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量化评估的递进式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2022-09-07马彩霞王兰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支气管病情肺炎

李 倩,马彩霞,王兰兰,杨 姣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且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细菌或病毒经支气管进入,导致支气管、肺泡的炎症反应[1]。冬季支气管肺炎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肺气肿、肺脓肿,甚至出现感染、休克,威胁患儿的健康。目前,临床对儿童支气管炎采用药物对症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疾病病程较长,康复期时间较长。因此,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2]。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的递进式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8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肺炎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相关诊断标准,并通过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者;②病情较轻,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症状者;③评估呼吸频率<正常年龄呼吸值的20次/min者;④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者;⑤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认知正常,在家属或护理人员指导下能够配合研究;⑥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排除标准:①病情较重,出现重症肺炎者;②持续高热不退者;③病情状态波动较大,病情恶化者;④合并先天性疾病、代谢疾病者;⑤治疗时间较短,<5 d者;⑥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差,无法进行配合者;⑦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进行研究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17例、女26例,年龄(4.26±2.51)岁;病程(1.34±0.98)年。研究组男13例、女30例,年龄(4.48±2.24)岁;病程(1.40±0.7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监测体温。遵医嘱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并做好基础护理,通过与家属的沟通,指导其饮食知识、运动方法、治疗中注意事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1.2.2 研究组 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的递进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量化评估标准。收集并记录患儿的临床信息,评估的主要指标内容包括患儿年龄、疾病程度、体质量指数(BMI)等。具体评估标准如下:a.年龄:分数与年龄呈反比,<7岁为1分,4~6岁为2分,<4岁为3分。b.病情状态:呼吸加快,出现烦躁不安为轻度=1分;呼气出现呻吟,出现鼻翼翕动为中度=2分;出现呼吸困难,嗜睡、拒食为重度=3分。c.BMI:正常为18.5,BMI<18.5为1分,BMI 18.5~24.9为2分,BMI≥25为3分。根据上述指标的评估将患儿划分相应的等级,总分<6分为轻度风险,总分6~9分为中度风险,总分>9分为重度风险。②量化评估的递进式护理。a.轻度风险:对患儿实施三级护理,按时测量患儿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并评估体温变化;每3 h巡视病房1次,评估患儿的病情状态,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协助治疗和护理[3-4]。评估患儿痰液量、性状及颜色,咳嗽、咳痰的频率;遵医嘱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并评估穿刺位置皮肤情况,观察有无红、肿、痛及渗出,及时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利用图画、玩具、视频等,缓解患儿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指导家属给予患儿正确的饮食,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及易消化的食物。呼吸训练指导:腹部呼吸,取平卧位,双手放置身体两侧,膝盖弯曲,用鼻进行连续吸气,然后将双唇缩紧,缓慢吐气,每次训练10次;胸部扩展训练:取坐位,将手掌放置在两侧肋下,吸气使肋骨扩张,吐气,将上胸部和肋骨进行收缩,同时利用手掌下压肋骨,排出肺底部空气,每次训练10次[5]。b.中度风险:对患儿实施二级护理,在三级护理基础上评估患儿是否出现胸痛、胸闷的情况,护理人员每2 h巡视1次病房,评估患儿的咳痰情况,若痰液无法咳嗽,可指导家属有效的排痰方法和技巧,并定时为患儿翻身和叩背。对发热患儿应立即行物理降温,指导家属物理降温的方法,若持续高热应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或治疗。鼓励并引导患儿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并保证每日的饮水量。保持病室的清洁,每日定时对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按时通风,室温控制在18~20 ℃,湿度保持在55%~65%。嘱家属为患儿准备舒适的衣物,促进良好的休息和睡眠[6]。c.高度风险:对患儿实施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在三级护理和二级护理的基础上,评估患儿皮肤、黏膜等位置是否出现发绀,密切监测实验室指标,评估患儿的精神、意识状态,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其进行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形状[7]。每小时巡视1次病房,持续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应用雾化药物,将其放置在雾化器的储物瓶中,打开电源开关,将面罩放置在患儿口鼻位置,通过自然呼吸,促进药物的吸收。对痰液无法咳出患儿进行吸痰护理,使痰液稀释的同时,促进排出。指导家属为患儿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影响呼吸[8]。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①肺功能指标:采用小儿肺功能检测仪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其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9]。②炎性因子指标:采取患儿空腹静脉血4 ml,经其离心分离血清后,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3 讨论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组织尚未成熟,肺功能仍在发育阶段,机体对外界的免疫能力较差,在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下,易发展成支气管肺炎。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患儿表现为黏液分泌物增加、气道狭窄、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威胁其生命。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支气管肺炎患儿均获得较好的治疗,但若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未明确患儿的病情状态,易增加治疗中的并发症,加上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影响病情康复。为此,本研究将基于量化评估的递进式护理应用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10]。

量化评估的递进护理为医学护理发展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建立在量化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患儿年龄、病情状态及体质量等各项临床资料进行评估,明确患儿各项指标处于风险等级,最后利用评估分数将患儿病情状态划分等级,使护理人员在明确患儿实际病情状态风险等级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递进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完善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咳嗽及喘憋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唐绘卓等[12]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基于量化评估的递进护理,通过对轻、中、重度风险患儿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措施,完善对病情状态的观察,规范各项护理项目和流程,保证患儿在治疗的每个阶段均能够获得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与韩梅等[13]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通过实施量化式递进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疾病顺利治疗和护理,促进肺功能的快速恢复,减轻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基于量化评估的递进式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针对性,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支气管病情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犊牛肺炎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