大概念的“真实性任务”、引导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评价”、追求深度理解的“真实性学习”,构建起指向关键能力的五年制高职艺术教学设计,能积极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知识、掌握技能,并能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五年制名画逆向
逆向而行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名人名画
浅谈五年制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当名画变胖以后
五年制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名画模仿秀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