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急性猪丹毒的发病特点及诊治

2022-11-04关安权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猪丹毒病死猪猪群

关安权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云南普洱 654800)

急性猪丹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猪在感染该病后死亡率较高。急性猪丹毒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大类。该病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较大。猪丹毒杆菌主要通过损害猪皮肤和黏膜从而导致发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可快速传播并引起大量生猪死亡,因此加强对急性猪丹毒的防治,尤其是育肥猪十分重要。

1 病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是引发育肥猪急性猪丹毒的重要原因之一。春、夏等多雨季节,由于环境气温变化较大,猪舍内过于潮湿,温度过高;养殖人员未及时进行清理猪舍,导致猪舍内积水、污垢较多;另外,饲料储存不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霉、变质现象;饮水出现污染,更换不及时;引入的猪群出现应激、未隔离饲养或检疫;养殖人员突然更换饲喂方案,导致育肥猪营养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

1.2 防疫意识和管理弱

养殖人员缺乏对急性猪丹毒的预防意识,尚未充分意识到急性猪丹毒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性。因此,导致养殖过程中对该病的防疫不够重视。养殖过程中未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导致养殖场内携带病原体的猪普遍存在。其中,健康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内大量存在猪丹毒杆菌。携带病原体的猪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极易表现出临床症状。

1.3 其他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尤其是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养猪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量逐渐下降,这给急性猪丹毒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 发病特点

育肥猪在患急性猪丹毒后发病较急。病猪皮肤出现红色疹块,部分病猪虽未有疹块出现但其皮肤发红。临床养殖过程中可发现急性疹块型最易辨别。发病初期,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弱、体表温度上升、皮肤出现大量不规则的暗红色疹块。对于急性病猪,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转为慢性型。慢性型病程较长,且容易出现继发感染,治疗难度较高且病猪死亡率相应提高,对于育肥猪急性猪丹毒的治疗应注射多剂抗菌素才不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现象。

3 流行特点

肥猪最易感染猪丹毒杆菌。急性猪丹毒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但春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同时高温、高湿环境下,急性猪单独发病率较高。急性猪单独病原体为猪丹毒杆菌,该病原体可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猪属于高度易感动物。猪丹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养殖过程中,若饲养环境舒适、营养供给充足,育肥猪则不易发病。若营养不良、环境较差等可诱发育肥猪急性猪丹毒。病猪和隐性携带病原体的动物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另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用具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急性猪丹毒传播途径广泛。病原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等感染生猪。

4 诊断要点

4.1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猪丹毒发病后可导致育肥猪突然死亡。对病死猪尸体进行解剖可发现病猪机体内病理变化显著。病猪皮肤、耳、鼻、腹部等部位出现大量深红色斑块。另外,病猪心脏外膜和心房有明显的出血点。病猪胃肠道出血且胃肠道黏液分泌异常。其中,胃部出血现象最为严重。对肝脏进行解剖后发现肝脏表面浑浊、肿胀,有明显的淤血现象。病猪肾脏同样出现肿胀和淤血现象。肾脏皮质部位有针点状出血点。病猪肺部出现水肿和淤血。脾脏肿胀,颜色变为深红色。脾脏外包膜紧张,边缘出现钝圆现象,质地松软。脾脏白髓周围有红色晕圈和深红色小点。

2)急性败血症型。对患有急性败血症型猪丹毒的育肥猪进行解剖,可发现病死猪败血症病理变化显著。病死猪的耳部、颈部、腹部及四肢皮肤有深红色的丹毒疹块。病死猪全身淋巴结出现急性淋巴结炎症。淋巴结表现出明显的肿大现象,颜色变为紫红色。淋巴结切面有出血斑点,切面颜色呈现桃红色。脾脏包膜紧张且脾脏切面有隆起现象,质地变为松软,小梁和滤泡结构模糊。心脏部分心冠脂肪出血,心冠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同时,心脏出现扩张,心肌浑浊、易碎。对病死猪肺脏进行解剖可发现肺部有显著的淤血和水肿现象。同时,肺脏表面出现大量出血点。胸腔有大量浆状性黏液分泌,同时心脏出现浆液纤维素性心脏包膜炎。对肝脏解剖可发现病死猪肝脏肿胀、淤血,肝脏颜色变为暗红色,质地易碎且弹性降低。对病死猪肾脏进行解剖可发现肾脏明显的肿胀现象。肾脏颜色变为大红色,状态为花斑状态。肾脏被膜出现脱落现象,且被膜上有少量出血点。

3)亚急性疹块型。对亚急性疹块型病猪解剖可发现病猪病理变化多为良性,且多数病猪有急性型病猪的部分病理变化特征,但病理变化程度较轻。病猪主要病理变化特征为皮肤有明显的红斑。红斑形状多为方形和菱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状。红斑多集中在病中的颈部、背部、躯干和尾部。红斑有稍微隆起现象。较大的斑块边缘为红色,中间为苍白色,斑块质地较硬。对病情缓解的病猪,斑块可自行消失,不留痕迹。

4.2 实验室诊断

视诊检查是育肥猪急性猪丹毒病诊断的重要措施之一。诊断人员需对疑似病猪皮肤表面的不规则疹块进行按压。若疹块出现褪色则可初步鉴定为急性猪丹毒。随后进行进一步确诊,检测人员可采取显微镜观察法、病原分离培养法、荧光抗体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染色镜检法。检测人员通过采集少量疑似病猪的组织学病料进行涂片,随后将其染色。观察染色后组织反映情况,若组织出现革兰氏阳性反应,则可确诊为急性猪丹毒。另外,也可将采集到的组织病料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随后培养24h 观察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形态。最后,将其进行革兰氏染色,若染色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为该病。

5 治疗

育肥猪急性猪丹毒治疗时常用的药物为抗革兰氏阳性菌制剂,例如青霉素、土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临床治疗过程中,若病猪有疹块现象,可使用青霉素、土霉素等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注意药物浓度的维持,保证有效血液浓度持续3d 以上,防止因药物浓度较低,从而造成病情反复,最终导致急性猪丹毒转变为慢性猪丹毒,进而增大治疗难度。根据病猪体重,养殖人员可选用青霉素2 万~3 万IU/kg·bw、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bw 以及5~10mL 柴胡注射液对病猪进行混合注射。注射时应采用肌内注射方式,注射1~2 次/d,连续注射5d,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同时还可在病猪饮水中添加可溶阿莫西林进行辅助治疗,添加1 次/d,连续添加7d。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加强对生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定期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及时清理猪舍内外环境,保证猪舍内用具清洁。日常养殖人员应加强对猪群的巡视工作。一旦发现病猪或疑似病猪应将其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死猪尸体应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于治疗效果较差的病猪应及早进行淘汰,从而有效降低养殖经济损失。对猪群中未发病的育肥猪,养殖人员应使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待疫情结束后应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和空置。同时,养殖人员还应做好猪舍内蚊虫、苍蝇、跳蚤等的杀灭工作,防止其携带病原体,造成健康猪群感染。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做好日粮的营养搭配工作,保证满足猪群健康生长所需,从而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

6.2 疫苗免疫

每年应对健康的育肥猪进行猪丹毒疫苗的接种工作。为了有效提高育肥猪对猪丹毒杆菌的抵抗力,哺乳期仔猪在断奶后应对其进行疫苗接种,随后每隔6 个月接种一次。在疾病高发地区,养殖人员应在秋、夏季节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常用的疫苗为猪丹毒GC42 株弱毒冻干苗。疫苗注射前应用20%氢氧化铝溶液对疫苗进行稀释,随后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对猪进行注射。每头猪注射液1mL。若采用口服接种方式,则每头猪口服2mL。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常用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进行接种。接种前需使用20%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随后每头猪肌肉注射1mL。疫苗接种时应保证健康猪群空腹疫苗接种完成后可正常饲喂日粮。疫苗接种前后一周内应禁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6.3 严格引种,坚持自繁自育

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建立专有的繁育体系。同时,再引入新品种或外来猪种时应提前做好种猪的预防接种工作。猪群在引入前,工作人员应及时查看其疫苗注射状况、健康记录以及是否具有合格的检疫证明。引进的猪需进行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以上,待其完全健康后方可与原猪群进行混群饲养。

7 结语

综上所述,育肥猪急性猪丹毒对养猪业危害严重。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熟练掌握该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育肥猪急性猪丹毒的发病率,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猪丹毒病死猪猪群
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存在问题及建议探讨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技术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要点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