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在碘造影剂外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18刘文静吴家会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硫酸镁

刘文静 吴家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0

CT增强扫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作为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1]。CT增强检查时,通过外周静脉高压注射碘造影剂,注射压力大,同时受到患者配合程度、血管弹性及CT检查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易出现造影剂外渗[2]。造影剂外渗会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导致肢体活动障碍,还会导致静脉炎,造成患者痛苦,加强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碘造影剂外渗推荐采用50%硫酸镁或地塞米松溶液局部外敷并抬高患肢等治疗措施,但治疗过程长,愈合时间慢,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3]。红花为菊科植物,味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作用,能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4],临床使用范围广,无明显毒副作用。本研究采用自制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进行碘造影剂外渗患者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使用碘海醇进行增强CT扫描时发生外渗患者80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3±8.2)岁;外渗程度:Ⅰ度22例,Ⅱ度10例,Ⅲ度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7±7.8)岁;外渗程度:Ⅰ度19例、Ⅱ度12例、Ⅲ度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有注射造影剂史,造影剂渗出诊断明确;②年龄>18岁;③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患有外周血管疾病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相关疾病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河北邢台冶金镁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3022031,规格:500 g/袋)纱布湿敷于渗漏部位,纱布覆盖范围至少超过肿胀部位2 cm,3~4次/d,每次湿敷2 h。观察组先采用50%硫酸镁纱布以相同于对照组方法湿敷后用院内自制红花酊溶液(院内制剂,生产批号:20170903,规格:500 ml/瓶)湿敷,停留2 h,3~4次/d。红花酊制备方法[5]:红花100 g,75%乙醇1000 ml,将红花浸泡在乙醇中1周。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有效率:药物治疗开始24 h后患者肢体局部肿胀及疼痛感完全消失,外渗处皮肤张力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完全正常称为显效;药物治疗开始48 h内患者肢体局部肿胀及疼痛感有明显减轻,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称为有效;药物治疗开始48 h后,患者肢体局部水肿范围有所减轻,皮肤张力程度降低,但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有明显疼痛感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②起效时间:从药物治疗开始,患者肢体外渗处组织水肿减轻,疼痛感明显降低,肢体活动受限逐步解除,开始恢复的时间。③治愈时间:从药物治疗开始至患者肢体外渗处组织水肿、疼痛感完全消失,皮肤张力完全恢复正常,局部肢体活动受限完全解除,自如活动的时间。④静脉炎: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判定标准(INS)分为3级[6],Ⅰ级:肢体局部存在疼痛、红肿或水肿现象,但静脉形态无条索状改变,也无局部组织或皮下硬结感;Ⅱ级:肢体局部存在疼痛、红肿或水肿现象,同时静脉形态出现条索状改变,但无局部组织或皮下硬结感;Ⅲ级:肢体局部存在疼痛,红肿或水肿现象,同时静脉形态出现条索状改变,局部组织或皮下可触及硬结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和治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起效时间和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和治愈时间比较(h,x ± s)

2.3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外渗事件发生率为0.1%~0.9%[7]。碘造影剂高浓度、高渗透压、高黏滞性的特性在外渗后往往导致比普通静脉液体外渗更严重的后果,造影剂外渗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外渗部位烧灼样刺痛、水肿、红斑、水疱,局部肢体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等症状,导致患者可能出现紧张或恐惧的心理,增加治疗护理的难度[8]。临床上对于造影剂外渗损伤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即使患者皮肤完好,局部无明显肿胀,但肢体内部神经肌腱或关节周围已形成瘢痕粘连[9]。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早期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对造影剂外渗患者多推荐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硫酸镁具有高渗收敛作用,可抵消药物的外渗作用,纠正渗透压平衡,减轻组织肿胀疼痛,同时镁离子可以激活细胞膜上Na+-K+-ATP酶,保持细胞内钾的稳定,维持细胞膜电位稳定,具有扩张血管、消除水肿、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使表浅静脉扩张充盈,预防静脉炎发生[10]。然而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湿硫酸镁纱布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干,纱布上的硫酸镁析出形成结晶会刺激皮肤,湿纱布变干后也很容易脱落,硫酸镁与皮肤接触时间也会变短,直接导致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变短[11],治疗效果差,虽然可以局部使用保鲜膜覆盖纱布减少水分流失,但患者局部水肿消退情况仍不理想,而且保鲜膜包裹湿敷增加了患者不适感。研究显示乙醇、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溶液以及马铃薯外敷治疗造影剂外渗也具有一定效果,某些中药如芒硝、如意金黄散外敷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中医学上,造影剂外渗导致的临床症状属于毒结凝滞、血脉阻滞的范畴,主因瘀血阻于经脉,致使脉络气血运行受阻、水津外溢,患者局部皮肤肿胀、张力增加出现疼痛、发白,治疗上主活血清络、化瘀止痛为原则[13]。红花具有散瘀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将干燥红花浸泡在乙醇中制成红花酊,是临床常用的外用药,局部用药安全性高,采用乙醇作为溶剂,将药物引于患处,使得药效易于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同时乙醇挥发过程中带走大量热量,降低了肢体局部温度,还能起到麻醉剂镇痛功效。红花酊有明显的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抗损伤能力,保持血管弹性,减轻静脉刺激症状,达到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及预防静脉炎的目的[14]。本研究选用红花酊及硫酸镁联合湿敷治疗碘造影剂外渗造成的肢体肿胀、水肿、疼痛及局部静脉炎等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表明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造影剂外渗造成的不良后果。

本研究显示采用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碘造影剂外渗对患者局部肢体肿胀疼痛缓解起效快、效果好,显效时间4 h左右,极大地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优于孙海霞等[15]采用如意金黄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造影剂外渗的效果,使患者肢体功能更早恢复自如活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红花酊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经济实惠,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本研究中,造影剂外渗重度患者较少,所占比例较低,如果增加重度渗出患者例数,且评估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时间节点有所提前,如用药后36 h或更早时间点,可能会出现各组之间有效率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临床上对于造影剂外渗造成的不良后果,应以预防为主,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注意事项,做好使用前评估,护理操作严谨、规范,即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满意度[16]。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硫酸镁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CT 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干预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