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疗法加体针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变化与肩部功能活动的影响

2022-09-21何旭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火针疼痛感肩部

何旭鹏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俗称为50 肩[1,2]。患者在患病初期,会产生疼痛感,白日疼痛感较弱,到了夜晚会加剧,逐渐发展后,患者肩关节功能会存在障碍,无法正常应用。一定程度之后,患者疼痛感与肩功能会逐步改善,最后逐渐复原。此类疾病不仅属于慢性疾病,主要是患者肩关节四周等部位出现炎症[3,4]。肩周炎疾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容易出现,尤其容易出现在女性群体中,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劳动就会容易产生这种疾病。如果治疗不科学,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甚至肩部功能活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初期患者肩部会感到压痛,逐渐延伸到颈部和肘部,一些患者还会出现三角肌萎缩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数字双盲法分为火针组与体针组,各49 例。火针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40~61 岁,本科以上学历12 例,高职高专学历18 例,初中学历19 例。体针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39~60 岁,本科以上学历11 例,高职高专学历19 例,初中学历1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采用国家颁布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与诊断,患者外伤筋骨,由于长期慢性劳动所致;会由于天气变化及劳动复发,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患者同意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治疗阶段能够遵医嘱;患者未出现其他疾病。排除标准: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患者无法坚持治疗;患者智力受到限制;患者肩部发生骨折。

1.2方法 腧穴定位:定位需要按照国家制定标准实施。火针组采用体针联合火针方法治疗,体针处方采用针灸治疗学中关于肩周炎治疗的方法:主要针刺穴位包含阿是穴、肩贞、阳陵泉、肩前等穴位;如果患者肩关节外侧疼痛,需要添加外关穴;如果患者血瘀,需要添加血海、膈腧;如果患者肩关节后侧疼痛,需要添加乘风;如果患者湿气过重,需要添加陵泉;如果患者患肢抬肩受到限制,可以配条口透承山;如果患者上肢疼痛,需要添加尺泽。火针处方:阿是穴,让患者做梳头和叉腰等动作,在患者肩部找到疼痛点。治疗方法:首先采用体针针刺方式,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置,为患者患侧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在消毒之后,使用1.5 寸30 号毫针施针,施针时间为每10 分钟间隔施针1 次。在消毒过程中,使用碘酒进行消毒,碘酒浓度为2.5%,采用火针治疗方式,针刺患者阿是穴,酒精棉球浓度为75%,将其脱碘处理,使用火针号为中号,选择的火针使用酒精灯处理,快速扎入到患者体内,进针深度为2 分,出针速度一定要快速,同时也要保证进针精准度,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进针处理,针孔需要使用消毒棉球进行按压处理,将万花油涂抹在患者针孔部位。体针组单独采用体针医治方式,操作方法与火针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1 次即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疼痛评分,采用南登昆教授横线式日测疼痛方法,给予每一位患者一张评估单,在单上划一条长横线,标出0 和10 的数字,10 说明患者疼痛感强烈,0 说明患者无疼痛感。让患者在上述横线上标出自己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强,分数越小,说明患者疼痛感越低。②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对比火针组与体针组肩部功能活动情况。测量患者关节活动范围,采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设计的方盘量角器,主要测量患者肩关节活动情况,其中包含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状态,其中前屈0~180°为一型,后伸0~50°为二型,外展0~180°为三型,外旋0~90°为四型,内旋0~90°为五型。测量措施,让患者保持坐位和立位,测量患者肩部后伸和前屈位置,患者臂部放置在身体两侧,将肘部伸直,将量角器放置在肩峰部轴心,固定腋中线与臂部之间保持平衡状态,同时需要促使肱骨纵轴与移动臂之间保持平行。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端位,臂部放置在体侧部位,伸直肘部,量角器放置时,放置轴心为肩峰,身体与固定臂之间要保持平衡状态,测量肩关节外旋与内旋活动状态,需要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置,肩部外展角度为90°,患者固定臂与地面之间要保持平衡,尺骨与移动臂之间也要保持平行。④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症状大幅度缓解;有效:患者肩周炎症状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未减轻,逐渐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⑤对比火针组与体针组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85 分,比较满意:70~85 分,不满意:<7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针组疼痛评分低于体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体针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两组治疗前后的肩部功能活动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前屈度数、肩关节后伸度数、肩关节外展度数、肩关节外旋度数、肩关节内旋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针组肩关节前屈度数、肩关节后伸度数、肩关节外展度数、肩关节外旋度数、肩关节内旋度数均高于体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肩部功能活动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肩部功能活动情况比较(,°)

注:与体针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火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体针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5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火针组总满意度为97.96%,高于体针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肩周炎一般情况下容易发生在女性群体中,年龄40 岁以上为高发期,如果患者肩部软组织出现变化,加上外力作用于肩部,患者无法承受压力力度就会出现肩周炎;患者在长期劳动中姿势存在错误,也是导致患者肩部受到损伤的原因;如果患者上肢受到外力损伤,肩部长时间固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肩部粘连性萎缩状态;如果患者肩部被急性牵拉和挫伤未实施及时治疗,也会导致肩周炎[5,6]。肩外因素,如果患者存在心肺和脊椎病等疾病,且疾病长期没有痊愈,患者肌肉发生持续性痉挛,会出现缺血现象,也是导致炎性疾病发生的原因,最后成为真正的肩周炎[7,8]。肩周炎患者初期肩部会存在阵发性疼痛,多数情况下属于慢性发作疾病,之后疼痛感会逐渐增加,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刀割般疼痛,而且呈现持续性状态,患者在劳动后或者气候发生变化时疼痛感会升高,疼痛感逐渐会扩散到上肢和颈顶部位,如果患者肩部受到牵拉和碰撞后,经常会出现撕裂般疼痛。此病主要特征为肩部疼痛白日轻,夜间严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保暖,肩部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寒冷会增加患者肩部疼痛感[9,10]。患者肩部活动如果无法保持常规状态,那么患者肩部不同方向都会出现抑制,尤其在做一些上举和内旋等动作时会更加明显,肩周炎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患者肩关节也会存在粘连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肌力降低,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受到影响。患者难以完成洗脸和梳头活动,如果肩周炎较为严重,甚至对患者肘关节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在屈肘时无法摸到同侧肩部,患者将手部后伸之后的再屈肘动作也无法完成[11,12]。患者一旦出现肩周炎疾病会非常怕冷,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棉垫包肩,即使在夏日,温度较高情况下也无法吹风。大部分患者肩关节周围也会存在压痛点,患者肌肉会出现痉挛和萎缩。目前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和药物治疗方式,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由于麻醉时间较短,患者肩周疼痛缓解时间也相对较短暂。由于肩周炎属于一种长期疾病,因此患者长期服药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出现。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仍然不被患者接受。肩周炎属于痛肩,患者多数存在肝肾亏虚以及气血不足等情况,是造成患者肩周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出现肾气衰,则说明患者会骨髓不顶,没有力气运动。肝与筋相关,肝血虚弱,说明筋会失去所养,筋弛麻木没有力量,会导致肩臂伸展不顺利[13,14]。外因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外邪入侵与劳损。部分学者认为,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血管功能作用,有利于淋巴管与血管合理扩张,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血管通透性也会逐渐降低,不会发生炎症和水肿等不良反应,患者疼痛性刺激性也会得到改善。火针具有祛风除湿功效,同时也具有温通经脉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单独采用体针治疗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火针组疼痛评分(4.03±1.23)分低于体针组的(7.03±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采用火针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在治疗阶段,实施有效消毒处理,因此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本次治疗过程中,采用火针与体针结合治疗方式,主要原理为病在筋、病在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调节患者筋和骨,火针治疗能够使针体得到加热,能够将热量直接导入到人体,通过脑穴与经脉,在人体内可以直接激发患者经脉,促使血气有效运行,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温壮脏腑阳气。火针主要借助于火热力量,具有艾灸功效及温通经络作用,促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15,16]。火针主要是灼烙人体脑穴胰理,患者经络外门可以开启,让湿邪出路,可以将淤血、水湿、淤浊等湿邪排出体外,患者肩周炎得到改善[17-20]。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火针组肩关节前屈度数(151.23±10.21)°、肩关节后伸度数(43.23±8.21)°、肩关节外展度数(146.23±12.21)°、肩关节外旋度数(50.23±4.21)°、肩关节内旋度数(45.23±4.21)°均高于体针组的(143.23±10.21)、(38.23±8.21)、(134.23±12.21)、(45.23±4.21)、(33.23±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患者各项功能逐渐恢复。

火针具有两种功能,一种为行气功能,还有一种为发散功能,通过火力将患者外门打开,患者体内会出现邪热,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火针不仅对治疗风寒湿邪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能治疗热痹之症。在本次研究中:火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体针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发现,采用火针联合体针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进行应用。

采用火针与体针联合治疗方式,患者肩周炎疾病症状逐步得到缓解,同时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于此种治疗方式满意度较高,在本次研究中:火针组总满意度为97.96%,高于体针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结果可知,采用火针与体针联合治疗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理想治疗方式,可以得到推广。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由于所选择例数较少,同时研究时间较短,所以在研究结果上,与实际会有少许偏差。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患者之间心理状态有所不同,所以会对结果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将会避免上述存在的不足,增加研究例数,同时会增加研究时间,在选择患者时进行心理测试,尽量减少与实际结果的差距。②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患者对针灸治疗和疾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的患者理解能力有所偏差,对治疗结果和满意度会产生影响。在未来研究中将会不断改进,通过采用探讨会等活动发放关于体针及火针治疗肩周炎相关知识,采用健康图册宣传等方式,提高患者保护意识。在选择患者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家庭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相似度较高患者,促使研究结果更加精准,为医学发展创造一些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体针与火针结合治疗肩周炎,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相关功能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化治疗方式,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火针疼痛感肩部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贴麻后火针剥除术治疗甲周疣*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火针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