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损伤的影响*

2022-11-02赖余柱徐尉升廖伟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0期
关键词:脑水肿引流术血肿

赖余柱 徐尉升 廖伟

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仍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因此高血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而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其严重并发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而早期正确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是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必要基础与前提[1-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对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效果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微创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作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类微创治疗方式,其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率不断提升,但是其在疾病各方面状态影响的研究仍存在差异[3-5],包括对患者神经损伤的控制程度及预后的细致影响研究不足。故本研究现探究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损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压脑血出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20 岁及以上;(2)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3)脑出血病程<24 h。排除标准:(1)凝血异常或合并其他血液疾病;(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3)精神病史或发病前沟通障碍;(4)资料不完整。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及麻醉后,根据检查情况选取血肿量较大的层面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3.0~5.0 cm,逐层分离各层组织,并于颅骨处进行钻孔,并将其直径扩大至2.0~3.0 cm,剪开硬膜,进行血肿穿刺及抽吸液化血肿,清除血凝块,进行引流及其他后期处理,术后3 d 以20 000 U 尿激酶(生产厂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292,规格:20 000 U)引流管注入。观察组则进行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根据CT 检查结果确定血肿情况,选取血肿量较大的层面中心点做穿刺点,将此部位的头皮切开,并于颅骨处进行钻孔,剪开硬膜,采用带芯硅胶引流管刺入血肿内,并进行引流,对病灶进行抽吸,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注入10 000~20 000 U尿激酶。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及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水肿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S100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Barthel 指数。(1)血肿清除率为血肿清除体积/术前血肿体积×100%。(2)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评分范围为1~5 分,分值越高表示预后越好,其中≥4 分表示预后良好,≤3 分表示预后不良[6]。(3)脑水肿情况:于术前及术后1、2 周分别对两组脑水肿情况进行检测,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检测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及血肿侧扰动系数。(4)神经损伤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2 周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每次采集量为5.0 mL,3 000 r/min 离心5 min,取血清,并采用ELISA 法定量检测NSE、S100B 及GFAP 三类神经损伤相关指标。(5)Barthel 指数共包括10 个评估方面,总分最高为100 分,其中>60 分、41~60 分及≤40 分分别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良、中及差[7]。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检验采用软件SPSS 23.0,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9~76 岁,平均(59.3±6.3)岁;高血压病程6.5~23.9 年,平均(16.3±5.9)年;出血量19~83 mL,平均(39.3±6.9)mL;出血部位:基底节26 例,丘脑10 例,其他部位4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9~77 岁,平均(59.5±6.5)岁;高血压病程6.2~23.6 年,平均(16.1±6.1)年;出血量20~83 mL,平均(39.1±7.3)mL;出血部位:基底节27 例,丘脑10 例,其他部位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血肿清除率、GO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肿清除率、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脑水肿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和血肿侧扰动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观察组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和血肿侧扰动系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水肿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脑水肿情况比较()

2.4 两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NSE、S100B、GFA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2 周,观察组NSE、S100B、GFA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

2.5 两组Barthel 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个月,观察组Barthel 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高血压患者的重点防控方面。临床中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类患者的脑水肿及神经损伤情况相对严重,而早期有效诊治是控制与改善上述方面的重要前提[8-9]。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其中小骨窗血肿清除及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均是常见的有效治疗方式,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相对于大骨瓣开颅手术具有创伤相对较小的优势,且血肿清除的效果也可得到保障,但是其仍存在一定的创伤性,进一步控制手术创伤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0-12]。另外,脑水肿情况受创伤及手术的影响均普遍存在,因此术后可能呈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波动,其中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和血肿侧扰动系数均可受手术影响,而其术后升高幅度可作为其受影响程度的重要参考方面。而NSE、S100B及GFAP 作为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的指标,其可直观反映神经损伤程度,神经损伤越为严重,则其表达水平也相对越高,在术后神经损伤控制方面也有较好的临床检测价值,因此是手术方式及效果的重要参考方面。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作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治疗方式,其对于手术性创伤的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其主要为通过定向软通道到达血肿,并进行清除,因此对脑组织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其在血肿清除效果方面有所不足[12]。而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随着经验的积累及技术的发展,其在血肿清除方面的效果有所提升[13-15],但是对神经损伤的进一步全面细致探究仍极为必要。

本研究现探究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主要优势体现在血肿清除率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其在GOS 评分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及术后脑水肿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Barthel 指数的改善等方面(P<0.05),因此较为全面地肯定了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可取性。分析原因,定向软通道的方式在有效清除了血肿的情况下,对于脑组织的不良影响控制较好,因此手术创伤控制较好[16-19],对于神经功能状态的不良影响也控制较好,而这均是其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其生活能力改善的重要前提[20-22]。

综上所述,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且有助于控制及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脑水肿引流术血肿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