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经·周南》注疏中的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

2022-09-17张曼利

今古文创 2022年34期
关键词:训诂注音关雎

◎张曼利

(天水师范学院 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关于“训诂”的含义,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用来解释故言或者古语。从构词方式上看,“训”和“诂”被视为动宾关系,就是解释故言的意思。例如:(1)汉·许慎《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诂,训故言也。”(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伸之凡顺皆曰训。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通过许慎和段注的言论可以看出,这里的“训”是动词,而“诂”是名词,两者是动宾关系。2.解释或注解之义。此时“训”和“诂”二字被视作并列关系,都是动词,为“解释、疏通”的意思。例如:唐·孔颖达《诗经·周南·关雎》疏云:“‘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所以“训诂”就是解释古今词义不同的词汇,辨别物品的形态体貌,用来解释、疏通古义。3.用来解说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正如黄侃所说:“诂者,故也,即本来的意思;训者,顺也,即引申的意思。训诂就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

综上所述,“训诂”就是对古代语言,特别是对古代文献语言的解释工作,而训诂术语与训诂内容是其重中之重。本文就以《诗经·周南》为例,注疏以《毛诗正义》为蓝本,探究其中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术语,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训诂知识。《毛诗正义》是由汉代毛亨作注,郑玄作笺,唐代孔颖达作疏,陆德明注音,属于十三经注疏的一部分,在训诂学界地位颇高,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一、训诂术语

训诂术语是训诂学中用来解释语音、词汇、语法的专门用语,一般具有特定的用词和句式,根据解释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要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用来释义、注音、校勘等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术语是不同的。我们也可以根据使用的不同术语来判断其训诂目的,这是训诂工作中的一大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用来解释词义,辨别字形,说明通假,点明言外之意,说明被释词状态及被释词属性的训诂术语

1.某(者),某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式,类似于给某字下定义。“某,某也”中前“某”是被释词,后“某”表其意义,意思是“前某等于后某”。这种情况适用于两个词语意义相同或者相近,通常用来解释同义词。与“某者,某也”句式相同,都是用来解释词义相近的词语。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窈窕,幽闲也。逑,匹也。为配偶之义。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笺》云:宜者,谓男女年时俱当。年龄相当,可以为配偶的选择。

2.曰、为、谓之

“曰”“为”“谓之”都有“叫做”“称为”“称之为”的意思,被释词通常放在“曰”“为”“谓之”之后,词义放其前。“曰、为、谓之”通常也用来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同时也有为被释词下定义的作用。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水中可居者曰洲。按:为“洲”下了定义,帮助读者理解。

(4)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雎》)

同志为友。有相同志向的人称为友。

(5)陟彼崔嵬,我马虺隤。(《诗经·周南·卷耳》)

《正义》曰:《释山》云:“石戴土谓之崔嵬。”孙炎曰:“土戴石为砠。”又云:“土山上有石者。”

3.谓、言

“谓”和“言”有“称为”“意思是”的含义,用来解释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具体意思,也可以解释句子大意或者篇章大意。被释词通常放在“谓”“言”之后。基本句式为:“谓某”“言某”。

(6)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妇人谓嫁曰归。

(7)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诗经·周南·卷耳序》)

《正义》曰:“作《卷耳》诗者,言后妃之志也。”

4.犹

“犹”是“就像……一样”“如同……”的意思,主要用来解释近义词和同义词,有时也可以用来解释句子含义。基本句式是:“甲,犹乙也。”

(8)乐只君子,福履将之!(《诗经·周南·樛木》)

《笺》云:将犹扶助也。按:将就是扶助之义。

5.之言

“之言”为训诂方法中的声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之言”不仅可以解释字义,还反映了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有声音上的联系,它们可以是双声叠韵,甚至是同音字。基本格式一般为:“甲之言乙也。”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笺》: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6.貌、然、之貌、之状

“貌、之貌、之状、然”都表示“……的样子”“……的状态”,说明了这一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的状态、性质,基本格式为:“……貌”“……之貌”“……之状”“……然”。

(10)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周南·兔罝》)

赳赳,武貌。按:形容威武、勇猛的样子。

(11)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正义》曰:觥,罚爵。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

(12)翘翘错薪,言刈其蒌。(《诗经·周南·汉广》)

蒌,草中之翘翘然。按:描述草木茂盛翘起来的样子。

(13)陟彼崔嵬,我马虺隤。(《诗经·周南·卷耳》)

《正义》曰:虺隤者病之状。按:形容生病者的状态。

7.辞、语助

“辞”和“语助”是用来解释虚词的训诂术语,由汉代训诂学家命名。一般句式为:“甲,辞也”“甲,为语助”。说明被释词“甲”在句子中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可以充当句子成分,同时还说明了被释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14)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周南·汉广》)

思,辞也。按:此“思”是虚词,而不是常用义“思念、想念”等,如果不知道这个训诂术语,会有碍于读者的理解,从而造成根本性的错误。

(15)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诗经·周南·汉广》)

《正义》曰:《释训》云:“之子,是子也。”李巡曰:“之子者,论五方之言是也。然则‘之’为语助。”

(二)用于注音的训诂术语

训诂要解释故言与方言,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或异读字,而要解释这些字,就必须对其进行注音。因此,注音也是训诂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1.音

直音注音法,用同音字直接给一个汉字注音,基本格式为:“某,音某”。

(1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洲音州。

(17)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诗经·周南·汉广》)

泳音咏。

2.反切

反切注音法就是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取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一般句式为:“某,某某反”,或者为“某,某某切”。其中“某”是被注音字。

(1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雎,七胥反。鸠,九尤反。

3.如字

“如字”是一种音义书中常用的注音方法,指一个字形因为意义的不同而产生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按照通常的读音来读,按照通常的意义来解释,这就叫作“如字”。

(1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三)用于校勘的术语

古文献在传抄或刊刻过程中会出现讹、脱、衍、倒等多种错误现象,对其进行校勘离不开训诂学的专业知识,训诂与校勘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1.当作、当为

“当作、当为”通常用来纠正古籍中错字、讹误的现象。一般术语为:“当为……”“当为”前面为讹误字体,后面为纠正字。

(20)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诗经·周南·关雎大序》

《笺》:“哀”盖字之误也,当为“衷”。

2.或作……

“或作”用来解释因为古籍版本的不同而造成的文字形体不同现象,也可称为“亦作”。一般句式为:“某或作某”,二者读音、意义都相同,只是形体不同。

(2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周南·关雎》)

《传》:荇,接余也。音义:荇,衡猛反,本亦作莕,沈有并反。接余音馀,本或作菨荼,非。共音恭,本或作供。(《毛诗正义》)

3.本作、本亦作……

“本作”与“本亦作”是一对校勘术语。用来说明文字的假借,指明不同版本之间或者引用他文的文字异形现象。

(22)麟之定。振振公姓。(《诗经·周南·麟之趾》)

定,题也。郭璞注《尔雅》:“额也。”本作“颠”,误。

二、训诂内容

训诂内容是通过训诂术语,对古文进行解释的内容,训诂内容的研究也是训诂的一项重要工作。训诂内容一般包括释词、解句;注释篇题和章旨;分析表达方式以及补充说明和正文相关的知识。

(一)释词和解句

1.释词

即解释古书中字和词的含义。如黄侃所说:“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和词义。”

(2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窈窕,幽闲也。按:这里把“窈窕”解释为“幽闲”之义,对“窈窕”这一词语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句义。

(24)螽斯羽,诜诜兮。(《诗经·周南·螽斯》)

螽斯,蚣蝑也。诜诜,众多也。

2.解句

训诂目的是帮助读者读懂一句话乃至整篇文章,在解释词义的基础上还要对整个句子进行解释,这个工作就是解句,即串讲句义。

(25)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笺》云:我告师氏者,我见教告于女师也,教告我以适人之道。按:郑玄的这一句话就是在释词的基础上,串讲了句子大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二)注释篇题和章旨

毛亨作传时,在正文开头对《诗经》的每篇内容都做了概括与总结,点明文章旨意,且在最后说明章数及句数。例如,《卷耳》这篇文章在正文前面概括诗歌主旨:“《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从中可知,作《卷耳》这首诗的作者的目的即为言后妃之,这是从郑玄的传文中就可以直接体会到的。

《正义》曰:至于忧勤,即首章上二句是也。求贤审官,即首章下二句是也。(《毛诗正义》)且在结尾处还说明本篇诗歌的章数以及每章的句数,即如:“《卷耳》四章,章四句。”(《诗经·周南·卷耳》

(三)分析表达方式

1.说明修辞手法

《诗经》善用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周南》中用的修辞主要有“兴、互言、变文”等等。其中“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相类似事物,有“托物言志”之义;“互言”也就是互文的意思,上下文在意义和结构上都相互对应,相互补充;“变文”就是为了避免重复改变不同的用词但表达同一个意思。

(26)麟之趾。振振公子。(《诗经·周南·麟之趾》)

兴也。《笺》云: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于麟。按:此句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里把讲信用、有礼貌的贵公子比作于麟趾,以显示其地位尊贵。

(27)陟彼崔嵬,我马虺隤。(《诗经·周南·卷耳》)

孙炎曰:“虺隤,马罢不能升高之病。玄黄,马更黄色之病。”按:然则虺隤者病之状,玄黄者病之变色,二章互言之也。这里运用了互言的修辞手法,“虺隤”与“玄黄”意义相近,前后相呼应,都表明了生病的这一状态,为读者解释了互言这一修辞的运用。

(28)“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诗经·周南·桃夭》)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分别使用不同的词语,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但其表达的都是“家室”意义。这就是变文同义修辞的运用。

2.说明文章特殊的表达方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的表达方式,如果不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会带来理解上的错误。例如古文中多有语序颠倒的现象。

(29)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

《正义》曰: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古人之语多倒。按:这就解释了在否定句中,以代词做宾语而造成的宾语前置现象。

(四)补充说明与正文相关知识

《诗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对爱情的追求、失恋的痛苦、生活的苦难、离别的悲伤、古代礼节制度等等,因此《毛诗正义》除了对《诗经》文本进行训诂以外,也会引用其他材料对与正文相关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以便读者对《诗经》有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

(30)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诗经·周南·芣苢》)

《疏》:“芣苢,马舄”。郭璞曰:“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陆机《疏》云:“马舄,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言宜怀任者,即陆机《疏》云所治难产是也。引孔颖达的《注疏》、郭璞注解、陆机《疏》等多个材料来解释“芣苢”,不仅解释了这个词的意义,且对其名字由来和作用都进行了解释,相当于常识来共读者学习。

三、结语

本文以《诗经·周南》为文本,浅析了《毛诗正义》注疏中的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文章将训诂术语分为三大类,将训诂内容分为四大类,在具体的例证中说明《毛诗正义》的原文内容,在某些例证后面添加了笔者的理解和观点。当然,训诂术语远不止文中所列,本文选择《周南》这几篇文章中使用较多的训诂术语加以说明,且在训诂内容中不重复阐述。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的研究是训诂学的两项重要任务,本文仅以《诗经·周南》中的11篇文章进行浅析,希望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以便更好地研究训诂学。

猜你喜欢

训诂注音关雎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评介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贤贤易色
中西方早期爱情诗审美风貌对比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诗经〉两首》阅读训练
“擅”、“唯”、“喁喁”释义注音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