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素养的挖掘和培养

2022-11-08俞莉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圆片个数素养

◎俞莉丽

(福建省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福建 永安 366035)

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内容教师除了要践行新课标提出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外,还要深入挖掘小学数学其他素养,使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素养,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学综合素养的挖掘和培养是今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而哪些数学素养是今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探索的,运用哪些策略才能实现这些数学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的重点课题其实,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教师唯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挖掘和培养

一、兴趣:创设游戏情境,增强数学趣味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小游戏更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游戏情境能配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边玩边学的方式激发数学思维,从而主动参与数学教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体会数学的趣味性,进而主动揭开数学的奥秘一个良好的开始能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兴趣是本文要阐述的第一个素养

例如,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笔者设计这样的环节:五一劳动节到了,某小学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决定在花园中种花,学校用车拉来23盆花,我们班派出5名学生去搬花盆,请问:这5名学生平均会搬几盆花?最后还剩几盆花?这里,学生需要用23÷5=4(盆)……3(盆)计算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发现,5个人平均搬 4盆,即5×4=20(盆),还剩下3盆,不够5人搬,这里,剩下的3盆即本节的重点——余数当然,这里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进行验证和计算,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进行了强化和巩固,而且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很顺利地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这也很好地说明兴趣是解决数学问题很好的素养

又如,在一年级“摆数”的教学中,笔者给出1个圆片,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摆出不同的数对于个数较少的圆片,学生很容易就摆出1,10这2个数,并感觉很简单,要求增加难度当圆片的个数增加到2时,笔者反问学生:“还是只能摆2个数吗?”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还会是2个数?是不是还能摆其他的数?”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小组合作中摆出了2,11,20这3个数,并在汇报时说明了自己的摆法:先把2个圆片都摆在个位,表示的数是2,接着把其中1个圆片移到十位,就是11,最后把另一个圆片也移到十位,就是20这样简单的摆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摆数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且得到了同伴和老师的认可,自信心十足这时笔者适时小结并提出猜想:“你们用1个圆片摆出了2个数,用2个圆片摆出了3个数,我猜用3个圆片能摆出4个数,谁来帮老师验证下?”学生的好奇心再次被调动起来,认为能帮助老师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逐步明白了摆出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的关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十分高涨他们不仅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同时收获知识,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发展了数学思维因此,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合作:利用小组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信息时代下,各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尽相同,孩子们呈现出个性鲜明和思维迥异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抽象且复杂的学科,单靠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学习,且新课程标准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主张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目的是凝聚集体力量,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达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目的当今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其中合作就尤为重要,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其背后都是一个个强大团队的支撑因此,让学生从小形成团队意识,具有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必须意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员工离不开团队的道理,学会主动融入集体,进而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爱护集体、维护集体的意识,增强其团队协作性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合作是本文要阐述的第二个素养

例如,关于“十几减几”的教学,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计算“12-9”,并提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按4~6人组成一个团队,让不同的团队理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解题过程,所以团队内部必须拧成一股绳,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只见不一会儿,A团队的代表首先举手,说他们是由3+9=12得出12-9=3接着,B团队也举手发言,说他们团队的方法不同于A团队,他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因9+3=12,故12-9=3随后,C团队也谈了自己团队的解题思路,且不同于A,B团队,因为10-9=1,2+1=3,因此,12-9=3这里,不同的团队发挥各自成员的智慧,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而团队商讨的过程就是相互协作的过程,就是发挥各团队成员优势的过程,更是凝聚团队智慧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很多学生对具体的纸币和硬币是没有概念的,因为现在社会很多交易都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的,并且学生初识人民币,对于它们之间的换算大多停留在同一单位,例如,2张5元可以换1张10元,10张1元可以换1张10元,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不太熟悉了教师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换算游戏中听听他人是怎么说的,说得对不对,如果有疑问,可以求助老师和同学在这样自主、自由的合作中,学生理解了1张1元可以换2张5角,1张1元可以换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1张1元可以换5张2角,1张1元可以换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由此还可类推到2元、5元……的换算当中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换算,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样的合作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强化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其与同伴之间的互学互助

三、应用能力:模拟生活实践,设计生活问题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现实中,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迥然有别,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各自的学习优势,并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和优势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学会计算,而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得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文阐述的第三个素养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把学生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搬到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会提升很快,因为提升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实践

例如,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购物情境搬到课堂中模拟任务如下:学生扮演消费者,任务是购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支钢笔,超市商品的单价为1块橡皮2元、1支铅笔1元、1支钢笔15元解决的问题如下:购物后,你一共应付多少元?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理清购买商品的数量和各个商品的单价,还需要将它们的价格合在一起这正是生活实践中常遇到的数学问题,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心程度其实,除了模拟超市购物结账情境,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小组列出本组的20元以内的购物清单,并进行模拟演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将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让他们用“一道黑、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或者“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等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初步感知规律接着,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小朋友们“六一”装扮教室,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彩灯、彩旗等的规律,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按一红一黄、两面旗一组重复排列”进行描述再从教室里、生活中找出有规律的事物说一说有的学生找出音乐歌曲中的规律,有的学生找出校园中树木种植的规律,有的学生发现四季变化的规律……用所学的知识说明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有规律的画作装扮自己的家,将数学回归生活,学生兴致勃勃将数学与现实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创新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数学教材在更新,教学内容在更新,课程标准在更新,考试形式也在更新,因此,创新能力必然成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素养小学数学某道题的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其解决方法却可能是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目,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公共汽车上有19人,到达体育场站时下车6人,上车5人,这时车上有几人?多数学生思考后用19-6+5=18(人)或者19+5-6=18(人)这样的算式来计算而笔者让学生观察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之间的关系:如果下车的人数也是5人,那么就和上车人数一样多,车厢内人数就不变学生慢慢明白上车人数比下车人数少1人,那么车上的总人数就比原来少1人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增强,创新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1)一题多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和变化,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认清其中数与量的关系;(2)一图多问,教材中以图解知或考题中以图考知都是常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例图的好习惯,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数学知识,从已知条件或辅助条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一题多议,教师可创设情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小组根据任务在小组内部充分研讨,形成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最后归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4)一题多解,解题的目的是一样的,但通往目的地的路径是多种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通过这四种训练,学生能将旧知连接新知,以旧知推出新知,其思维会更加发散,更加开阔,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五、知行合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很多家长和学生一提到数学就头疼,主要原因是他们死学数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数学就是整天计算、验算等,枯燥无味,没有一点乐趣可言其实,数学学习并非如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把数学变得易学、好玩,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优势和性格优势运用到数学学习上来而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教师可通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由怕数学变为不怕数学,由不怕数学变为喜欢数学,由喜欢数学变为爱上数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时,笔者就将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代入题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小猴子向上跳2层,小猫向前走3步……让学生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模拟这些动物的跳和走,加深学生对方向的理解部分学生对左右的方位辨别上有障碍,于是教师让学生排队跟着音乐律动跳格子——左、右、左、右、左……这样,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获得了生活常识

再如,在某些数学教学难点的解决上,单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板演,有时费力不讨好,学生不仅不容易掌握知识,对教师的讲解也会不太认可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制成微课,把教学难点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教学难点就会变得通俗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数学原理也变得浅显一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小学四年级,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呢?笔者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学校车棚的停车情况进行拍照和统计,尤其注意早上、中午、傍晚三个时段,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制作统计图,之后教师将学生的成果制作成微课在班上进行播放这样,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得以培养,其对数学生活实践的认知更加清晰,学习上的自主意识也增强了其实,这是因为微课的制作过程遵循了学生由害怕到面对、由面对到喜欢、由喜欢到热爱的心理发展过程,它能将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为实现数学的知行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素养最终应该归结到知行统一上

综上所述,小数数学素养的挖掘和培养是小数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教师既要创设游戏情境,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利用小组学习挖掘学生的合作素养,既需要模拟生活实践,挖掘学生的应用能力,又需要学会举一反三,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素养其实,只要教师立足于教学改革,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小学数学综合素养培养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猜你喜欢

圆片个数素养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用圆片摆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拼成一个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