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2-09-14汪鑫谢志勇杨鹏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5期
关键词:锚定穿刺针双侧

汪鑫 谢志勇 杨鹏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Kummell 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1],其主要指临床中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轻微外伤导致脊柱隐匿性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胸腰背部疼痛不适,可能短期内疼痛症状消失,但数月或者数年后,胸腰背部疼痛明显加重,继而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可能出现脊髓神经受压瘫痪[2-3]。在Kummell 病患者治疗中,通常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为主,常用为单侧PVP 术,可以缓解疼痛,稳定骨折椎体,但由于骨水泥注入患者椎体裂缝,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高,加之骨水泥团块状局限分布,同周边骨小梁锚定结合稳定性不够高,增加患者出现骨水泥移位等风险影响治疗[4-5]。双侧PVP 术治疗后骨水泥分布更均匀,理论上可以稳定同周边骨小梁锚定结合,但当前关于其在Kummell 病应用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新余袁河医院收治70 例Kummell 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意在分析此类患者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0日-2021年6月30日新余袁河医院收治的70 例Kummell 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胸腰背部疼痛症状;(2)经过X 射线、CT 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内有横行透光区或凹陷区改变,出现特征性椎体内真空裂隙征,椎体后壁完整;(3)骨密度检测T-score<-2.5。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肾等器质性疾病;(2)合并神经症状;(3)骨折椎体压缩程度>75%;(4)合并认知障碍;(5)Cobb 角40°以上,脊柱局部后凸严重畸形;(6)合并代谢性骨病;(7)合并其他骨折。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对照组和双侧组,每组35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将导针插入,使用C 臂机锁定患者病椎,后于椎棘突旁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调整C 臂机,把控头视角,使两侧椎弓根显影形状对称。于椎弓根外上侧缘进针,穿刺针针尖固定于此位置,后调整C 臂机至侧位,根据术中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穿刺针针尖角度,穿刺针缓慢击入,经过椎弓根内,到椎体前中1/3 处停止,调整C 臂机至正位。确定穿刺针针尖穿过椎体中线后,将调制的骨水泥使用注射器注入,整个注射过程均在C 臂机监测下完成,根据弥散情况适当调整穿刺针位置,待骨水泥填充满意后,将针芯插入,调整C 臂机至正位,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满意后将穿刺针拔出,术毕。

双侧组行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患者取俯卧位,麻醉准备等同对照组。进针点两个,左侧椎弓根外上侧缘十点钟方向,右侧弓根外上侧缘两点钟方向。待穿刺针针尖固定于进针位置后,调整C 臂机至侧位,根据术中情况适当调整穿刺针针尖内角度,穿刺针缓慢击入,让其经过椎弓根内,到椎体前中1/3 处停止,针尖斜面朝内,C 臂机正位透视针尖影无需过中线,将调制的骨水泥使用注射器注入,整个注射过程均在C 臂机监测下完成其余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水泥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改变情况、Cobb 角改变情况、手术时间。(1)VAS 评分。于术前3 d、术后3 d 和术后3 个月评估。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行评定,从无痛到极痛评定0~10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2)骨水泥情况。术后3 d 统计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率,其中骨水泥分布情况根据术后CT 图像骨水泥分布形态评定,以水平面、冠状面的各个区域内内骨水泥分布面积大于50%定位骨水泥分布均匀,骨水泥分布均匀率=分布均匀例数/总例数×100%。(3)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改变情况。于术前和术后3 d 评估。通过X 线或CT 检查等,对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进行观察与记录。Cobb 角正常值<20°。(4)手术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女26 例,男9 例,年龄62~83 岁,平均(70.36±1.85)岁;病程6~17 个月,平均(10.96±2.02)个月;多数骨折发生在胸腰段,T9椎体2 例,T11椎体1 例,T12椎体11 例,L1椎体18 例,L2椎体2 例,L3椎体1 例。双侧组女27 例,男8 例,年龄62~83 岁,平均(70.43±1.91)岁;病程6~17 个月,平均(10.88±2.14)个月;多数骨折发生在胸腰段,T9椎体1 例,T11椎体2 例,T12椎体13 例,L1椎体15 例,L2椎体2 例,L3椎体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VAS 评分、手术时间比较 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 d、术后3 d 和术后3 个月,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手术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VAS评分、手术时间比较(±s)

2.3 两组骨水泥情况比较 双侧组的骨水泥分布均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椎间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水泥情况比较

2.4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比较 术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s)

表3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s)

3 讨论

Kummell 病发病后,呈现性进行发展,发病初期患者椎体受外伤影响,可能会出现骨小梁微骨折,整体骨折程度较轻,稍微出现塌陷,在CT、X 射线等检查下,无明显异常[6-7]。后期随着Kummell 病的发展,微骨折对椎体血管造成损伤,骨小梁缺少血供,出现缺血性坏死,微骨折修复受阻[8]。反复的轻微外力作用,会使得微骨折不断发展,最终可能导致塌陷性骨折,逐渐发展为脊柱后凸畸形等[9-10]。目前,临床上针对Kummell 病患者多采用PVP 术进行治疗。

PVP 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适量骨水泥,达到改善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改善疼痛的目的[11]。骨水泥本身属于化学物质的一种,具有细胞毒性,可以依靠细胞毒性破坏末梢神经,缓解疼痛[12-13]。同时将其注入患者椎体内,在其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降低椎体疼痛敏感性,也可达到镇痛作用[14]。单侧骨水泥填入后,可以提升椎体刚度与强度,防止其继续压缩,减少主体内微小骨折引发的疼痛。单侧PVP 术注入骨水泥量有限,而采用PVP 术治疗,骨水泥注入量会对骨水泥分布均匀等情况产生影响[15-16]。骨水泥在椎体内中分布方式为不连续分布,可以通过点式支撑、平面支撑、立体支撑等不同支撑方式,改善椎体稳定性,但骨水泥量不足时,其对椎体产生的影响有限,支撑作用有限,稳定性改善作用受限[17-19]。双侧PVP 术骨水泥注入量多,可以为椎体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平台,确保椎体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双侧组骨水泥分布均匀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双侧组骨水泥可以为椎体提供更为稳定的平台,提升椎体稳定性,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 角,这与王一凡等[20]的研究基本相符。采用双侧椎弓根不同椎体穿刺,于椎体上下部两根穿刺针,一根穿刺针进入椎体骨小梁,一根穿刺针进入椎体内腔隙,使骨水泥在裂隙和周围骨组织中充分弥散,进而形成海绵状骨水泥,确保骨水泥与骨组织充分锚定,增加其稳定性,有效预防术后出现松动等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Kummell 病患者,在治疗中可以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稳定椎体,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锚定穿刺针双侧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锚定“四个一流”监督护航高校发展
一种门座起重机回转自动锚定装置
管道封堵机器人锚定装置设计与分析
锚定转型目标 奋力争先进位——“两会”上的农谷声音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