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2022-09-07陈双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阻塞性全程依从性

陈双萍,邓 敏,文 珂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江西萍乡33700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老年慢阻肺,主要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慢性气道阻塞性炎症,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老年慢阻肺危害程度为呼吸系统疾病之首,老年患者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1/10[1]。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当呼吸道炎症侵入时易反复出现病症,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感染、氧疗等方式,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控制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稳定[2]。面对这种情况,重视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对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病情有很大帮助。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4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诊断标准[3]者;②年龄55~85岁者;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能配合治疗、无失语症状者;⑤无其他严重的脏器性疾病和癌症者;⑥无严重精神疾病者;⑦临床治疗处于稳定期者。排除标准:①需抢救者;②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者;③家属及患者拒绝承担风险且拒绝签字;④处在休克或恶病质状态者;⑤合并慢性感染、中毒者;⑥患有严重抑郁症、焦虑症及过度紧张者;⑦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及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35例、女5例,年龄55~88(72.37±5.27)岁;病程5~15(9.37±2.37)年;受教育程度:小学28例,初中8例,高中及以上4例。对照组男37例、女3例,年龄57~88(73.17±5.29)岁;病程6~15(9.21±2.34)年;受教育程度:小学31例,初中6例,高中及以上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向其介绍入院注意事项、治疗方法、检查要求、院内规章制度、慢阻肺相关知识,嘱患者戒烟、保暖,对病房定期通风、消毒,并详细介绍药物用法、供氧及心电监护的相关健康知识。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健康教育小组:由1名呼吸内科护士长、1名呼吸内科主治医生和8名呼吸内科护师组成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内统筹、总结、监督工作;组内成员参加技能培训,并了解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实施价值和临床意义,制订家属参与制订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案。②健康教育:在护理前,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开展专题讲座等方法,对家属集中进行健康指导后,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二次健康教育,对患者疑惑之处,则由家属给予解惑,指导参与家属作为固定亲属,护理人员将给固定家属提供充足的疾病知识。③心理干预:由于病程较长患者短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多数患者会产生负性情绪,因此,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这类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及支持,并传授家属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④健康生活习惯指导:长期吸烟是造成慢阻肺的主要因素,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戒烟,可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吸烟对身体产生负性影响,宣传戒烟成功案例,在实施健康指导期间,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制订戒烟计划,并由家属负责监督实施。⑤功能锻炼指导:护理人员教会家属呼吸指导训练方法,家属充分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监督患者坚持训练;对痰液浓稠者进行排痰、翻身训练。⑥信息交流:建立患者及家属交流群,加强患者与患者、家属与家属、家属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交流群内可以分享护理经验、成功案例,相互鼓励,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态调查表(GQOL-74)[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7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5分评分法,每个条目取平均分后相加为每个维度得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②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慢阻肺自我管理量表[5]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包括危险因素控制、日常生活照顾、疾病治疗、呼吸道治疗控制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0~5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③疾病感知控制情况: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6]对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控制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认知、情绪、理解能力3个维度,共8个条目,采用0~10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疾病感知控制水平越好。④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参与度:采用呼吸内科治疗依从性拟定标准[7]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指能完全按要求服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功能训练;部分依从指能遵循部分要求进行服药和锻炼;不依从指不遵循、不配合治疗和导致病情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GQOL-74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控制情况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控制情况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参与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参与度比较

3 讨论

根据病情,慢阻肺患者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在急性期发作时需要住院治疗,当病情稳定时才能出院,患者出院后通常居家服药、功能锻炼、定期复查,但老年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病情反复使肺功能下降,大多数稳定期患者居家进行常规治疗[8]。因此,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家属对慢阻肺知识、相关护理的了解,更加方便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管理,避免引起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GQOL-74、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能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考虑原因为由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长期气流受限、气道炎症致气道受阻,对患者运动和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长期承受疾病痛苦会出现心理压力[10]。常规护理不能长期有效地帮助患者解决这类问题,因此,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活动,提高免疫力。家属通过护理培训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能有效帮助患者开展训练,并起到监督作用,提高训练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疾病感知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参与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家属参与度,提高疾病感知控制水平。考虑原因为在常规护理中,只关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简单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对出院后护理不够重视、依从性差,对病因性疲乏及疾病感知控制水平关注甚少[12]。随着家属参与制订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加入,以患者为中心、家属为辅助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有助于解决患者实际需求,增强家属对患者疾病的理解,提高家属帮助患者康复意识,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病因性疲乏,提高疾病感知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阻塞性全程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