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研究

2022-09-21张伟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脑血管缺血性

张伟英

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1,2],语言障碍、昏迷、偏瘫、口眼歪斜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会较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3],因而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消除不良症状、提升患者健康水平的关键。然而因缺少有效的技术条件,以往临床中仅能够使用常规的治疗模式,包括外科颈动脉内膜切除与药物治疗等,然而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显示,常规治疗方式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并且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再次复发的情况,使患者承受较为严重的额外病痛[4,5],为此需要使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在现有的治疗水平下,医生开始使用神经介入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9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60.5±4.9)岁;发病时间3~4 h、平均发病时间(3.5±0.3)h。试验组中男30 例,女9 例;平均年龄(60.9±5.1)岁;发病时间3~5 h,平均发病时间(3.6±0.3)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经影像学检查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②发病时间均<6 h;③家属对于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表示同意与知情,并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恶性肿瘤、脑出血、严重高血压、多发性脑梗死、精神性疾病;②存在对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过敏情况。

1.4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为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选用0.9 mg/kg 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注射器将10%的药物于1 min内完成注射,其余90%的药物使用泵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滴注,滴注时间约为1 h。治疗后24 h 内需要为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吉林省百年六福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567,规格:0.5 g)进行治疗,采用口服方式,1 次/d,100 mg/次。

试验组患者接受神经介入治疗,术前3 d 为患者使用0.1 g 的阿司匹林与75 mg 的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规格:300 mg)治疗,以便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的抑制,口服1 次/d。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给实施局部麻醉,选择血管造影技术对缺血区侧支循环进行探查,以便能够对动脉病变部位、程度与侧支动脉循环状况予以有效的明确,于股动脉进行穿刺,经路径图与微导丝引导,为患者置入6F 或8F 动脉鞘,经主动脉为患者置入内径为2 mm 引导管,直至颈动脉或椎动脉内。将20 万U 的注射用尿激酶(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216,规格:5 万U)与2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经微量泵自溶性导管泵入,将泵速控制在1 ml/min;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并对患者实施动脉造影,以便能够对堵塞血管再通情况进行判断,术后对穿刺部位实施止血与包扎,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测,并且需要对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严密观测,术后需要为患者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8,规格:0.2 ml∶2500 IU)进行抗凝治疗,连续治疗4 d。

1.5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NIHSS 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12 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NIHSS 评分进行评价,满分为42 分,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1.5.2ADL 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12 个月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依据ADL 评分进行,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别为(8.97±2.34)、(5.67±1.24)、(3.56±1.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6±3.12)、(10.56±2.12)、(8.74±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ADL 评分分别为(68.91±3.31)、(75.67±5.18)、(83.74±7.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6±3.08)、(61.52±4.15)、(70.71±5.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b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方式。在该种治疗方式中,医生主要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从而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医生进行有效的诊断,进而能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恢复脑部正常血供,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7,8]。通过临床实践显示,神经介入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各项操作过程较为简便,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术后不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能够加强对患者的保护[9]。本研究通过结果显示,治疗1、6、1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神经介入治疗主要是经股动脉、股静脉对患者实施插管,从而对颅内、颈部脑血管实施治疗,处于外科开放性手术、内科常规性治疗间,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辅助下能够准确观察病灶情况,进而能够进行针对性治疗,使脑部正常血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10];除此之外,在对患者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医生还为患者使用尿激酶,因而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能够有效的促进纤溶酶原朝纤溶酶的催化与裂解,并且降解血液循环系统中所具有的各个凝血因子,全方位地对远端小血栓进行溶解,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脑血管缺血性
更正声明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
体检别忘查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