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探讨及优化

2022-09-17衡建福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温湿度药房受试者

蒋 云 衡建福

湖南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湖南长沙 410013

试验用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照药品或安慰剂,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重中之重,也是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核心,管理的好坏影响着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受试者用药安全。 我国2020 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 在第四章第二十一条中对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进行了相关规定,各临床试验机构均需按照规定认真执行。 本文结合国内试验用药品主要管理模式,对湖南省肿瘤医院的临床试验药房管理试验用药品进行探讨, 并将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旨在促进规范化管理试验用药品。

1 国内试验用药品主要管理模式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简称机构)药品管理模式有三种,分别为专业组临床科室管理、药剂科药房管理、GCP 药房中心化管理。

1.1 专业组临床科室自行保管试验用药品

由各个专业组派研究人员管理药品,经项目主要研究者(principle investigator,PI)授权、GCP 及试验方案培训后,负责药品接收、保存、发放、回收、退回等环节的工作,此管理模式由于专业组众多且分散在医院不同区域,需要多名研究人员参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大多是兼职人员,通常由护士或医师担任药品管理员,对法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不熟,也未受过药学专业培训,容易产生问题,如药物过期仍在架、药物错发漏发、温湿度管理不严和人员流动频繁,这给试验用药品管理带来隐患,对受试者用药安全带来风险,存在机构办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该种管理模式不具备优势。试验用药品分散在各个专业组科室保管,项目组需提供符合保存条件的设备设施,不同的专业组均需要配备专业的存储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试验物资的浪费,且不便于医院管理,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运营成本。

1.2 药剂科药房共管模式

试验用药品由药剂科药房管理,统一存放在药剂科药房的某个区域, 由药剂科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管理好试验用药品,导致精力有限,分身乏术,无法满足试验用药品专人专管的管理要求。 试验用药品管理严格,除了要求管理人员熟悉GCP 等相关法律法规外, 还需掌握试验方案、试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业务面宽,标准高,若由药剂科药房人员管理,难以达到GCP人员管理要求。另外,药房空间有限,对于试验项目较多的中心,无法满足试验用药品的存储需求,亦不利于机构办全程实时质控、申办方监察、稽查等各项工作的开展。7 种; 存储在阴凉箱中有注射药6 种; 共计口服药152 种,注射药333 种。 GCP 药房集中统一管理全院

1.3 GCP 药房中心化管理

试验用药品采取中心化管理, 单独成立GCP 药房,所有的试验用药品均由GCP 药房统一管理。 由机构办委派专人管理试验用药品, 能节约临床试验资源,有助于机构规范化管理,满足发展需求。专职人员统一培训考核后即可上岗,按照药物存储要求,合理布局药物存储空间,根据储存条件,增加药物保管设备设施,药物管理过程不受研究过程影响,也符合相关规定的管理要求;集中化管理更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让整个过程更严谨、更规范,更有利于各方监管。

2 湖南省肿瘤医院药房管理

近年来,随着药物临床试验的高速发展,试验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机构实施优良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临床试验流程长,试验管理环节多且繁琐,从而直接影响企业药物开发的速度,而机构只有通过优化流程,缩短临床试验阶段在机构的等待时间,才能加速临床试验。 随着药物临床试验项目需求的增加,试验药房工作的逐步开展,优化试验用药品管理流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湖南省肿瘤医院分析国内三种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的利弊,总结经验,得出GCP 药房中心化管理方式适合本院。目前,医院设有临床试验药房共7 间,存储637 项临床试验项目试验用药品,其中药物存储条件为2~8℃者有口服药7 种, 注射药276 种;15~25℃者有口服药145 种,注射药44 种;20~30℃者有注射药的临床试验用药品,临床试验药品中心管理示范项目于2015年通过“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联盟”检查认证,湖南省肿瘤医院被评为临床试验药品中心管理示范单位,并获得“优秀”评级。 药房从硬件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试验用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轻临床试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药房工作人员在临床试验中的参与度, 保障药物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促进临床试验规范化发展。 通过优化流程,简化试验步骤,机构达到减少人力物力,少走弯路,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现就运行的中心药房的建立和管理模式及优化做以下介绍,为同行提供参考。

2.1 硬件设备设施与人员

为保证对试验用药品科学、规范地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药品储存质量,管理试验用药品均需满足硬件要求, 按照药品温湿度保存要求合理存储,存储药品硬件要求如下。 ①双路电或者不间断电源:保证中心药房持续24 h 供电, 不间断电源在断电情况下供电至少4 h;②双空调:空调能调节室内温度,保证药房室内温度不受天气变化而影响药物储存质量,安装双空调可以交替工作,设置更合理,后备力量充足,即使出现电器故障,另一台空调能代替其工作,持续调控室内温度;③24 h 温湿度冷链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简称温湿度系统):自动监控温湿度,发生温湿度超标,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工作人员;④数显温湿度计:持续监测温湿度情况,在温湿度冷链监控系统发生故障下,可采用其监测的温湿度数据;⑤药物冷藏、冷冻冰箱、药品阴凉箱:可用于保存不同温度要求的药物,对于设备数量较多的中心,命名编号,须与温湿度监控的设备名称保持一致;⑥药物常温储存柜:专用、专锁,并贴有标识,最好按项目划分区域存放,室内具有良好的储存条件,如避光、通风等;⑦校验:设备须定期进行计量校验,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替换;⑧加湿器、除湿机:用于调控室内湿度的变化。

药物管理员及替代人员必须经过PI 授权, 获得GCP 培训证,经试验方案及药物相关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管理法律法规,掌握机构制订的试验用药品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药物管理员一般有药学背景, 具有药师及以上职称及相关工作经验,专业科室药物管理员一般由护士、技师、医师、药师等经PI 授权的相关人员担任。 药物管理人员都经过GCP培训和试验方案的培训,熟悉试验方案要求及操作流程、给药途径、药理和毒副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2.2 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临床研究药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预案,明确药物管理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临床研究药物接收SOP、 临床研究药物保管SOP 及丢失处理SOP、临床研究药物发放SOP、临床研究药物回收SOP、临床研究药物返回SOP、临床研究药物销毁SOP、不合格药物管理SOP、临床研究药物抽样SOP、临床研究药物拆零使用SOP、临床研究特殊药物(毒、麻、精神、放射性药物)管理SOP、临床研究药物相关文件保管SOP、温湿度记录SOP、医疗垃圾处理SOP、来访人员登记SOP、应急事件处理SOP 及严重差错应急预案等。

2.2.1 药物接收 药物接收时,由双人核对入库,查看经伦理备案的签字盖章的药检报告,同时查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批号、药物编号、试验组别、有效期、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保存条件等信息,清点药品数量,查看外包装是否完好破损、有无污染物和渗漏,包装标签和标识是否与方案一致;及时导出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发生超温、温度缺失等情况时,接收药品后应立即隔离药品,隔离期间药品须按照药品存储要求保存,并上报申办方进行处理。 对于超温后继续使用的药品, 申办方应提供经伦理批准后的签字文件; 超温后不再使用的药品应通知申办方及时退回,处理的整个过程均需做好记录。

2.2.2 药物保存 试验用药品须按保存条件储存在安全的环境下,并有防火、防水、防潮、防虫、防盗等设施。 对光线、空气、温湿度有特殊条件的试验用药品,注意按要求保存。 对于温湿度超标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如升温、降温、除湿、增湿等工作。 试验药品按项目定位存放带有项目相关信息标识的独立密闭柜层,不得与其他药品混放。 温湿度系统监控温湿度数据,每日检查监控系统日常运行情况,发现异样应立即报修;出现温湿度系统故障而导致温湿度数据缺失的情况,应采用数显温湿度计监测的温湿度数据做好相关记录备查;每月将温湿度数据导出并打印签名。 存储期内,若出现超温、超湿等应急事件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有隔离记录及处理记录。 每季度盘点试验用药品、核对药品库存数量、是否账物一致,检查药品有效期、外观质量,发现问题,立即隔离药品并记录,尽快通知研究者和申办方进行处理。 对于近效期药品,应做好明显标识,到期进行下架处理,防止过期药品发放给受试者使用。

2.2.3 药物发放 机构项目管理员在发药前进行质控,实时质控患者本次随访的病历、化验单、日记卡、评分表等相关材料, 质控合格后在病历本上盖好质控章,由研究人员或患者凭着质控章去药房领药,药物管理员审核处方、项目组中央系统随机的编号信息、药物使用及发放记录,核对临床试验名称、申办方、PI、项目财务编号、受试者姓名缩写及编号、受试者门诊号、药物名称、药物编号、试验组别、批号、数量、规格、用法用量、发药人签字、领药人签字等信息。 发药时,向领药人交代药品使用方法、特殊注意事项,提醒受试者保存好空药盒、空包装和未使用的药品,不随意丢弃,回院访视时交给研究者。发现库存不足时,药物管理员应及时通知申办方补充药物。

2.2.4 药物回收、退回与销毁 发药前,清点受试者带回的剩余的药品及空包装盒、空铝板,研究者及时将回收的药品及药盒回收至GCP 药房。 回收记录在药物发放回收表上,应记录回收药物名称、数量、空包装数量、交接人签名及日期等信息,记录理论回收量与实际回收量,若两者不一致时,应记录清楚原因,是否存在遗忘、丢失等现象,并嘱咐受试者在下次访视时注意。 试验过程中,申办方应根据GCP 药房存储空间及时回收剩余药品和空包装盒至申办方。 试验结束后,药物管理员核对药物接收、发放、回收、退回的数据链条是否一致,实际清点退回的数量与数据链条得出的理论退回数量是否一致,核对完后将所有未使用及剩余药物、空包装应全部退至申办者,与监察员核对签字,并做好退回记录。机构由于条件受限,剩余药物及空包装不负责销毁,退回至申办方后由申办方负责销毁并记录。

2.2.5 记录与资料存档 GCP 原则是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药物管理应及时、准确、详细、真实地记录。试验用药品的接收、保存、发放、使用、回收、退回和销毁等管理全过程的所有记录,特别是药物管理过程中的突发应急事件,应如实记录发生的事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涉及项目名称、申办方、PI、药物名、人物、发生原因、事情经过、处理措施、结果导致、原因分析,目标与计划等。试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到项目文件夹中进行归档。 试验药物管理过程中要配合监查员、伦理委员会、质控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查、稽查和视察。

3 小结

中心化管理试验用药品,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试验用药品管理标准操作规程,有利于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保障受试者权益、健康和安全,保证药物临床结果的真实、科学和可靠。通过试验用药品管理,加强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实时质量控制,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试验受试者安全用药,提升了机构的管理水平,增强了机构综合实力。 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法规要求、可操作性强的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 目前,临床试验用药品中心化管理已成为趋势,中心化管理试验用药品和优化管理模式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温湿度药房受试者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档案库房温湿度记录统计及调控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变电站高压配电智能温湿度控制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药房里的照相馆
与较胖者进食 食量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