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创新教育概念辨析及体系设计

2022-11-04陈颖张峰李卉妍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

陈颖 张峰 李卉妍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国家对创新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科研创新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结合文献研究对科研创新教育的概念进行辨析,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区分,通过对比分析科研核心能力框架发现,科研核心能力的本质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基于概念辨析、遵循科研创新的产生过程,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成果导向和认知理论的“科研创新教育体系”,在行业特色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为期3年的实践应用,对9所院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本科生科研;科研创新;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6-0014-0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凸显。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其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需要大量掌握前沿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高校在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优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因此,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南,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问题的提出

1. 科研创新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高等教育有着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社会职能[2],创新创业教育试图培养的是能够促进知识增殖的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引导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些与教学和科研是直接相关的[3]。科研创新是个人通过科研探索和不断学习等各种途径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科研创新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然而,这两个概念研究目前仍未得到广泛一致的认同。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科研创新教育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2. 应用型高校科研创新教育适用性及效果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2016年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4]。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创新型的定位,应用型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以及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的多重角色。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科研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确定性培养目标,但是涉及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却仍然存在着不足[5]。本研究试图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构建教育体系,实践并探究科研创新教育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适用性及效果。

二、科研创新教育概念辨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

以高校研究和实施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经历了播种、萌芽和成长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11月27日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了“创业教育”,这被学界普遍视为该研究的起点;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的举办拉开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随着2010年5月《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2015年5月13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高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和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全面覆盖,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成长期[6-7]。

从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发展路径可以看出,国内对“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要早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词最先出现在教育部文件之中,之后国内学者研究“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分使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差异性,这与国家发展程度和历程有关,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现出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不断增长的态势,从早期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教育体系,与专业教育融合、实施模式、实践路径等研究,逐步发展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相关性、创新创业行为研究、教育模式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融合及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等细分领域[8-9]。

随着研究的开展,“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两种不同的研究主题,其核心最终指向培养创新人才。

(二)科研创新教育

对以研究型大学为主导的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来说,研究生群体从科学研究中获益是确定性的,本科生却普遍拥有较少的科研体验 。随着美国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教育理念普遍推广,美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美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0]。1998年开始,我国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对本科生开展了科研训练,使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尽早参加科研实践(seminar课),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确定学科方向,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探索主动性和兴趣,以及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11]。

然而,对于本科生科研,至今還未有明确的定义和说法,有些文献以“本科生科研训练”为指代,有些文献以“大学生科研”统指。但是不同的定义均强调本科生在学科领域的“科研探索过程”,以及对学科发展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贡献[1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托科研优势,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学科探索,形成科研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属于一种融合教学与科研的教育模式,即“科研创新教育”。从语言学中构词基本单位、组合规则及释义方式的角度构词分析,“科研创新教育”由“科研”“创新”“教育”三个合成词组合而成,教育和创新教育是科研创新教育的上位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目的,强调“科研”在创新教育中要素角度的重要作用。

相较于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创新教育的概念范围更为具体,直接关涉科研知识传授本身。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包括科研创新教育,还可能包括不以创新为核心的关于创业活动的教育。

三、科研创新教育体系构建

(一)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

作为美国本科教育领域主要的全国性组织之一的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 (AAC&U),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大学生“核心学习成果(Essential Learning Outcomes)”框架,其指出的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培育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是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于学术性的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任务更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工程教育的本质更为吻合。两者本科核心能力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核心能力框架,应用型本科所依据的工程教育的大学生核心能力也包含科学洞察力(发现问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跨学科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更强调工程应用层面。甚至,这一核心能力需求归纳为STEM教育下沉推广至K12教育阶段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院校,本科科研能力培养均应基于通识教育构建,本质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发现科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围绕解决问题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个人责任等的培养。

(二)科研创新教育体系设计

科研创新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要遵循科研创新的产生过程,即科学研究的过程。科研创新教育体系设计的关键是要明确课程目标、定义课程导出成果,通过设计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实现教学成果评价和使用,以及持续改进。定义科研创新通识教育的“学习效果”是课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显然“科研创新行为和能力”是科研创新通识教育的核心目的,即学习者学习效果。而从学生主体的心理学认知角度,科研创新是一个初始认知、意识产生、兴趣培养、科研行为产生实施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概念、直觉、判断、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本研究从学生认知和科学研究过程角度,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行为和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以科研创新教育学习效果进行反向设计思路模型,并进行课程内容和实践设计,如图1所示。

(三)应用实践

1. 应用开展

本研究依托交通行业特色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文中所设计的科研创新教育体系以本科培养方案的形式制定,仅在实验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开展实施。科研创新教育课程内容的训练和实践的方式为学分必修,学生在大一通过“专业导论课”了解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及认知,大二学期上学期开展“本科导师制项目”并进行“科学选题训练”“创造学”和“科研导论课”的理论课程学习,大三开展“创新研究性实验”“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的理论学习,大三、大四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项目实践”“学术科技活动”或“企业实践”,“自主学习项目”以“学术讲座”和“专业经典阅读”的形式贯彻始终。

2. 应用效果

科研创新教育培养方案执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具体表现为:

(1)学生学术科技获奖数目显著增长

从2016年起,科研创新教育的学术成果有了显著的增长,从科研成果角度来看,学生科研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由2016年的14项获奖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153项获奖。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能力”和“科研参与率”有了较大提升

通过设计组合调查问卷,调查范围为作者成员所在院校,学校类型包括研究型、应用型(公立和民办)、教学研究复合型院校共计9所,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克隆巴赫系数0.940,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科研创新教育”在实验专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这或与科研创新工具学习有一定的相关性;“科研创新教育”的开展对“未开展科研创新教育”同一专业的科研参与率有着显著的促进提升作用,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共同组队进行科研活动,这是“科研创新教育”的外显效益,是科研活动团队协作的积极效果;科研创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之间在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参与率上的差距。

3. 实践不足之处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创新教育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

(1)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稍显不足。2016—2018级学生“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平均分分别为:67.62、70.12、69.23;“科研选题报告”“科学研究报告”的量化评价中写作得分低于70,写作能力及学术语言能力掌握较弱。

(2)学生普遍存在数理能力较差的突出问题,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有待加强。在“创新研究性实验”中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数理基础知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科研相关”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也对应显示,55.9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不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互为佐证。

(3)本科导师制的支持效果不足。“科研相关”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14.03%学生每学期只与导师见面1次,访谈结果表明导师在学生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仍顯不足。

四、结论

研究以应用型本科为教育改革研究对象,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研创新教育研究体系,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科研创新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研”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给予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的思维、工具及实践指导,以此帮助学生进行学科探索,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科研创新的行为和能力,这本质上属于一种融合教学与科研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知识创新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科研创新教育”应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构建设计

科研创新教育应是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传统通识课程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素养、专业伦理、品格塑造和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互相促进、互相滋养的内涵关系,更贴近通识教育的内涵。

(三)科研创新通识教育体系以学分必修的方式有较强的执行力

科研创新通识教育体系的理论课程帮助学生初步的科研认知、掌握科研思维和工具的理论知识,实践环节以“本科导师制”的贯彻执行为基础,培养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跨学科应用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

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体现了“发现-分析-解决-应用”科学认知和探索的全过程,学生在整个科研创新教育中“初步认知-意识产生-兴趣培养-行为产生”循序渐进。

(四)科研创新教育的实践效果明显

科研创新教育的实践效果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能通过“科研”相关通识教育获益,能直接提高学生对科研活动的认知和参与度,进而产生了丰富的学术科技成果,科研活动的参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李闽榕,赵新力,等.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D].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5

[3] 赵俊兵. 教育学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4] 教育部.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首次发布——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自信与自省[EB/OL].(2016-04-0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407/160407_sfcl/20160 4/t20160406_236891.html.

[5] 张改清,蔡婷婷,薛玫,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学生科研训练的探索与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06):99-104.

[6] 曹之然. 基于文献计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图谱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09):147-153.

[7] 王歆玫.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研究——基于2008-2017年《中国教育报》的文本分析[J]. 高教探索,2018(08):107-113.

[8] 林宣汝.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题演化及政策相关性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1.

[9] 江超,徐志仓,周海魁,等. 基于CSSCI的2010—2019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文献计量研究[J]. 安康学院学报,2020,32(05):118-128.

[10] 许祥云,张茜. 美国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图景、培育路径及其启示——基于美國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实践[J]. 比较教育研究,2020,42(04):26-33.

[11] 李师群.科研训练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近20年清华物理系学生的seminar[J].物理与工程,2020,30(01):19-22+28.

[12] 赵慧杰. 促进90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对策研究——基于与80后、70后的比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7):11-15.

[13]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An Introduction to LEAP[EB/OL].(2016-03-15)[2020-02-26].https://www.aacu.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 LEAP/IntroToLEAP2015.pdf.

[14]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2020年工程人才报告暨2020年工程教育报告[M]. 蔡先金,杜斌,等,译.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美国科学院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