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癌患者开腹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9-14张东霞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5期
关键词:贫血内膜病理

张东霞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早期和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5 年生存率超过90%[1-2]。据统计,在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达12.1/10 万人[3]。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式,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复发、转移的情况[4]。肿瘤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指标被多项研究证实与患者预后相关[5-7],然而其大部分在手术后确定,不能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分层并优化其术前治疗[8]。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外周血中相关联指标,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成为近年来研究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热点[9-11];研究表明,贫血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12]。本研究就术前外周血相关指标及贫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接受开腹手术治疗,且为初次手术;(2)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3)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完整;(4)患者配合完成随访。排除标准:(1)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或激素治疗;(2)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脑出血等其他危重症或意外导致死亡;(3)合并其他肿瘤。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搜集整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检查外周血单核细胞(M)、L、N、PLT,并计算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统计记录患者贫血情况。截至2021 年12 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手术至随访期间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贫血:血红蛋白(Hb)<120 g/L。预后不良:排除新发肿瘤可能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定义为预后不良,(1)死亡;(2)通过查体、CT 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腹腔或远处的占位性病变;(3)胸、腹水内发现癌细胞。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单因素分析中的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进行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患者年龄36~72 岁,平均(56.86±6.72)岁。截止2021 年12 月,预后不良患者20 例(28.57%),预后良好患者50 例(71.43%)。预后不良组年龄≥55 岁、FIGO分期>Ⅱ期、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例(%)]

表1 (续)

2.2 两组外周血相关指标及贫血比较 预后不良组M、N、NLR、MLR 及贫血率均高于预后不良组,而L 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PL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相关指标及贫血比较[例(%)]

表2 (续)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患者预后情况为应变量,预后良好=0,预后不良=1。以2.1、2.2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M、L、N、NLR、MLR为连续变量;<55 岁=0,≥55 岁=1;子宫内膜样腺癌=0,非子宫内膜样腺癌=1;FIGO 分期≤Ⅱ期=0,>Ⅱ期=1;淋巴结转移否=0,是=1;不贫血=0,贫血=1。年龄≥55 岁、非子宫内膜样腺癌、FIGO 分期>Ⅱ期、淋巴结转移、贫血及高M、NLR、MLR 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高L 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整体生存率约75%[9]。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手术为基础的治疗可达到较好效果,其较卵巢癌、子宫颈癌具有更好的预后[4,6]。了解预后影响因素,加强对危险人群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如胃癌、膀胱癌、乳腺癌等[13-15];而治疗慢性炎症可有效减少癌前病变进展为癌症[16]。M、L、N、PLT、NLR、MLR 均血源性炎性标志物,其较病理指标更简单易得,研究其术前水平对EC 患者预后的影响有利于及早预后评估及干预。

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中循环的单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浸润转移有关,子宫肿瘤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加与侵袭性肿瘤行为、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和生长相关[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高单核细胞水平为EC 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理论相符,文献[17]结果亦显示,子宫内膜癌复发/进展时单核细胞计数升高与较差的生存结果相关。淋巴细胞在抗肿瘤免疫、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早期其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病情进展,其数量减少,抗肿瘤作用减弱,炎症反应增强,肿瘤生长转移加速,致使病情恶化[11,18]。本研究中,预后不良患者术前淋巴细胞更低,其升高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中性粒细胞可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可分泌多种炎症因子,促进细胞增殖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19]。本研究中,预后不良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但其并非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11],但本研究中并未发现该指标在不同预后患者中存在差异。NLR、MLP、PLR 为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炎症指标,反映了严重与机体抗肿瘤免疫之间的平衡[5,11]。NLR、PLR 与较低级别胶质瘤、卵巢癌、乳腺癌等预后相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亦存在一定相关性[8,10]。有研究显示,治疗前NLR 的增加与乳腺癌女性的死亡率升高相关,而术前NLR 和PLR 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结果的独立预后因素[20];MLR 作为新型炎症指标与EC 患者多项临床病理特征相关[11],文献[21]则表明MLR 在EC 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本研究中就NLR、MLR、PLR 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LR、MLR 升高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LR 对预后并无明显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21]。

子宫内膜癌中的贫血通常可由肿瘤出血或副肿瘤机制引起。肿瘤可产生或诱导细胞因子从而诱导癌症相关炎症,并抑制造血分化;贫血导致组织缺氧,在肿瘤微环境中诱导血管生成,并通过这一机制引发对治疗的抵抗[17]。研究认为,术前贫血与EC 患者不利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和不利的生存结果相关[12]。本研究中,不良预后组具有更高的贫血率,多因素分析证实其是EC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纠正患者贫血状态至关重要。年龄、FIGO 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

综上所述,低L 及高M、NLR、MLR、贫血均不利于开腹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应加强对此类人群术前治疗及术后监测,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一些争议性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且来源局限,存在一定偏倚,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随访时间最长仅3 年,所得预后数据较少,仍需进一步追踪5 年甚至更长时间结局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贫血内膜病理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