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护理程序为导向的干预方案对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认知储备、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2-09-07杨贤琼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消化性总分条目

张 爽,岳 艳,杨贤琼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病种,其生理不适及病情危重特点会引发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惶恐等负性情感[1]。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病情尚未构建起系统性、规范化的认知体系,使患者无法全面意识到自身行为方式对病情的影响[2]。而患者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与其当前的认知架构存在相关性,传统的健康指导方案在纠正个体认知储备方面更多的是开展知识性填鸭灌输,但却并未纠正患者对病情管理的内在动机与意念,使其无法正确开展自我管理行为。所以,从患者的认知储备与自护能力着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程序管理,使患者对日常饮食、运动管理、精神情绪管理等方面构建全新的认知期待,是护理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3]。护理程序管理方案是在有计划性策略下落实照护措施,保证患者知晓系统化的疾病知识,并主动践行自护行为[4]。该项护理方案目前在临床上尚未获得普及性推广,尤其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的科研思路,进一步分析以护理程序为导向的干预方案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所产生的护理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4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胃镜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诊断依据则参照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出版的第8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听力、视力水平正常,能完成基本的言语对话;③患者能独立完成问卷或量表的测评工作;④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者;②患者的心、肝、肾等伴有功能障碍;③患者伴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年龄(43.5±3.7)岁;病灶直径(4.7±0.7)cm;溃疡个数:单个32例,多个10例;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1例,中学18例,大学13例。对照组年龄(43.7±3.8)岁;病灶直径(4.8±0.8)cm;溃疡个数:单个30例,多个12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0例,中学20例,大学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士向患者分发纸质健康指导材料,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等方面的知识;护士对患者目前的躯体症状予以管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开展针对性干预;护士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展开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做好处理;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指导其少量多餐,避免摄入坚硬食物;告知药物的药理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2.2 研究组 实施以护理程序为导向的干预方案。①构建基于内在认知诉求为依托的护理干预: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式,护士将消化性溃疡的知识框架向患者给予多元化呈现,并为每例患者及家属分发1张白纸与1支黑笔,使患者掌握及内化有关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及时记录所掌握与内化的知识要点。健康指导的内容涵盖消化性溃疡的膳食原则、饮食行为习惯要点、膳食烹饪要点等。待护士完成健康教育后,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所掌握及内化的知识要点进行多元化审核,复述本次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并纠正其理解有误及遗漏的知识。②以微信为工具的膳食管理:借助微信作为护患交流设备,护士与患者建立微信好友。每天19:00~20:00,护士以微信语音、文字推送、音频录制等多元化方式,告知患者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知识要点。每晚入睡前30 min,护士引导患者识记今日所掌握与理解的相关知识体系,并将“已阅读”3个字推送给护士。每周日19:00~20:00,护士以微信音频的形式与患者进行线上实时学习。首先,护士先梳理本周推送的相关知识内容;再者,护士让患者就本周所掌握的知识要点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复述,而护士逐步强化患者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识记能力;线上实时学习的时间限定在1 h内。③基于日常行为表现的实践护理:当患者经过1周知识要点学习后,护士对患者日常行为中涉及的护理措施进行实践性演练,每例患者干预时间限定在20 min以内。护士围绕着运动管理、膳食管理、药物管理、饮水管理等方面展开多元化指导,并要求其开展实操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护士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患者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所带来的危害;借助口述辅以实操的方式,告知患者正确的吞咽及咀嚼食物的方法。而护士要求患者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向护士呈现日常行为实操要点;护士对患者表现做好点评,并进一步细化及纠正其自护行为,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储备。

1.3 评价指标 ①以我院自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认知水平问卷作为工具,对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的认知情况展开分析。该问卷涵盖消化性溃疡膳食管理原则(3个条目,总分10分)、刺激性食物类型(3个条目,总分10分)、高脂肪食物类型(3个条目,总分10分)、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类型(3个条目,总分10分)、水分摄入原则(3个条目、总分10分)、酒精对消化性溃疡的负面影响(3个条目,总分10分)、适当运动的要点(3个条目,10分)、吸烟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3个条目,总分10分)、药物治疗的原则(3个条目,总分10分)、喝饮料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3个条目,总分10分)10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消化性溃疡的认知储备越完善。②以我院自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护行为问卷作为工具,对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的自护能力展开评价。该问卷涵盖每日进食新鲜水果、每日进食蔬菜、每日平均饮水量、每日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吸烟4方面。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储备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储备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例)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医学检查设备的更新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重视程度的加深,使该病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增态势[5]。由于该病与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存在相关性,即大多数患病患者存在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运动管理不当等方面的行为偏差,使病情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态势[6]。所以,纠正患者在认知层面对疾病管理的错误意识,使其在行为改变动机上主动开展自我护理,能实现患者院内-院外病情管理的目的,为其病情康复奠定了基础。在改变认知储备方面,常规性护理措施侧重于知识要点的填鸭式教育,但往往成效欠妥,主要在于未充分调动个体参与病情管理的主动性,使其仅局限于知识的接受,却没有真正内化[7]。因此,设计更为严谨、规范且有计划性的护理程序方案对患者认知储备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8]。本研究引入以护理程序为导向的干预方案,该项干预方案能完善消化性溃疡知识性架构,使患者主动开展自我护理行为,进而有利于病情向积极方向发展[9]。

为进一步剖析该项护理方案所达成的临床干预成效,本研究引入护理程序化的管理思维,旨在对患者的认知、信念与行为进行重塑。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对消化性溃疡的认知储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项护理方案能巩固及加强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有关知识体系的内化深度。通过微信与患者保持联系,再结合线下一对一访谈交流,能进一步强化及巩固患者对消化性溃疡的认知体系[10]。相较于常规健康指导而言,该项护理方案更多的是从患者的自护行为作为目标开展干预,通过对患者认知、态度、信念、行为等层面分析,逐步开展护理程序化干预,使患者有意愿且有动机开展自我健康管理[11]。当患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性架构后,又能敦促其行为改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接触微信平台,并学习护士发送的资料包[12]。当微信使用频次增多后,又能进一步联系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情感双重纽带,使患者每晚定时参与学习,并构建起正反馈机制的学习网络[13]。反馈机制会形成良性循环,使患者进一步内化及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其病情的发展与健康维护起着推动性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当患者对疾病有了相对完善的认知储备后,会使个体的内在动机有所改变,并进一步挖掘及激发其行为改变动机,使患者主动配合各项遵医行为,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消化性总分条目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