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2022-10-20

时代商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资金国有企业管理

粟 一

(湖南长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5)

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在当今,营商环境复杂多变,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很多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要在转型发展及改革趋势下站稳脚跟,国有企业必须做好与资金管理之间的较量。作为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资金管理,可以保障资金安全,合理规避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助力财务管理效能发挥,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但目前,国有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过程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严重影响资金管理效能。因此,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问题展开研究及分析。

一、资金的界定及资金管理的内涵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企业对投资、经营活动的保障。本文所指的资金是企业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资金管理伴随着企业发展,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指企业对资金行使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管理活动,包括企业对资金来源、运用、日常管理等各环节所进行的管理。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

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风险控制等需求,保持一定数量的资金持有量是企业基本生存之道,因此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较于其他企业,国有企业作为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或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有其特殊的背景、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和使命,因此实践中,其对应的特殊性,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资金管理效能。

(一)实现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所以国有企业不仅是企业的更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国有企业除了肩负自身发展目标外,同时也要兼顾国家赋予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一旦面临资金问题,将可能导致生产经营、工资支付、银行利息支付等中断,企业陷入停产停工的局面,直接造成信用、信誉违约等隐患,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其资金管理需要考虑自身利益,也要兼顾国家整体利益。

(二)实现经营目标,完成考核任务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国有企业,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都国家掌控,所以一般都受到上级对口政府部门的监管,均带有一定经营目标及考核任务,因此在确定预算年度目标时,往往需要兼顾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上级考核任务。

(三)实现提升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目的

国有企业有着体量大,资金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的特性。资金管理中资金预算以“不高估收入,不低估成本”的原则,科学测算投资、利润、现金流等指标的平衡点,避免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大偏差,保持企业整体资本结构稳健、风险可控在控,实现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目的。

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

首先,企业的设立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当下不少国有企业管理层当中不乏追求高收益、高利润者,更有甚者错误的认为,仅关注利润数值上的高低就表示经营成效的良好,从而忽视了资金流动性,没有意识到资金流动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现实中,不乏有些国有企业账目显示处于盈利状态,但资金不足,无法按期兑付货款、银行贷款等,出现信用、债务危机,导致企业被收购、重组甚至破产清算,从长远意义来看,持续的资金比当下的利润更重要性。其次,管理层对资金管理认识不清晰,笼统将资金管理工作交于财务单一部门,而其他部门则大多选择独善其身,对资金管理工作参与度、配合度低,普遍存在应付心理,致使各部门间存在沟通壁垒,使资金管理成效大打折扣。

(二)资金预算管理不到位

资金预算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全面、系统化的资金预算才能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首先,从目前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因长期身负“国企”背景,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管理层更加关注利润,而忽视了资金,导致资金预算往往流于形式化,资金计划仅仅是不断的复制粘贴,未顺应市场变化调整,缺乏合理性、前瞻性,无形中给企业造成了资金闲置或资金短缺。其次,很多国有企业的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周期短,只是考虑当期资金充足,缺乏系统的资金统筹管理,致使计划与实际情况差之甚远。

(三)资金使用率低下

首先,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设立,一些企业长期存在大量资金闲置于账户,管理层对待资金普遍存在谨慎处置态度,缺乏敢于担当的意识,致使投资缺乏积极性,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次,一些国有企业仅关注经营收入的增加,而忽视上下游资金管理,例如应收账款账期过长甚至出现坏账损失、存货大量过度积压大额占用资金额度,资金流动性差,导致国有企业资金压力大。最后,部分国有企业长期沿用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未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变革,例如大型设备或设备平台的建设需要一次性垫资大量的流动资金,各类招标项目保证金的支付,国有企业仍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故在有限的资金下,易使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异常紧张。

(四)日常管理过于分散

就目前情况而言,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的问题。首先,特别是一些大中型集团化国有企业,下辖的分、子公司众多,资金仍然采用分子公司自行管理的模式,涉及企业的运营、投资、筹资方面的资金的流动,仅追求各自利益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总公司的资金管理仍停用于定期的报表数据层面,大大影响到国有企业整体战略发展。其次,国有企业银行账户开设数目较多,一方面,资金使用分布广泛,加大的国有企业的管控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与金融机构议价能力,资金成本过高。最后,各体系子公司资金自行管理,没有整体资金的概念,资金流动性差,一旦部分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救急,将造成国有企业资金损失,增加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

(五)市场融资困难

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资金需求量亦不断增加,融资已然成为国有企业获取资金来源的关键渠道。一方面,目前金融市场秩序在不断完善,国家持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使得金融机构、银行贷款等融资门槛不断提升,大大影响到国有企业融资规模及成功率,融资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整个市场对资金需求量日益增加,在当前供求关系不对等的形势下,融资愈加困难。

(六)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资金管理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秩序,也需要严格管控监督机制。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情况。第一,资金管理制度未设置现金支取限额,坐支现金;第二,资金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第三,大额资金支付未按职级履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等。制度的不完善或缺位,将直接导致资金管理出现重大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设有内审部门、风控部门等监督部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管控手段,工作内容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甚至审计发现的问题需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纰漏,导致最终的审计结果焦点模糊,相较于审计目的审计结论往往无关痛痒,使存在安全隐患的事实被掩盖,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防控及监督作用形同虚设。

四、完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全员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要积极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升资金管理意识,提高重视度并积极参与到资金管理当中来。其次,将资金管理融入国有企业各个层级、各个岗位的工作当中,目标下沉,责任上肩,保证工作不再停留于纸面,而是深入、合理、科学的实施。同时,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等多途径便捷、有效的沟通形式,加强上下级、各部门及各环节之间联系,打破沟通壁垒,为资金管理跨越沟通障碍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及氛围。

(二)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首先,国有企业应当强化资金预算意识,一方面预算管理通过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等方式潜移默化融入日常工作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促进员工配合度,增强与自身企业文化的粘合度。另一方面配合月度资金计划,逐项逐月精细管理资金收支情况,精准把控资金流动性。其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为目标,全面预测和筹划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及结果,有效监督执行过程,及时评价、反馈执行结果,进而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促进国有企业资金效能提升。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业务模式创新

首先,坚守主责主业,建立资本收益目标约束,限制资源流向盈利低、占资多、风险高的业务领域,加快低效资本回笼、无效资本清理、亏损资本止损,促进资本布局动态优化。其次,着眼于国有企业内部管控优化,以求用有限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加强应收账款、存货的规范化管理。存货结合自身情况,设定最佳存货持有量,提高采购与仓储的衔接度,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及提升存货周转率,降低流动资金占有额度。应收账款应建立“事前信用评审,事中账期管控,事后加紧催收”的管理体系,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实现收入、效益及资金的协同增长。最后,加强对资金政策研究,创新资金使用模式。针对上游供应商垫付大量资金的需要,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协助供应商办理应收账款保理,分期支付,减少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另一方面,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如银行、关联企业,共同承担资金压力,从而缓解一次性支付大量资金的困境,助力国有企业承接更多项目,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份额。针对保证金支付,可以采取降低保证金支付比例或直接通过资金保函形式替代,减少资金占有。

(四)实行集中资金管控模式,强化资金管理

随着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下属的分、子公司不断增加,所涉及的行业、地域更加广泛,国有企业应该更加关注资金的归集,充分发挥资源集中管理优势,使利益最大化。首先,国有企业应建立总部统筹、平台实施、基层执行“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资金管理模式,选择一家与自身契合度较高的银行统一网络支付云平台,实现对资金的集约管理及动态监控,提升资金运营效率。其次,建立完善的银行账户管理制度,新设银行账户需经上报审批后,方可进行银企直连,并定期对账户进行清理,及时撤销多余账户。同时筛选合作关系密切,资金量存量较大的银行,集中对接沟通,提升智能、协定存款利率等议价能力,强化资金聚集效益及功能拓展。最后,引入“虚拟资金池”的概念,根据资金使用情况统一调度闲置资金,减少资金沉淀,采用“资金计息”的方式,进行占用和贡献计价,科学合理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五)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需求

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融资渠道日益狭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这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资金获取能力,也给企业长远的稳健发展带来了阻碍。首先,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对投融资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企业自身软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商业信誉及信用评级水平,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其次,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从“银行贷款”这单一的模式跳出,转变思路结合自身情况,通过采取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大中型国有集团企业更是可以利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通过各分、子公司资源换资金等切实可行的多样化的融资形式获取资金。最后,统一管理银行授信,紧跟政策导向,抢抓机遇,掌握全面的融资信息,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提前获取银行足额授信额度储备,根据战略目标匹配长、短期结合的融资计划,切实有效的保障资金充足。

(六)夯实制度基础,强化内控风险防控及监督作用

一方面,结合国有企业自身情况制定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如资金管理办法,现金管理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明确岗位职权职责及审批权限,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规范资金管理。同时,根据公司内部控制管控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如:“三重一大”制度,“大额资金使用”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及审批流程,避免国有资产损失,杜绝一切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树立领导的审计意识,保持审计独立性,便于开展行之有效的审核工作。同时,强化穿透监测,监督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坚持动静结合全方面全覆盖的,从过去“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经营、财务风险精准识别、及时预警、有效处置,为国有企业持续稳健经营保驾护航。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审计结果据实公示,整改落实,层层下发,责任到人,并定期反馈整改结果。

五、结束语

现今处在国有企业改革加速推进及新会计准则的深度实施的新形势下,资金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成效差,资金管理工作推不动的困境。基于现状,国有企业应及时自省,加强全员资金管理意识,以业务模式创新为抓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夯实制度建设,强化资金风险防控及监督,以实现资金管理手段与方法的持续优化,解决资金难题,促进国有企业规模扩张及利润提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资金国有企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