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08相玉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核心数学教师

◎相玉年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有效预设问题驱动思维,能够重新界定教师和学生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定位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及思想的引领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属于对学生的启蒙教学,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模式,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设置的重要性,将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应抓住问题核心,以问题作为驱动,改变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引领其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一、核心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核心问题的概念界定

核心问题是指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的问题,能够体现简约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核心问题的提出能够提升学生探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问题从本质上来看能够统领全文,有效贯串数学课堂始终对于学生而言,核心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思考价值,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并整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将知识用问题进行呈现,不仅能够让学生转变学习的模式,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防止学生对数学学习,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对课堂的核心问题宏观把握,小学阶段的核心问题主要包含加减乘除的应用,基本运算能力的锻炼,以及常用公式的理解,等等几何图形这一板块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置核心问题时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让学生从被动探究的模式转为主动学习,提升其课题研究的能力,开拓其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应用核心问题驱动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个人知识储备,积极学习核心问题驱动教学的内涵所谓问题驱动法,就是以某个特定的问题为切入点,并且由此发散出一系列问题,围绕其展开讨论问题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教师将数学核心问题驱动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新课程教学目标

(二)核心问题驱动对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数学问题贯串我们生活的始终,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实际上是在为解决生活问题进行铺垫,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都停留在初级的层面,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运用“数数”的方式进行解决因此,学生需要进一步优化思维模式,找寻不同的数学方法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思考角度,教师需要善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核心问题进行发散,使学生理解数学定义和原理,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分析判断能力核心问题驱动法的运用,让学生逐渐进入深度学习的模式及状态,激发学生问题解决的活力与积极性,最终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核心问题驱动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学目标,有重点和难点地进行问题设计,结合学生生活,构建学生熟悉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最终掌握知识在核心问题驱动的模式下,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其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学习当中的问题,强调学生发掘问题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形成一种健康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模式核心问题驱动模式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进行思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深度学习模式,深度学习的模式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落实核心素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意识到核心问题的重要性,在把握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有效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核心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核心问题

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的核心问题也有不同,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和符号的认识、数量关系、加减乘除基本运算、图形的认识及测量等实际上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核心内容群,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将其展开,发掘若干个分支内容,引发更多的核心问题,进而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连接起来,利用核心内容进行发散,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

以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教师要让学生在本课中以该核心知识为主题,以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主要目标在核心问题选取方面,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理论知识的核心概念,如“在前几次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1~20以内的数,学习了10加几以及十几加几还有相应的减法运算,今天咱们要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首先我们结合之前的知识思考,什么叫作‘进位加法’并明确其概念”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出示两个例子,让学生进行探究:11+24=?18+7=?学生随后用拆分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出了正确答案,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当个位数数字大于10时,我们需要在10位数上加1,由此总结了“进位加法”的概念: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每大于等于10,我们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计算的方式推演出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完善了计算的法则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总结和探究:“20以内的数的加法运算有没有巧算的方式,你是否能够总结出来?”教师再给出例子:11+9=?4+16=?17+8=?最后学生通过运算等方法总结出了计算的技巧:将个位数尽量凑整,以0和5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或减能够提高运算的效率

(二)依托实际问题设计教学情境

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人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设定的情境,依托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效果,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

以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999是几位数呢?”学生作答:“是三位数”教师继续提问:“那么999再加上1变成了几位数?”学生经过计算之后得出了1000这个答案,并回答教师这是四位数随后教师将这一问题推广到“万”,通过简单的问题为学生对该基本的数学概念进行铺垫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我国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里,再给学生公布答案:“这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而且这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和铁路两用桥”教师给学生出示该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学生进行总结:“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长6772米”在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之后,学生结合本课的重点迅速定位关键信息:“在文字和图片信息中主要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上层公路长度及下层铁路桥长度,分别是4589米和6772米”本课重点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这种方式的引入不仅让学生自然关注了本课的核心问题——认识万以内的数,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丰富了个人的课外知识储备为了让学生构建“万”这个概念,教师再以一系列核心问题提为依托让学生进行探究“万以内的数如何比较大小呢?你有快捷的运算方法吗?”然后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字让学生先自行进行比较,如:3029、774,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讨各自的比较方法,选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有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第一步,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第二步,当位数相同时,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因此这一道题目首先是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3029是四位数,而774是三位数,所以3029一定大于774在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字大小的认识和比较方式,并且提升了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学习过程

灵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核心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特性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灵活设置核心问题并制定教学方式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层:第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问题设置;第二,对问题进行分层,从问题的定义进行分类

以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先理解正方形的概念及定义,再学习正方形及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整体把握,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以及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例如,教师在提问“正方形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当学生回答问题产生了偏差甚至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解释正确答案,相反,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学生回答:“正方形有四条边,有四个角,每条边相等,每个角相等,每个角都是直角”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最终答出正确答案,但是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推导答案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请大家尝试用数据或者图例进行证明”这时,教师再邀请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分层进行提问,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四)结合实际生活开展问题驱动教学

数学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需要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将生活元素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让学生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货币与生活”为例,教师可将其发展成“认识计量单位”的实际应用问题在设计核心问题时,教师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例如,教师进行基本提问:“基本的货币单位有哪些呢?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景需要运用到基本的货币单位呢?”学生回答:“基本的货币单位有元、角、分,还有百、千、万等等我们过年买年货的时候,还有日常买零食和早餐的时候都会用到货币,货币与生活密不可分”随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兼顾教育意义与趣味性):“确实如此,但是咱们现在日常生活中‘分’这个单位的使用频率变得非常小了,一般都是元和角或者十元以上的单位,因此咱们学习的重点主要是认识货币,然后聚焦大单位进行运算”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学生提出核心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方式也产生了变化,现金流通更少,虚拟货币变多,咱们今天就要成为货币的主人,探究在置办年货时会使用到的货币单位,并以‘我家年货’为主题开展数学问题的探究”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和问题的设置,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已经有了感悟: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型的教学结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更新问题结构和课堂组织形式,利用多媒体或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核心问题的呈现方式应有所设计,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式,进而让学生产生新奇的学习感受

以六年级“几何与图形”这一课程教学为例,几何图例的教学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提出核心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会更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先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你都见到了哪些图形,图形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然后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自觉关注细节:收纳盒是方形,屋顶是尖角等等然后教师将学生列举的一些事物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图片当中涉及的图形进行抽象,将复杂的图形简化,询问学生:“这些设计当中包含了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这些基本图形为什么可以为生活带来便利?”教师由这一问题引出了对图形性质的探究,学生回答道:“屋顶有三角形的特质,这样就可以让雨水顺着屋顶落下,而不至于积水”由此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三边及角度问题,并进一步进行探讨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并询问学生:“复杂图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思考,利用分割法、补齐法等等,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知识进而作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该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的学习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 语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学科目标也在不断更新,而且目标设置趋向于高水平及综合性,这一现象相应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更加有益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模式核心问题驱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深入把握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并为学生设置具有综合性、连接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并帮助学生确立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亦能更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核心数学教师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